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计算思维引导下的非计算机专业数据库技术课程模块改革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9-3-18 20:48:59      点击:

秦晓倩

摘要:信息化浪潮使得数据库技术成为了计算机学科中发展最为迅猛、普及范围最为广泛的应用领域。大多数本科院校都将数据库技术设为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应用类课程。文章针对非计算机专业,尤其是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在计算思维引导下,结合淮阴师范学院数据库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重新规划设计了该课程的模块结构并对课程考核形式给出了建議。

关键词:数据库;课程模块;计算思维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0-0171-02

数据库技术是用于实现数据管理的一种有效技术,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分支[1]。在信息化浪潮的冲击下,越来越多的应用领域采用数据库技术来存储和处理领域内的信息资源。因此,利用数据库技术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对各专业的本科生来讲都是非常必要的,数据库课程的教学已经成为了本科生教育的重要环节[2]。

淮阴师范学院是一所省属本科院校,为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面向地理信息产业发展需求,以培养能在相关单位从事与地理信息系统相关的应用、开发和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数据库技术是该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数据库技术的专门知识,包括数据库的基本理论、概念以及关系数据库的相关基础理论,并具备利用数据库技术在行业中为地理信息服务的实践能力。然而,长期以来,该门课程仅被看作一门工具性课程,课程内容侧重于数据库的理论和技术,所使用的教材也因来源于计算机专业而忽视了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实际人才培养需求,因此,如何根据专业发展需求,合理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块,是当前丞需解决的关键问题[3]。

自周以真教授在计算机权威期刊《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上提出计算思维以来,在计算思维的引导下进行计算机课程教学已经成为了大家的共识[4]。笔者结合多年从事数据库课程的教学经验,以计算思维为引导,从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角度来探讨非计算机专业数据库技术的模块结构,以使得学生能够运用计算思维的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达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这一教学目标。

一、非计算机专业数据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应用

现有数据库课程涉及到数据库的基本理论、关系数据库系统的组织结构、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的使用以及规范化理论和数据库系统的设计方法等丰富内容。但这些教学内容大都由计算机专业所使用的教材而来,且主要是计算机管理员应该掌握的内容,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日后从事相关工作的可能性不大。

另外,课程的总课时只有48课时,在如此有限的课时下,教师往往会为了追求课程涵盖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而忽略教授对象的实际应用需求。

(二)学生计算思维能力较弱,容易造成课堂教学效果差

数据库课程不仅要求掌握数据库基本理论、基本操作,还要具有利用数据库技术处理数据的能力,这需要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包括问题求解、系统设计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而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相对不足,因此学生在学习时会感到难度较大,也就很难调动他们对该门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往往出现教学状态不够活跃,教学效果差的情况(表1)。

二、计算思维引导下的数据库课程体系设计

计算思维要求能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包括问题求解、系统设计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笔者认为,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课程安排应该重点考虑:①课程内容应涵盖数据库课程中的核心知识体系;②结合专业的实际应用需求,有重点的学习软件操作。

因此,我们在保证能进行数据管理的实际应用这一基础之上,精简课程内容,重新设置课程的教学模块(表2)。

对上述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术,应重点讲解,尤其是SQL语言的使用,因其涉及数据库整个生命周期,所以一定要讲到位,最好能结合学生所熟知的本专业领域内的实例,如对地理信息科学的学生,可以使用如地籍信息数据库等进行讲解。另外,笔者建议安排一次实验课的时间进行上机测试以督促学生。而对小型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部分,根据笔者的经验,可以考虑在教学班内以分组合作、汇报的形式完成,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系统设计能力,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素养。

三、课程考核形式的改革

传统的考核方式以期末笔试形式为主,过分强调对数据库技术中理论知识的掌握,容易忽视对学生使用数据库技术处理数据的实践技能的考核。淮阴师范学院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因此,数据库技术的考核方式要打破之前以试卷为主的笔试考试方式。近几年,笔者在数据库课程的考核方式上作了一些改革。期末总评成绩为:平时成绩占10%,实验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60%。其中各部分的具体情况如下:

(1)平时成绩主要是出勤和课堂活跃情况。

(2)实验成绩包括学生个人部分和小组部分,重点测试学生使用SQL语言对数据进行处理及系统设计的能力。个人部分采用随堂测试的办法,每个学生从题库中随机抽取题目,根据完成情况给出其分数。每个学生有两次抽题机会,取其中最高分。小组部分要求各小组学生根据课程大实验的设计要求进行小型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和课程大实验的报告撰写,而每位同学的得分依据其在组内的贡献,在小组得分的基础上浮动,组内得分由各小组成员自行讨论确定。实验部分的考核在期末考试开考前就已完成,这样可以使一些想着临时抱佛脚,仅靠记忆理论的学生认真完成平时的实验任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督促学生掌握数据库技术。

(3)期末考试则重点考查学生对数据库技术这门课程中和关系数据库相关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的掌握情况。

四、小结

总之,教师在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讲授数据库技术课程时,不能仅把其看作是一门工具性课程,更应该从所面向的专业出发,考虑其实用性来设计课程体系。本文在计算思维引导下,重新设计了数据库技术这门课程的教学模块,并对课程考核形式给出了建议,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和系统设计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珊,萨师煊.数据库系统概论(第五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2]田锐.非计算机专业数据库教学改革探讨[J].黑龙江教育,2015,(11):81-82.

[3]千文,巫湘林.高校非计算机专业数据库课程教学的研究与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5):53-54.

[4]叶文珺,王剑云,张超.非计算机专业本科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应用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6,(14):115-116.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