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对分课堂”在会计类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9-3-15 20:27:07      点击:

芦笛

摘要:本文针对传统教学课堂,将“对分课堂”(PAD)教学方法应用至会计类专业课程,并在PAD原有模式之下,增加了课外内化过程的互动程度。至学期末,本文针对该教学方法进行应用效果评价。试点教学表明,PAD教学方法有效增强了学生对会计类专业课程学习的主动性,教学效果良好,值得进一步尝试和推广。

关键词:对分课堂;内化吸收;会计类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0-0133-02

现有多所高校的教师将“对分课堂”教学方法应用到各种专业课之中,然而对于会计类专业课程教学中该方法尚未使用。因此,本文将尝试将“对分课堂”教学方法应用于会计类专业课程之中,试图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探索。

一、理论基础

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融合讲授式课堂与讨论式课堂的优点,提出“对分课堂”新思路,对传统课堂教学进行根本性变革。该教学方法把讲授和讨论时间错开,让学生在课后有一周时间自主安排学习,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此外,在考核方法上,“对分课堂”强调过程性评价,并关注不同的学习需求,让学生能够根据其个人的学习目标确定对课程的投入。“对分课堂”把教学分为在时间上清晰分离的三个过程,分别为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

比对本文的研究目标,借鉴张学新教授关于“对分课堂”的教学理念,结合会计学专业课程的特点,本文构建了“对分课堂”教学方法在会计学专业课程应用的理论框架,增加了内化过程,并采用线上、线下互动方式,让学生有方向性的进行内化。

二、“对分课堂”在会计类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依据讲授—内化—讨论的思路重新对课程教案设置,以《财务报告分析》课程为例,并根据学生实际学习能力与课程特性重新对“对分课堂”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改进。

(一)实践方法

本文将依据前文构建的理论框架基础下,以“对分课堂”实践性教学方法作为研究思路,将其应用至《初级会计学》《成本会计》《财务报告分析》三门会计类专业课程之中。其中《初级会计学》为大一学生的公共课,《成本会计》与《财务报告分析》为财务管理专业大三学生的专业课,同时《财务报告分析》课程也是学院大三学生的专业限选课以及大二金融学专业学生的专业选修课,这将为本项目研究提供良好的研究条件。由于《财务报告分析》专业课涉及不同层次的教学对象,从而本文又进一步对比财务管理专业学生与非财务管理专业针对该教学方法的应用效果。在学期期末,通过调查问卷的回收,研究教学方法的革新在学生中的反馈。

(二)《财务报告分析》课程实践情况

在此过程中,基本上每2-2.5周完成一章,每节课前一半时间学生讨论上周讲授内容,后一半时间,教师讲授下一章节内容,到14周之后会重点过渡到案例的讨论与分析之中,在此之前会结合教材中的内容穿插进行案例分析与讨论。比如学生自己选取的案例包括东芝财务丑闻造假案、大众尾气门造假的动机、运达科技公司派发现金股利、老干妈现金交易、獐子岛计提巨额减值准备等内容。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以致用,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从课本中来,到实践中去。最后,结合本专业学生的专业特征,在期末之时,要求学生假设自己是银行信贷部门的职员,选取一家自己感兴趣的上市公司,利用本学期所学习的财务报告分析方法进行分析,最终完成一份授信报告。授信报告整体的格式依据某商业银行的范例,让学生能够切身体会到财务报告分析的流程、方法,以及会计信息的重要性。

三、教学创新性成果和应用实效

(一)教学创新性

结合《财务报告分析》课程的特点与学生的专业背景,本文在实施“对分课堂”原有模式之下,增加了课外内化过程的互动程度,一方面不像原有教学模式中让学生自由进行“内化”,而是会采用主题引导式,这样学生课下学习将会更有针对性,另一方面结合社交网络媒体,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随时可以帮助学生答疑解惑,这样可以更加提高第二次课堂的上课效率;同时,针对于第二次课程,主要采用多组小组讨论,选择组内代表进行全班汇报,之后全班交流的模式,这样可扩大组内学生与组外学生交流的范围,更加容易达到思维的碰撞。

(二)应用实效

针对《初级会计学》课程部分采用“对分课堂”,其中穿插教师讲解部分案例,学生与教师部分互动的课堂组织方式;关于《财务报告分析》课程则全部采用“对分课堂”教学方法。两门课程均为会计类专业课程,但是由于授课学生均为非财务管理专业,加之为了深入研究“对分课堂”教学方法的效果,从而这两个班的学生就构成了两个配对组。学期末,针对这两门课程的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以此来对比试用“对分课堂”教学方法在学生中的反馈情况。调查结果显示,针对《初级会计学》课程,55%的学生更偏爱老师讲授式的教学方式,63%的学生希望增加习题的讲解;而对于《财务报告分析》课程,64%的学生更偏爱师生互动式的“对分课堂”教学方法。

四、“对分课堂”对教师的挑战

“对分课堂”强调两个核心要素:一是把一半课堂时间分配给教师讲授,一半分配给学生讨论,二是把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在时间上错开,让学生在中间时间段进行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吸收。然而在具体实施中主要遇见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一)课程的性质

“对分课堂”教学方法的使用需根据课程性质进行调整,并不是每一门课程都适合采用“对分课堂”;另外,依据学生反馈,该教学方法的采用与学生所处的年级有很大的关系,《初级会计学》课程是大一学生的专业必修公共课,《财务报告分析》是大二金融学专业学生的专业限选课。因此,这种反馈与这两个年级学生的专业背景也有很大的联系。从而在未来课程中,“对分课堂”的应用不能一概而论,而是有的放矢。

(二)课时的设置

“对分课堂”的教学方法最大的特色就是“隔堂讨论”,只有进行隔堂讨论才能对知识进行融会贯通。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针对《财务报告分析》课程一共设置54个课时,教材一共包含四篇十四章,课时任务比较重,因而完全执行“对分课堂”的教学方法,将会影响教学进度,课时任务不能按时完成。这是教师将遇见最大的问题之一,因此依据实践情况,只能对于部分章节采取“对分课堂”的教学方法,无法在整门课程中推进。

(三)班级人数

《财务报告分析》课程的教学对象为2014级金融管理专业本科生,本班学生一共有58人。“对分课堂”教学方法若完全在本课程中实施,这10组同学都要分享自己的想法显然时间不允许,因此该教学方法更适合小班授课,对于人数较多的大班级,只能略有取舍,不能完全照搬理论模式。所以,在未来授课之中,只能针对部分重要章节采用“对分课堂”,无法在全部课程中贯穿始终。

参考文献:

[1]杜艳飞,张学新.“对分课堂”:高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践与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16,(3):116-118.

[2]梁宏.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17,(6X):124-125.

[3]刘明秋.“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微生物学通报,2016,43(4):730-734.

[4]马陆艳,陈瑞丰.对分课堂对提升大学生人格的意义[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8(8):168-170.

[5]王明媚.對分课堂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J].高教论坛,2016,(8):66-68.

[6]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12(5):5-10.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