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校企协同建设实训平台的探讨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9-3-19 20:04:54      点击:

王文一 纪秀杰 曹伟伟 赵义平 张兴祥

摘要:为改善本科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训平台不完善,实训内容单调不切实际,简单走过场、过形式,凑学分的现状,通过对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分析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及内容,创建一个“重基础、重实践、突显专业特色”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学校与企业密切合作的工科专业教育模式。同时,也让许多学生在专业实践过程中完成了社会实践和社会活动,在实践中树立了对企业的责任和对社会的责任。

关键词: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校企协同;实训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8-0019-02

2011年,胡锦涛同志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的讲话中明确指出:“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鼓励高校和企业、科研机构间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公关,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努力为建设新型国家做出积极贡献”。这一内容不仅仅只在科研方面,在教学和人才培养方面我们也要充分利用这一模式,在高校和企业间建立教学育人的协同创新思想。它不但有助于提升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还能充分发挥高校和企业的人才和资源优势,实现各方的优势互补,对我国本科教育进步也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2016年1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出席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在他看来,高等教育肩负的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也同样面临着许多难题需要解决。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强调,要重视实践育人,坚持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认识国情、了解社会,受教育、长才干。“要注重文化浸润、感染、熏陶,既要重视显性教育,也要重视潜移默化的隐形教育,实现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的效果。青年要成长为国家栋梁之材,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许多学生正是在这样的社会实践和社会活动中树立了对人民的感情、对社会的责任、对国家的忠诚。”

分析回顾我国本科教育的现状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高校面临的问题也愈来愈多,其中最为显著的问题是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一方面企业需求大量人才,但在刚毕业的学生中找不到适合的人才;另一方面学校培养了大批的学生但很难就业。原因在于:学校的培养体系不适应现代企业的人才需求,学生实践能力不强,缺乏工作历练,很难毕业就适应岗位的工作环境,这些都是直接影响大学生择业和就业的因素。

近年来,尽管高校在实验实践教学改革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和改革,但因为改革只注重学校内部,而未延伸至校外,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大部分还是体现在科学研究上,校企结合还缺乏进一步的提升机制,因而学生实践能力不足的局面并未得到有效改变。现代社会科技的发展离不开人才,高等教育是专门培养人才的阵地,因此更需要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在一起,大力发展校企合作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关键问题。高校只有开展校企合作教育,才能实现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企业科技创新的快速发展,实现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的无缝接轨,从而加速促进高等教育的改革步伐。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最早可追溯到1903年英国桑德兰技术学院实施的“Sandwich Program”计划,时称“三明治”教育。当今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社会的发展,许多发达国家都或多或少地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如美国的“1∶l”工学交替模式、德国的“双元制”模式、英国的“联合教授”模式、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模式等,特别是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Co-op课程更是享誉世界。所谓Co-op课程,是大学与各大知名企业合作,学生半工半读(准确说是三分之一“工”,三分之二“读”),为学生创造充分的实习机会,使其在大学期间就为将来就业打下坚实基础。Co-op是一种目的性非常强的大学教育模式,“学以致用”这个词儿,在这种模式下算是发挥到了极致。加拿大其他一些大学也开有Co-op课程,但与滑铁卢大学均不在一个数量级上;Co-op课程第二多的加国大学,是西门菲莎大学(SFU)。而且,与滑大合作的企业,多是安省商业的豪门(安省是加拿大经济大省,也是加国金融中心多伦多市所在的省份),所以该校Co-op学生的就业前景无限光明。

目前,我校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积极沟通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平台,积极深化各类合作,努力推进校企平台建设,但分析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上,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1)教学计划不合理,本科生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还是注重知识学习,专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仍旧非常薄弱,在教学方式上,专业任课教师仍然采用“填鸭式”教学,课堂气氛不活跃,教授过程的互动性差,学生由于对专业认知少,缺乏参与的主动性,授课效果不甚理想,如此,学生很难能够完全吸收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在很少的实践环节中实践能力也不会提高。(2)实训共享平台不完善,校企对接人才培养缺乏协同创新,不利于本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的提高。校内实践基本上都是要求学生在教师划定的框框内进行简单机械式的实践,甚至不考虑所实践的内容是否具有现实意义或者没有深挖其中的内涵,相对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思考和积极参与性。另外,有的实践内容与社会需求关系不大,实践变成脱离实际的空谈,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兴趣。(3)缺乏实践反馈,校企合作过程中的互动较少,密切合作程度低,对效果缺少评价体系,培养模式无法得到及时改进,信息反馈不及时,未实现校企平台的真正融合。高校与企业要想真正实现平台融合,那么在结合过程中要及时沟通,总结经验、除弊趋利并积极协商解决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培养模式及时改进,促进教学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基于上述问题,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教师经过调研走访企业并展开讨论,提出一些措施和做法:(1)提倡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技能教学并重实施,从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师资配置、教学手段、实践课程安排、技能考核等各方面进行系统科学的规划设计,制定出适合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本科生校企对接联合培养模式的新型教学体系。(2)搭建协同实训平台,围绕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职业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依据与合作企业产学研项目的研发需求与企业的人才需求,加强校企间的沟通协调,深化合作,让企业最大程度地开放生产实践的第一线,为锻炼本科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机会,邀请企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和专家到学校兼任本科生指导教师。(3)建立良好的校企反馈机制,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要求企业参与课程设置、教材选择、教学过程、实训过程的制定,对学校教学方式、企业人才需求进行跟踪反馈,以便及时调整教学、实践方案,不断适应行业发展,提高培养质量。实现校企之间人才培养的无缝对接和产学研密切合作,提升本科生、研究生校企对接联合培养的办学质量和管理水平。

通过校企培养平台的模式探索和建设,推进本科生校企联合培养,促进工科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从以注重理论学习为主向理论学习和能力培养并重的方向转移,提高工科学生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职业化能力,进而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进步,为深化本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经验,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尚军,罗建奇.以滑铁卢大学为例谈加拿大的产学合作教育及启示[J].教育与职业,2011,(12):100-101.

[2]赵绎琳.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合作教育的实践研究及启示[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5,31(10):124-126.

[3]易新河,文益民,陈智勇.我国校企合作研究二十年综述[J].高教论坛,2014,(02):36-41,68.

[4]徐科軍,黄云志.校企合作培养创新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4,(07):52-55.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