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大学生平等价值观培育探究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9-3-4 20:30:53      点击:

范士凤

摘要:在当代的大学生群体中,“平等”的观念还没有深入到每个人的心中。高校对学生的平等价值观教育还存在着各个方面的不足。本文将从平等意识的内涵入手,分析大学生平等价值观的重要性,论述了帮大学生确立平等价值观的多方面途径。学校、家庭以及社会要共同努力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健康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平等价值观;重要性;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7-0223-02

一、平等意识概述

平等这一观念作为现代社会基本价值理念,是千百年来人们一直追寻的真理。当人类开始手工劳动、分工合作、共享成果时,平等观念也就自然产生了。而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正是在平等与不平等不断变换中推进的。社会在发展,历史在变迁,人们对平等的认识也在不断优化,形成了今天的平等价值体系。

1.平等的内涵。平等并非只是一个简单的词,而是一个十分宽泛的理论体系。王海明先生在《平等新论》中写道:“平等是人们相互间与利益获得有关的相同性。”即人们获得利益的来源与获得的利益本身都要相同。将利益引申到个人的社会地位、权利等,可得平等是指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体在各方面拥有同等的社会地位、人格尊严得到同等尊重、享有同等的基本权利并履行同等的基本义务。

“平等”并不代表“平均”。“平均”思想一般出现在资源匮乏的农业社会,主要依赖于手工业和种植业,完全不考虑每个人的自然差异和社会差异,将社会利益完全平均分配。平均思想类似于劫富济贫的观念,要求减损有余,以补不足。而平等思想包含了人格平等、社会地位平等、法律前人人平等等思想,并非是“平均”主义,而是一种科学的平均。

2.平等意识的内涵。公民的平等意识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包含公民对平等的认知、对平等的主张还有公民对平等的追求。每个公民身处的家庭、社会环境不同,对平等的认知自然也有很多差异。因此,公民对于平等的认知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平等意识又包含地位平等意识、权利平等意识、人格平等意识。地位平等是社会主体在社会生活中享有的基本权利,表明人们在社会中拥有同等地位,在各种社会事务中有同等的话语权,也有相同的资格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此外,地位平等还是其他层次平等的前提,是实现一切其他平等的基础。

权利平等作为平等意识的核心,意味着每一个公民都享有共同的基础权利,如政治自由、人身自由、宗教信仰自由等等。相应地,每一个公民就要无差别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基本义务。权利与义务相互制约,相辅相成,保证了每个公民在权利方面的平等。

人格是每个人生活在社会中的根本,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尊严价值。人格平等意识包含了个人对自身人格的认知,更要求每个人尊重他人的人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道理就体现了人格平等的思想。人格平等作为平等意识的基础,是公民对个人绝对价值的认同,尊重别人人格,自己的价值才会得到体现。

二、大学生平等价值观培养的必要性

当代大学生是国家人才的后备军,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和未来的走向。而平等观念在大学生的教育中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故高校要培养大学生逐步形成平等观念,促进大学生成人成才,让他们扛起未来社会发展的重任。

1.大学生对于平等理论的认知存在缺陷。现今的大学生群体是朝气蓬勃的一群年轻人,思想天马行空,视野十分广阔,热爱学习,但也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自我、功利、心理脆弱等缺点,这些都源于他们对平等的认知仍然缺乏,集中体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当代大学生对平等理论认知不足。在现代教育模式下,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等课程都成为大学生必修课程,有少部分大学生上课不听讲、睡觉、逃课,不仅不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更是对于这些平等价值观的不尊重。

其次,“看客”现象普遍存在,对于不平等的现象不付诸行动,甚至不去批判反思。当自己遭遇了不平等的对待,很多人往往选择一种退让的态度,而不是选择利用合法的途径维护自己赢得的权益。这样对平等意识的忽视,会对自己和他人的权益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2.平等价值观的确立是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在21世纪,经济发展迅猛,社会发展日新月异,而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模式却无法跟得上时代的变化,一直只是表面工作,并不能深入到每个大学生的内心。如今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变得更加复杂,往往会产生偏差,而这些偏差往往都是由于思想教育不足所导致的。

3.平等价值观的培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需求。创建和谐社会一直是从古到今全世界人民共同追求的理想目标。随着改革开放,一个多元化的利益格局开始形成。平等观念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社会主义公平的实现必然要依赖于公民平等价值观念的普遍確立。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中最为敏锐的一个群体,具有最高的文化水平和思想水平。故在树立公民平等意识时,应当从大学生抓起,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力量。

三、高校培育大学生平等价值观的途径

1.加强关于“平等”的理论教育。高校应该在当代大学生课程中,增加马克思主义平等观、社会主义平等价值观等内容。这些思想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国家生活中很多现实问题,涵盖了关于平等的许多理论知识。高校教育应该充分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将平等价值观的内容融入课本中,分层次讲解平等价值观的“理论”、“原理”、“基础”等。

2.培养大学生关于“平等”的批判性思维。高校应该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培养大学生对平等的批判性思考。在课程方面,教师应该注意教学方式的多元化,将课程与现实相结合。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于学校里面的不平等事件做出批判反思,从而在权利与义务方面树立关于平等的批判性思维。

3.发挥校园文化、教师、大学生的作用。大学生平等价值观的培养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堂,高校还应该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教师以及学生个人的作用。第一,高校应着重营造平等的校风学风。一个学校的校风是该校学生应该遵守的基本准则,营造平等的精神氛围更加有利于学生在大学生活中遵循平等价值观念,形成良好的价值观。第二,教师的言传身教尤为重要。学生从教师处获取知识的同时,一定程度上也在学习教师身上的良好品行。故教师自身应该形成良好的平等价值观,并经常熏陶学生,引导学生树立平等的观念,激发学生主动力行平等的理论。

4.高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形成合力。“解铃还需系铃人。”大学生平等观念的缺失有着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原因,故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要共同努力,培养学生的平等价值观。家庭作为每个人生命中的第一所大学,在人生道路的走向上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家长作为和学生最亲密的人,他们的行为举止、文化素养对学生都能起导向性的作用;同时,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离不开社会经济发展、政治发展还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社会中的渗透。当三者通力合作,联手安排,大学生才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平等的正确观念。

四、总结

高校、家长以及整个社会要通力合作,努力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形成平等价值观念,并带动社会全体公民平等意识的形成。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体,虽然绝对的平等是不存在的,但我们也要不断追寻社会平等,为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刘永生,康丽滢,郭秀丽,等.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及途径[J].求实,2014,(z1):209-210.

[2]包月英,李新,赵亮,等.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互联网途径研究[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68-71.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