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2+1”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9-3-5 20:24:54      点击:

彭芳

摘要:我国高职教育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如果依赖“企业办学校”或“学校办企业”是不现实的,所以,要广开思路,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走校企联合办学的道路。漯河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大胆探索,自2012年开始,渐进推进内涵建设,形成了“专业围绕行业办,课程围绕岗位设,教学围绕技能做”和“联合实体、面向实践、开展实战”的办学思路,搭建专业工作室为专业平台,课堂中融入真实项目,实现了从“作业到作品,从作品到产品”的转换,“2+1”培养模式硕果累累。

关键词:高职;艺术设计类;“2+1”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6-0245-02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高职应用型专业在国民经济占据重要地位,与之对应的高等职业教育事业迅猛发展,已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2+1”人才培养模式就是顺应市场经济,通过产、学、研相结合,学校与企业共同努力,培养探索发现的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2+1”培养模式的内容其特征

1.“2+1”培养模式的由来。1997年10月国家教委发出了《关于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九五”试点工作的通知》,标志着我国的合作教育由政府主导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的开始。经过十几年的摸索形成了一整套具有高职特色的办学育人就业模式,如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学工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以企业为主的合作办学模式以及本课题主要研究的“2+1”人才培养模式等。但是高等职业教育要把人才培养的过程交由学校和企业两个育人主体来完成,我国高职教育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如果依赖“企业办学校”或“学校办企业”是不现实的,所以,要广开思路,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走校企联合办学的道路。

2.“2+1”培养模式的内涵。“2+1”培养模式是在高职高专教育中特有的教育模式,将学生三年时间根据岗位要求进行划分,分为“2”和“1”两个阶段,前两年在学校进行平台课程及岗位内容的学习,校内学习以理论及实训环节为主,后一年到企业进行顶岗实训及毕业创作,企业导师与校内教师为双师指导,兼顾学生与社会岗位人员双重身份。

“2+1”培养模式强调的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不完全是学年概念,不是2年和1年的叠加。其实质是两个平台共同培育学生实现岗位技能的目的,使高等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同步,使高等职业教育真正实现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3.“2+1”培养模式的特征。职业教育和就业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2+1”模式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面向生产岗位,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水平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有着明确的方向和明确的目标以及明确的标准。校企共同成立合作团队,在校企两个环境下共同培育学生。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教育教学,兼管学生,按照社会岗位要求,对教育教学进行彻底改革。

二、漯河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2+1”培养模式的实践情况

1.学院实施“2+1”模式的探索与发展历程。漯河职业技术学院自2012年,拉开了推进内涵建设的序幕。在这场席卷全院各个专业的教学改革浪潮中,艺术设计系组织各专业教师参加学习、培训,参观、考察兄弟院校,联系行业企业,深入开展研究、讨论,逐步理清思路,达成共识,形成了“专业围绕行业办,课程围绕岗位设,教学围绕技能做”和“联合实体、面向实践、開展实战”的办学思路。

2.校企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艺术设计系通过深入市场、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开展校企合作,用“倒推”的方法进行教学改革,从市场来找答案。成立由校内骨干教师、合作企业岗位技师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依据岗位职责分析岗位内容,确定岗位能力,校企双方共同来把握市场对艺术设计类专业的人才需求,让企业专家直接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工作,制定出符合行业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

3.创新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构建“三元结构”师资队伍,即专业教师为“一元”,企业人员为“另一元”,集聚校内外专业教师在理论教学方面的优势和技能教师在实践教学方面的长处,行业名家、大家为第三元,以“三元”为团队形式共同完成教学模块,补充校内“双师型”教师队伍。打破教学“流水线”,为企业“个性化定制”人才。除工作室外,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在教学和实训中,将学生特长精准对接实际项目和社会岗位,有目的地发展学生专业特长。

4.建立“工作室”,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鼓励老师参与工作室建设。根据教师专业特长以及市场需要建立了9个专业工作室,核心定位“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工匠精神的培育,以“课堂教育+岗位师带徒技能培训”为主要方式,实现工作室项目的企业化管理。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选择相应工作室,实现师带徒的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把工作室教学纳入到课程体系当中,通过现代师徒制教学模式,开展工作室相关教学活动,并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实现工作室项目的企业化,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采用企业的实际项目工序,对学生加以训练、指导。

三、“2+1”培养模式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产生的影响

1.“2+1”培养模式是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它融产、学、研为一体,实现了从学校到企业,从课堂教学到企业产品开发设计并产出的一体化。学校与企业紧密合作,共同培养学生,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就学会了在企业一线的技能,毕业即能胜任工作岗位需求,学生成为最终的受益人。在这种模式中,高职院校也完成了为一线服务的办学宗旨,企业也培养了能够胜任工作的新员工。

2.改变大学生就业观念。“2+1”培养模式实行的是前两年学校培养+第三年顶岗实习的模式。经过这些磨练,大多数高职生基本能够实现“在校学生”“学习者”“休闲者”向“社会劳动者”“职业人”的转变。而未曾有过一年在岗实习经历的学生,与上述学生相比,其角色感的转变速度明显放慢。

3.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经过“2+1”培养模式培养的学生,其动手能力及岗位能力得以增强,职业综合能力大大提高,学生在上学期间即完成了“岗前培训”,实现了与未来求职岗位的无缝对接。尤其是这第三年的“顶岗实习”,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掌握了真实的技能,其实践能力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在这里做到了“学以致用”,熟知了企业的文化,真正领略了职业人的艰辛和成就,其视野得以拓宽,其就业观念更为实际,一部分创新能力强的学生也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看到了机遇,为其未来创业及行业内发展做了很好的铺垫。

如今,就业的竞争实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各企业在选拔人才时都从原有的“用人所学有所用”变为“不求所学,但求所用”,对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已从“数量型”转向“质量型”,转向实践能力强、能够快速适应社会、有责任感、团队合作意识强的高素质人才。而从漯河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进行探索的结果来看,学生接受“2+1”培养模式比未接受“2+1”培养模式的学生岗位综合能力明显较高,所以在就业过程中更受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欢迎。

参考文献:

[1]张利芬.新形势下高职院校“2+1”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文学教育(中),2012,(09):26-27.

[2]李长科,张丁月,祁永琼.高职院校“全真全程2+1”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亚太教育,2016,(10):173,147.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