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多元理论视角下亲职教育研究的思考与启示(上)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9-4-30 9:22:28      点击:

赵真

【摘要】亲职教育的研究需要多元化的学科理论支撑,本文在终身教育、全纳教育和学习型家庭的理论基础上,从未成年子女的父母和成年子女的父母两个角度,尝试挖掘这些理论对亲职教育研究的意义。

【关键词】多元理论 亲职教育 启示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2-0028-01

一、终身教育理论

1965年,保罗·朗格朗正式提出终身教育的概念,《终身教育导论》以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的出版标志着终身教育理论的确立。终身教育理论认为,教育总是在人需要的时候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其所需的知识与技能,它是推及人生各个阶段的持续学习过程,并不拘泥于某个特定阶段。具体来说,终身教育应包含三个层次:一是时间,即教育要贯穿人的一生;二是空间,即教育要渗透到人的各个方面;三是面对所有人,重视人的全面协调发展和自学能力的培养。终身教育如同一个交织的网络,纵向上寻求教育的连续性、衔接性和发展性,横向上寻求教育的整合性与共生性。

终身教育思想对亲职教育研究的启示在于:

首先,亲职角色是人生重要的社会角色,只有不断提高自身教育素养,才能发挥父母有效教养子女的功能。人生所要经历的亲职阶段可分为三个,即准备期(如青少年)、强化期(如未成年子女的父母)以及淡化期(如成年子女的父母),这是一个漫长的教育过程,因而亲职教育不仅包含弥补性、防御性的强化期亲职研究,还包括准备期、淡化期的亲职研究以及隔代亲职研究,只有全程性的亲职教育研究才能使亲职教育真正成为为人父母者的终身性学习课程。

其次,父母一般只有在子女出现教育问题时才想到接受亲职教育,这种弥补性的教育诉求治标不治本,亲职教育要跳出这种局限,体现防御性教育的特点。

再次,亲职教育固然以亲职的基本教养和知能为主要内容,然而我们还要看到教育影响因素的多样性,家庭关系的处理、亲子关系的构建、父母的成长、亲职压力的调试、家校合作等都对亲职教育的效果产生巨大影响,因此,亲职教育的内容应避免单一化,强调其多元交叉渗透的教育特征。

最后,亲职教育不是速成教育,高效能父母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教育历程。亲职教育相关的知情意等思想意识层面的产物,需要人们较长时间的积累与感悟,因此,亲职教育的相关观念,如恋爱观、婚姻观、家庭观等在青少年的学校教育中就应有所体现。

二、全纳教育理论

全纳教育发源于特殊教育领域,然而却远远超越了特殊教育。英国全纳教育专家托勒·布思认为,全纳教育“容纳所有学生, 反对歧视排斥, 促进积极参与, 注重集体合作, 满足不同需求”,它强调弱势群体学生的发展,关注被边缘化和被排斥群体的需要。全纳教育承认个体差异性的普遍存在,主张满足不同学生的多样化教育需求,同时提倡教育的参与与合作。可见,全纳教育具有教育平等、教育多样化以及参与合作三大特点。

全纳教育思想对亲职教育研究的启示在于:

首先,在亲职教育中提倡全纳思想,旨在扩大亲职教育的辐射对象。亲职教育要面向所有现实家长和潜在家长,不仅要将亲职强化期的父母纳入教育范畴,还要向亲职准备期及淡化期的父母提供教育机会。目前我国的亲职教育主要以强化期的父母为关注对象,对潜在期及淡化期的父母关注不够,不同阶段的父母虽然在亲职重点上存在差异,但同样具有教育需求。

其次,根据子女年龄以及教育问题的差异,亲职教育的内容也是因人而异。亲职教育既要以问题子女的父母为对象,即时性的协助父母解决教育问题,又要以尚未出现问题的子女父母为对象,帮助他们有效提高教养知识与技能,做到未雨绸缪;既要以普通子女父母为对象,授以普通儿童的教养之法,又要以特殊子女的父母为对象,引导父母识别子女的特殊问题和需要。未来的亲职教育应是与学习需求高度契合的教育,通过提供多样化的亲职教育发挥学习者的积极主动性和优势特征,帮助父母坚定亲职角色的信心,增强他们处理各类教育问题的能力。

再次,亲职教育的良好收效依赖于各方的协同合作。一方面,亲职教育应在学校(教师)、家庭(家长)、社会(社区)之间营造出宽松、和谐的亲职氛围,通过建立平等、合作的关系,共同创建全纳性的亲职教育环境;另一方面,亲职教育要强调家长之间的交流融合。亲职教育要帮助家长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使他们能排除身份、地位、学历等因素的影响,相互接纳与理解,共同学习、交流,互相帮助,促进彼此教育能力的提升。

最后,亲职教育要面向所有家庭的父母。亲职教育的对象包括不同子女类型的父母,如超常、正常、残障等;也包括不同家庭类型的父母,如单亲家庭、重组家庭、收养家庭等;还包括不同户籍家庭的父母,如城镇家庭、农村家庭以及特殊类型,像留守子女家庭、农民工家庭等等。

三、学习型家庭

二十世纪末, 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圣吉正式提出学习型组织的理论。乐善耀在《学习型家庭》中将学习型家庭定义为:以提高家庭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生活质量为目的的家庭成员共同学习、相互学习、自我改变、自我完善、共同成长的过程。可见,学习型家庭以学习为核心,通过家庭成员的不断学习、不断改进、不断反省,进而实现家庭成员的自我超越和自我完善,最终提高家庭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生活质量。学习型家庭的构建一般包括自我超越、责任感与爱、家庭愿景、共同时间、共同学习以及反思与省察六个方面。

学习型家庭的建立对亲职教育研究的启示在于:

首先,亲职教育不仅要提高父母教养子女的知能,更重要的是改变父母的教育模式、思想观念、教育态度以及行为习惯。

其次,亲职教育要帮助父母完成自我的成长与超越。家长是学习型家庭的主导,一方面,父母通过不断更新知识,提高素养,在完善自我个性、充实精神世界的过程中,实现潜能的持续开发;另一方面,随着父母的不断完善,父母对子女行为的辨析、判断大大改善,创造性解决子女教育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同时,父母不断的自我超越与提高成为子女效仿的对象,对子女产生积极的教育影响。

再次,亲职教育要帮助父母及时反思并总结教育实践。反思自身的教育实践,吸取别人的教育经验,改进自己的教育方法,是提高父母亲职知能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教育过程的反思与省察,父母得以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模式、观念以及行为,不仅增强了教育的有效性,對隔代教育的实施也具有积极意义。

最后,亲职教育要培养父母与其他家庭成员的交流能力。家庭交流不仅仅局限在亲子之间,还包括夫妻间的互动,新关系(即婆媳等关系)介入的协调。亲职教育强调家庭成员间的深入了解,成员间互相尊重,互相交流,互相合作,共同进步,共享快乐的氛围有助于父母在教育过程中获得家庭支持,也有利于亲职教育微环境的打造。

参考文献:

[1]黄志成.《全纳教育:关注所有学生的学习和参与》,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

[2]乐善耀.《学习型家庭》,文汇出版社,2002年,7—10页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4]黄志成.教育公平——全纳教育的基本理念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10

[5]王蕾蕾.论学习型家庭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04

[6]李红,李辉.关于家庭教育与亲职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学术探索,2001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