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基于科研反哺的“本、硕一体化”课程教学探索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9-3-12 20:05:45      点击:

张海龙 王恩荣 颜伟 高翔

摘要:随着全日制专业硕士教育的大发展,工程学科面临着对本科生、学硕和专硕进行一体化协调培养的新需求,也对师资、课程和实践等教学资源配置与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构建本硕“工程实践、学术研究和科技开发”创新能力的一体化协调培养模式,是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一项挑战性教改课题。本文提出基于科研反哺的“本、硕一体化”课程教学方式,旨在提高本科生的专业课教学质量和本硕之间的衔接程度,训练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的科研创新意识,从根本上提高创新性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本硕一体化;协调培养;科研反哺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2-0131-02

教学与科研一直以来是高职院校追求的两大指标,也是用于衡量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和综合实力的一个标准。历年来,专家和学者对教学和科研的看法各有不同。有人认为教学与科研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理由是高校教师所拥有的时间和精力有限,科研型教师虽然科研成果较多,但一般教学工作量较少,教学型教师虽然工作量多,但科研成果少。文献认为教学与科研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理由是成功的教学所需的能力与成功的科研所需的能力是相同的,科研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从宏观上来说,教学与科研并不矛盾,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教学是科研的前提和基础,科研是教学的提升,用教学促进科研,用科研反哺教学,教学与科研互动,才能达到教学与科研的双赢。

针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需求,本文提出基于科研成果转化的本硕一体化课程教学方式。南京师范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依托教师的科研成果資源,结合本硕专业课程交叉的相关内容,从课程内容、授课形式、过程化考核方式等对学院的电气类自主发展类课程教学进行探索,旨在提高本科生的专业课教学质量,培养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的科研创新意识,引导高年级优秀本科生和低年级硕士研究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从而将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精尖创新型人才。

一、本硕一体化协调培养的需求

随着全日制专业硕士教育的发展,工程应用类学科面临着本科生、学硕和专硕协调培养对师资、课程和实践等教学资源建设的重要问题,包括:(1)学硕和专硕存在侧重学术研究和科技开发创新能力的不同培养要求。(2)优秀本科生也存在学术研究和科技开发深造发展的分类培养需求,有选修部分硕士阶段前沿专业知识和加强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需求。(3)来源于不同高校的硕士生,因本科阶段专业素养差异较大,需要补充本学科部分本科专业知识和加强工程实践能力。

上述本硕学生存在的交叉培养目标,对师资、课程和实践等教学资源配置与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如何构建同一学科本硕“工程实践、学术研究和科技开发”能力的一体化协调培养模式,是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一项挑战性教改课题。

2011年以来,学院以电气工程实训中心遴选为江苏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为契机,着力开展“基于创新实践平台特色建设的电气工程本硕一体化协调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教改建设工作。通过建设“实践与科研有机结合”的本硕一化体创新实践平台,构建“理论教学、工程实训和创新研究”三位一体的本硕一体化系列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建立“教学与科研深度融合”的本硕一体化研究性课程内容新体系和“以大学生科技竞赛引领”的本硕一体化创新实践培养机制,取得了理想的本硕创新人才一体化协调培养效果。这不仅能够推动我校电气工程学科的快速发展,而且可以在省内外产生积极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二、基于科研反哺教学的本硕一体化培养意义

通过将教师科研项目成果总结提炼为具有专业理论基础和实践训练内容的自主发展课程,在高年级本科生与低年级硕士研究生中开设,主要具有以下优点。

首先,教师将基于科研项目掌握的先进技术与实践技能传授给学生,能够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实践型工程技术人才。要求高年级本科生无论是就业或者深造,能够快速地适应企业的工程实践性工作和学校的科研创新性工作,教师通过科研还能够将本专业领域最新的专业技术介绍给学生,并借助课程教学手把手地教给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和应用方法。

其次,实验平台的综合应用,做到了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教师在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开发了一些新的仪器设备,或者利用现有教学实验室器材设备设计制作了某些不太符合教学要求但又与专业知识紧密相关的实验设备,实际上也可以稍加分解和改造,既可用于学生的专业实践实验课程,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也能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意识形成。

最后,有助于本科与硕士研究生的衔接式教育。高年级本科生即将开始毕业设计课题,以检验四年来专业知识的掌握与应用能力情况,同时也面临着就业或者深造。该阶段的多数学生对于未来的选择感到迷惘,同时低年级的硕士研究生由于刚刚由本科通识性教学转变为研究生阶段的研究性教学,无论是学习思维还是方法均难以快速转变。通过科研反哺式的研究性课程教学,既能够让本科生培养创新意识,锻炼研究实践能力,又能够让低年级研究生弥补薄弱的专业基础,快速建立科研创新思维,掌握科研所需的基本技能。

三、本硕一体化课程探索实例

基于所在课题组连续承接的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磁流变整车悬架系统半主动解耦控制研究,51075215;磁流变悬架系统电磁干扰机理与抑制方法研究,51475246),笔者系统整理了相关成果,开设了《磁流变阻尼器原理及应用》自主发展课程,拟建立“基础理论与工程案例、理论分析与仿真验证、课题设计与创新研究”有机结合的研究性课程新体系,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养成“在学习中研究和在研究中学习”的研究性学习方法,具体包括:(1)新增“工程案例”教学内容。依托“工程实训实验室”,强化本硕学生对基础理论是如何在实际工程应用的理解,培养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创新运用能力。(2)新增“仿真验证”教学内容。应用专门科研软件,培养学生掌握先进的科研工具和基本科研方法。(3)新增“课题设计”教学内容。设立小型科研课题,引导学生牢固树立工程系统概念,培养科研创新能力。课程评价采用课堂情况、课后练习和最后课题大作业的加权方式,更加注重过程评价方式。经过一个学期的探索教学,学生的反馈主要有:通过积极参与仿真训练、小课题练习,自身的科研积极性提高了;通过课堂理论知识学习,以及贯穿始终的实际工程应用背景介绍,大家对于专业课的综合运用以及如何开展创新的科研项目有了初步认识;建议本课程课时数增加等。

四、总结

本课程为解决本硕一体化研究性专业课程的新建设问题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为有深造发展需求的优秀本科生和需要补充本科专业知识学习的硕士生,以及进一步发展一批“基于教师科研成果转化”的本硕一体化专业方向选修课程新资源提供了依据,也为建立完整的本硕一体化创新实践机制提供了借鉴。它为实现对本硕工程实践、学术研究和科技开发创新能力的一体化协调培养,进一步开发完善可操作性强、以生为本的本硕一体化创新实践新机制提供了实践依据。

参考文献:

[1]刘冲,沈甫明,苏定冯.科研反哺教学的实施体会[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3).

[2]曹建树,代峰燕,俞建荣,等.应用型工科院校单片机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3).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