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培育学生文化自信的途径研究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9-3-19 20:05:23      点击:

胡梅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主阵地,在做好相关保障的基础上加强中国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相关内容的教育,加强教学方法的改革,为学生搭建相关实践平台是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8-0044-02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面对竞争激烈的国际文化环境以及自身更高的文化发展要求,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化的发展,探索文化建设新战略,将文化自信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培养一批具有高度文化自信意识、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和文化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我们建设文化强国的关键和重要支撑,高等学校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责无旁贷的应承担起这份社会责任,而在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是主阵地。

一、基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培育学生文化自信的必要性

1.有利于学生了解党的最新理论成果。201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联合印发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课程。”作为大学生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理论的课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中必须及时体现党的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总书记站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高度,多次深刻阐述了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并提及文化自信,特别是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的讲话上指出:“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成为党治国理政的新的指导思想,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加强文化自信教育是课程属性的应有之意。

2.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文化从广义上讲是指“人类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狭义上的文化是指“作为观念形态的,与经济、政治并列的,有人类社会生活的思想理论、道德风尚、文学艺术、教育和科学等精神方面的内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教学内容就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和基本要求,这其中不论是广义上的文化还是狭义上的文化都包含其中。

3.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能力。“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想实现这个目标,我们除了大力出台相关政策扶持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要注重文化背后所蕴含的人的力量。大学生是推动祖国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有生力量,应发挥对全社会的示范和导向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思潮日益多元化,部分大学生在文化价值取向上出现了偏差。高校是文化建设的前沿,也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的主阵地,我们应通过相关文化自信教育转变这种现状,帮助大学生对我国和西方文化形成科学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和提升文化创新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文化能力,这不论对大学生个人发展还是祖国文化事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作用。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培育学生文化自信的策略

1.自信源于了解。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第一步是要帮助当代大学生了解中国文化。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传承从未断流的国家,我们提倡文化自信有其深厚的根基,我们有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也有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过程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些优秀的文化夯实了我们文化建设的根基,也奠定了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但对于这些一部分当代大学生是不清楚和不了解的,甚至有极少的学生的认知存在偏差。

2.自信源自认同。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应是建立在文化了解基础上的一种主动追求、理性选择和自觉践行的文化信念。面对日益多元化的社会思潮,面对西方所谓“普世价值”的意识形态渗透,我们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在加强文化内涵教育的基础上,还需要培养学生对我国先进文化的认同。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不仅要加强教育内容的完善,更要加强教学方法的改革,将正面教育的内容与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相结合,采用多样互动的教学方法,如研究性学习、翻转课堂、移动教学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程教学中,在参与中加深对文化的认知,完成自身对文化的比较与选择,潜移默化的增进学生对我国先进文化的情感认同和践行使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并转化为自己的价值观念。

3.自信在于作为。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最终的实践指向是作为,大学生践行文化自信可以有多种方式,如宣传文化、保护文化、传承文化、文化创新等。通过践行,大学生一方面可加深自身对文化自信的理解和认识,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正确看待西方文化和我国现代文化中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同时也能影响帮助更多的人树立正确的文化理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加强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帮助学生寻找实践机会,如在课堂上根據一些时事热点开展辩论赛、课堂讨论等加深认识,在课外组织学生开展志愿服务、社会调查、参观红色文化基地等活动。如笔者曾在教学班级开展“寻找我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为家乡精准扶贫献计策”、带队组织学生参观新民学会故居等活动,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培育学生文化自信的保障机制

1.优化教学条件,打造教学平台。在“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模式必须要顺应时代的不断变革,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技术手段。《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中明确要求“形成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互支撑,理念手段先进、方式方法多样、组织管理高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当今社会特别是智能手机兴起后,信息传播的速度更快,传播的渠道更加多元,新闻客户端、微信、微博等随时随地都在提供新鲜资讯。

2.营造文化氛围,形成教学合力。校園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所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是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对大学生的思想情感、价值观念和言行举止都具有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高校应注重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把握好增强文化自信的着力点,重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宣传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全面普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3.提升教师素质,要育人先育己。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因素,一言一行都可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升思想政治理论素质、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终要求。同样,我们培育学生的文化自信,首先必须自己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通过不断学习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做到自身底气十足,这样才能在课堂上自信的对相关内容进行宣讲。

总之,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为我们的强国之路提供了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是事关国家发展的大事。高校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有效培育学生的文化自信,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3).

[2]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EB/OL].

http://www.moe.edu.cn/srcsite/A13/moe_772/201508/t2015-

0811_199379.html

[3]赵银平.文化自信——习近平提出的时代课题[DB/OL].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8/05/c_1119330-

939.htm

[4]万思志.高校在增强文化自信中的应然性和实然性[J].江苏高教,2017,(6).

[5]翟光艳.文化自信融入“概论”课教学研究[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6,(11).

[6]庞文兴.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思考——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0).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