录稿查询
联系我们
在线投稿
刊文精选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专业建设理念对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的启示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9-2-26 19:42:14      点击:

莫莉萍 马仕麟

摘要: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在专业建设上,责任明确到人,注重课程核心地位,教学模式以项目教学为主,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专业建设理念,成为继澳大利亚“课程包”、德国“双元制”等教育模式后的新的高职教育成功模式。本文通过分析南洋理工学院专业建设特点,探讨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师能力提升、课程体系构建、理实一体化、项目化课程开发等教学模式改革的策略。

关键词: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50-0262-03

近几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紧贴高增值新兴工业及服务业引进与扩展过程中对高素质人力资源的需要,在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开发、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实践,展现了自己特有的风格,成为高职教育的成功模式。

一、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专业建设主要特点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专业建设责任明确,专业建设实行“专业经理”负责制,全面负责专业建设;与企业接轨的课程视为“教学工厂”的血液与灵魂,课程在专业建设中的核心地位非常突出,如专业开发突出课程开发、课程安排突出实效性等。尤为突出的是教学模式以项目教学为主。

(一)项目来源贴近企业需求

南洋理工学院有一部分老师从企业引进,引进教师的同时,带来了企业项目,如从移动通讯企业引进的教师,带来了“客户传呼中心”开发项目;有的项目来源于学院建设的实际需要,如自动传输邮包、校园无线时;而绝大多数项目来源于与企业合作。例如,与新加坡航运公司合作,制作导航信号系统;与摩托罗拉公司合作,进行机壳设计;与精密企业合作,研发快速成型机器;与新加坡地铁公司合作,设计地铁收费系统等,这些项目不仅满足了企业的需求,而且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使学生接触了最新的技术,真正做到了培养“今天的学生为未来服务”。

(二)在项目教学中培养学生

项目教学过程中十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少教多练,如做机器人项目时,教师先把项目要求发给学生,让学生按要求把项目做出來,项目完成以后,教师不是马上讲原理,而是先问几个为什么?让学生先进行思考,自己摸索得出真知,个别难度较深、回答不正确的问题,教师再进行个别辅导,而辅导也只是点到为止,帮助学生分析出现错误答案的原因,最终还是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持续学习及自我创新的能力。

(三)在项目研发中提升教师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十分注重教师研发能力的培养,每年都有教师技能转型计划,鼓励教师参与企业项目研发,把开发项目列入教师专能开发系统。学院明文规定20%的教师需要进行1—2年专职项目开发,并实行轮换制。这样做,一方面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另一方面又保证了企业项目开发的连续性及与企业合作的延续性,使教师能力多元化,以适应新领域及“无界化”多岗位工作要求。

二、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的构建策略

借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专业建设、课程开发的先进经验,结合目前中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拟实施以下策略。

(一)专业建设紧贴企业发展需求

在专业开发建设过程中,不仅是在学校内部完成人、财、物三个方面的配置,同时吸纳企业技术员、工程师参与专业建设工作。与企业共建校外实训基地,聘请既熟悉企业发展实践工作,也了解高职院校教学的专家,从专业服务的岗位(群)工作任务调研入手,依据典型工作任务的能力要求,分析、归纳、总结形成不同的行动领域,再经过科学的分析,实现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的转化,构建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建立校企双方共同规划、共同培养、共同评价、共同受益的双赢机制。

常州机电中德双元制AHK专业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教改专业,在今后的专业建设中更应加强与外资企业的联系,以便紧跟整个国内外最新的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步伐。

为了满足企业对新型机电一体化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借鉴南洋理工学院“企业项目”开发经验,在教学环境内营造企业实践环境,开发企业项目,既锻炼老师的科研能力,又满足了企业的人才需求。如图1所示。

(二)形成“教、学、做”理实一体项目课程的教学模式

在学校开展专业领域通识课程和基础能力的学习与训练,在企业培训中心开展企业所需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在企业开展真实岗位工作,按照职业标准开展项目课程的教学组织与实施,企业培训中心的引入解决了“企业生产计划与学校教学计划难以调适”的矛盾。

