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宿迁学院转型应用技术型大学的浅析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9-3-14 20:40:06      点击:

邵焕举

摘要:宿迁学院作为一所新建的地方本科院校,建校历史较短,学校综合实力较弱。如果走老牌本科院校的发展道路,宿迁学院是没有任何优势和竞争力的。因此,宿迁学院只有进行转型,根据学生的层次,转向应用技术型大学,打造自己的专业特色,培养社会需要的专业技术型人才,才能实现学校的快速、健康、高效发展。

关键词:宿迁学院;转型;应用技术型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1-0228-02

宿迁学院创办于2002年,是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按照省市共建、八校联建、公办民营、合作办学的体制办学。学校立足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秉承“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帮助每一名学生成人成才”的办学理念,弘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办学精神,坚持“立德树人”的正确导向,树立“求实、创新、团结、奉献”的校风,坚持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大力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技兴校,特色名校,文化厚校,开放活校”战略,推进学校科学发展,以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一、学校转型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基础

1.坚持应用型技术大学的办学定位与目标。2016年,学校完成了“十三五”时期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学校“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顺利完成。规划提出了“完成由普通本科到应用型本科的总体转型”。在办学内涵方面强调突出地方性,加强应用性;在服务面向上强调“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重点,立足宿迁、面向江苏、辐射淮海经济带”,在培养目标定位方面强调“主动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建成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奠定坚实基础”。

2.以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为导向,推进专业建设。学校坚持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目标和学生就业为导向加强专业建设。按照“优势突出、特色鲜明、新兴交叉、社会急需”的原则,建立开放、动态的专业设置和调整机制;近年来,学校主动增设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专业,主动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目前,学校有36个本科专业(自办专业22个,联建专业14个),在学科专业定位方面强调夯实基础学科,加强应用学科,发展交叉学科,培育特色学科,形成文、理、工、管、经、教等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格局。

3.狠抓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坚持应用型内涵发展。学校“十三五”规划提出要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更多企业、行业急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一般来说,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起码应该有三个维度:一是具备良好品行和健全人格,二是有着良好专业素质,三是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学校坚持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导向,狠抓人才培养质量不放松。学校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人才培养模式转型,全面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4.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突破口,积极探索产教融合的路径。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合作共赢的理念,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突破口,积极探索产教融合的路径,形成了学校与地方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社会团体合作共建、可持续交流的模式与机制,提高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能力与水平。近几年来,学校先后与宿迁市政府、沭阳县政府、宿迁高新区签约共建“宿迁学院产业发展研究院”、“沭阳·宿迁学院科技园”、“技术创新中心”,并与宿城区人民政府开展全面合作。建立了省级“宿迁国际商务人才培训平台”,牵头成立了“宿迁中小企业发展研究所”、“宿迁市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宿迁西楚文化研究所”、“宿迁市应用翻译研究中心”、“宿迁市先进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宿迁市机器人技术研究中心”等应用研究机构,构筑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平台,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工作。

二、宿迁学院转型应用技术型大学的举措

宿迁学院在办学过程中,一直坚持以服务区域发展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创新型人才为根本,以学科专业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十三五”规划的实施,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水平、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推进学校转型发展与内涵提升。

1.聚焦立德树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作为高校,最主要的职能就是人才培养,作为一所定位于应用技术型的地方本科院校,我们更应该在人才培养质量上多下功夫。一是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加强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进一步深入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管理机制上全方位创新,在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教学方法、评价方法等方面全面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改革。进一步优化软件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等专业“嵌入式”培养模式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积极鼓励各专业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校地合作的新路径。进一步巩固、深化分类培养模式、“3+1”人才培养模式和“嵌入式”培养模式改革,扩大改革试点范围。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以应用为导向,明确学生基础理论与专业技能水平要求,开设创新创业类课程,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纳入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2.聚焦以评促建,提升专业内涵,不断提高学科专业建设水平。根据学校“十三五”规划,树立“以评促建,强化内涵”的主题。一是要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逐步形成办学特色。要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一方面,着手考虑增设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新专业;另一方面,也要下决心逐步淘汰少数社会需求萎缩、招生就业困难的专业。二是加强重点学科建设。确保按时序完成中国语言文学、土木工程等两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建设任务。三是继续推进品牌专业建设。根据建设要求,按时序进度完成省级品牌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各项建设任务。同时,参照省级品牌专业建设标准,制定首批校级品牌专业(小学教育、软件工程、土木工程)建设任务书,对照标杆寻找差距,加大建设力度,确保各专业按期完成既定目标任务。四是启动校级特色专业建设工作。根据学校特色专业建设工作规划,适时启动校级特色专业的遴选工作。

3.聚焦科技创新,加强科学研究,不断提高服务经济社会能力。科学研究是现代大学重要的职能之一,是经济社会发展赋予大学的重要使命,直接关系到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大学培养人才的质量、社会服务的能力与文化传承创新的品质。虽然我们的学校不是研究型的高校,但必须要高度重视科学研究,这样学校才会有深厚学术底蕴,才能有发展后劲。科技与社会服务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召开科技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总结办学以来科技与社会服务工作,创新管理与评价机制,根据规划总体要求进一步明确今后几年工作任务,推进全校科技与社会工作再上新台阶。二是着力推进科研团队建设。目前,宿迁学院的科研与社会服务还基本上处于“作坊式”阶段,单枪匹马、单打独斗的居多,这种局面既不利于学校科研工作,也不利于个人科研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在科技创新上要坚持走团队合作研究、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道路。三是以争取科研项目为抓手,努力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能力。要高度重视应用研究,牢固树立“有为”才能“有位”的理念,紧紧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与重大现实问题,以争取科研项目为抓手,力争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取得更多的纵向、横向课题,取得具有较大学术价值的科研成果,通过高质量完成科研项目来努力提升学校科研与社会服务的信誉度与影响力。

推进学校向应用技术型转型,是学校自身發展的理性选择。在转型发展过程中,要始终坚持需求导向、服务地方,努力促进科学定位、特色发展,真正把办学思路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研融合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最大限度激发学校办学活力,争取早日建成高水平应用技术型大学。

参考文献:

[1]刘健.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路径研究[J].三明学院学报,2014,(06).

[2]陈永斌.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之困境与策略[J].中国高教研究,2014,(11).

[3]马庆栋.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内涵与地方高校转型发展[J].职教体系,2015,(04).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