(三)开设学期项目与毕业项目相结合

借鉴南洋理工的经验,设置学期项目,将一学期所学主要课程的知识点、技能点融合起来,同时兼顾学生素质提升的综合培养,开发类似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学期项目”的“课程综合设计项目”;毕业设计项目是对学生的专向培训,帮助学生完成从学生向员工角色的快速转变。通过系列化学期项目和毕业项目使学生能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加以多元化应用,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很强。按照“宽基础、重实践、备专能、求创新”的理念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专门人才。如图2所示。

(四)改革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

为了提高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效果,提高实训资源的使用率,对该类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理论部分采用大班上课,实验、实训部分分成若干小班进行教学,设置课程负责人,课程各知识点、技能点之间的衔接由课程负责人进行协调。以便最大程度提高实训资源的利用率、最有效利用现有的师资资源、最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五)提升教师的职业和执教能力

由团队专任教师、辅导员和企业培训师共同组建“混编”专业教学团队。利用假期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企业培训师和师傅到学校培训等多种途径,开展师资培养,重点培养教师专业技术和职业素养,以满足教学要求。专业教师把这种教学思考和方法带到其他教学班级中,逐步形成较好的教学研讨氛围。

实施教师能力提升、转型策略,每年按比例有计划轮流对团队教师进行培训,使每一位教师都有持续、不断的机会更新知识、技能,使每一位教师职业无“货架寿命”,以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技能水平与教学水平。

培养电工电子类、电气控制类、可编程控制技术类、自动线运行与维护类、机电一体化综合实训、数控设备安装与调试、数控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等课程带头人等6—8名。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机电一体技术专业正处在学生人数急剧增加,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改革的大环境下,如何更好地建设、完善专业的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验实训条件等,值得我们去思考、去努力。专业的开发建设任重道远,只有不断地学习先进的職业教育理念、先进的职业教育内涵,才能把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好,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职业教育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高立新,张永亮.“学期项目”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8(03):12-16.

[2]魏宏玲,陈进熹.学期项目课程视角下高职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校企共参的课堂教学改革[J].辽宁高职学报,2015,17(04):49-51.

[3]徐兵.学期项目运行模式的构建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02):122-125.

[4]蒋家宁,孙长坪.新加坡“教学工厂”与我国“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J].职教论坛,2012,(33):94-96.

[5]周琳.高职院校专业现代化建设在区域经济背景下的策略调适研究[J].职教论坛,2013,(13):32-35.

[6]李宏俭.中国与新加坡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之比较——新加坡NYP师资培养成功经验启示[J].职业教育研究,2012,(12):59-60.

[7]胡育辉.新加坡职业教育双轨制教学的特点及启迪——以南洋理工学院为例[J].现代教育管理,2011,(07):121-123.

[8]郑琦.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NYP)“教学工厂”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与思考[J].中国市场,2011,(09):145-146+148.

[9]孙玉红,鲁毅.新加坡高职教育办学特色分析[J].辽宁高职学报,2010,12(03):10-11+65.

[10]黄永辉.新加坡职业教育的特色及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1):5-7.

[11]刘瑞军.南洋理工学院专业建设对我国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启示[J].辽宁高职学报,2009,11(12):24-26.

[12]关颖.高职机电类专业项目课程开发与构建策略——对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课程开发与构建的经验借鉴[J].辽宁高职学报,2009,11(07):49-51.

[13]倪春丽,李玉春.新加坡NYP“教学工厂”的十大特色[J].人力资源管理,2012,(06):207-208.

[14]韦发清.关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几点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23):19-20.

[15]吕玲,李永萍,董自红.解析高职专业课程开发与实施中几个关键问题[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4):13-15.

[16]黄道业.基于CDIO的机械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1,25(06):102-105.

[17]莫莉萍,蒋庆斌.电机与电器专业的建设与常州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研究——从暑期德国之行得到的启示来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09):209-210.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