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管理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9-3-4 20:30:08      点击:

熊菊霞 靳庆庚

摘要:高校重点实验室秉承开放、流动、联合以及竞争的方针,每年设立一定数量的开放课题。开放课题的设立对重点实验室开展学术交流、人才培养,提升整体科研水平都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本文重点介绍广西混杂计算与集成电路设计分析重点实验室在设立开放课题方面的一些做法和取得的一些成效,并对平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思路及策略。

关键词: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7-0016-03

高校重点实验室在开放课题的设置方面始终秉持开放、流动、联合以及竞争的方针。这样做就是为了真正保障创新成果以及自主知识产权,全面培育产业技術源,使其成为国家科创体系中的关键构成[1-2]。高校重点实验室设立开放课题,可以有效地吸引国内外各领域的优秀科研人才,保障实验室内部资源和外部丰富资源的有机联合,全面深化对基础课题的研究和高新技术的创新探索,推动高校学科建设,提升学校的协同创新能力,在推动本地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科技进步等诸多方面都能够起到较为显著的积极作用[3]。广西混杂计算与集成电路设计分析重点实验室是在“科学与工程计算实验室”(2007年广西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基础上建立的,2010年被广西科技厅认定为自治区重点实验室,是广西目前唯一的专门从事混杂计算与集成电路设计分析研究的省级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以特色的混杂计算与集成电路(IC)验证技术的交叉融合创新为契机,发展自主的集成电路验证与评估技术,为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提供高端技术服务,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提供人才储备。把实验室作为国内一流的集理论、软件开发和应用研究于一体的研发中心来打造,积极参与国际集成电路设计产业界的合作与竞争,满足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与国家信息安全需要。目前实验室科研平台由四个研究中心(计算与推理研究中心、混杂系统研究中心、IC设计验证研究中心、应用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四个合作研发中心(广西民族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嵌入式系统联合研发中心、广西民族大学-天津大学计算系统联合研发中心、广西民族大学-美国ARC异步电路联合研发中心、广西民族大学-新未来物联网联合研发中心)、一个中科院博士后流动站研究基地、二个“八桂学者”岗位创新平台、一个广西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团队和一个广西船联网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构成。最近几年,实验室管理人员将关注的重点逐渐转移至开放课题设置、接受来自国内外的访问学者等诸多方面,认为这一举措可以活化当前实验室的学术气氛,提高实验室的学术水平和知名度,还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实验室相关仪器设备的社会功能。于是,全体实验室成员开始积极探索合作式的创新开放机制。本文将介绍广西混杂计算与集成电路设计分析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的实际设立情况和在运行过程中所积累的若干经验,分析开放课题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探讨日后如何更加有效地管理好实验室的开放课题。

一、开放课题设立概况

自2011年以来,广西混杂计算与集成电路设计分析重点实验室设立的开放课题总数已远超过60项。项目类别分为三类:青年项目、一般项目、重点项目。青年项目资助金额为1万,一般项目资助金额为2万,重点项目资助金额为3—4万。校外人员申请实验室开放课题的比例呈现出逐年上升的发展走势,比如中科院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兰州大学、中科院成都计算机应用研究所等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相关研究人员。开放课题研究周期为2—3年。

二、开放课题运行成效

近些年来,依托于开放课题,众多国内外相关研究人员积极参与到实验室的科研以及学术活动中。各领域的专家也定期到实验室讲学、组织学术会议。2015年,实验室引进一名长江学者和2名海外归国博士。实验室的学术气氛显得十分活跃。广西混杂计算与集成电路设计分析重点实验室名声随之享誉省内外。现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广西混杂计算与集成电路设计分析在开放课题方面的实际运行成效。

1.通过平台开放,促进国内外交流。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成员在定制开放课题的申报条件时,首先特别要求申请者能够和实验室内的固定人员一起联合申报。这一模式既便于开放课题的管理,同时也能够保障实验室内部固定人员更充分地和外界展开合作、交流,促进固定研究人员的专业发展和能力提升。实验室固定研究成员依托于开放课题的对外合作,2017年与美国波特兰州立大学的宋晓宇教授共同申请获得了广西重大科技项目,与兰州大学的苏伟博士共同申请获得了广西科技计划与人才项目等。同时,实验室与国内外集成电路公司有着密切合作。

2.通过与地方企业合作,构建服务机制。广西混杂计算与集成电路设计分析重点实验室是广西科技厅主管的省级重点实验室。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领导、学校领导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实验室全体研究人员刻苦专研,永攀学术高峰,在集成电路设计、密码芯片研发领域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实现了数学以及计算机工程领域的完美交叉。每年实验室发布的开放课题申报指南,吸引了国内、国外的相关专家的关注,特别是同行。与此同时,实验室更加重视和本地企事业单位之间所达成的良好合作,创建科技示范基地,加快科研成果的迅速转化。近三年来,实验室和很多企业之间都展开了较为普遍的合作研究,比如,深圳瀚盛通讯设备有限公司、防城港市工信委等,共建研发中心,能够使企业展开具有针对性的基础研究,真正有效地解决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集聚科研院所力量,促进重大项目开展。实验室通过设置开放课题和开放实验室机房,聚集了以大连理工大学以及中科院成都计算机应用研究所等来自于十多所高校以及相关科研院的专家和研究人员。实验室每年6月、11月都举行开放课题项目研究进展汇报会。各个课题组成员之间真正实现学术资源共享,依托于开放课题带动实验室,极大地提升了实验室固定人员和学生的学术视野,为接下来重大项目的申报以及更深层面的研究奠定良好的根基。近年来伴随着相关课题的研究以及推动,实验室固定成员2017年获得诸多重大项目,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有“防DPA全异步RSA安全密码芯片:设计方法、工具及原型”、“北部湾智能船联网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示范”等。

4.开放课题的设立,促进广西船联网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入选广西区内首批“2011计划”。七年来,实验室每年定期面向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发布开放课题申报指南。每年大量的研究人员到实验室学习、访问。实验室固定成员的学术创新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发表了一系列的高水平的科研论文,获得了诸多项省部级和国家级科研课题。这为实验室积极申报省级协同创新中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了创新型国家的创建,教育部等相关部门制定了2011计划,目的就是为了全面提升高等学校的创新能力,由此对各类高校形成积极鼓励和有效促进,依托于多元的形式发展协同创新,真正保障科技第一生产力与当前高校的人才资源的有机融合,更充分地发挥其独特作用,使其可以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助力。我校的广西船联网技术协同创新中心,2013年6月被广西教育厅正式认定为首批广西“2011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建设单位。广西船联网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以“需求牵引、创新驱动、重点跨越”为指导思想,以国家和广西北部湾建设重大需求为导向,通过“政产学研用”相结合,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立足广西,面向东盟,构建保障北部湾海运高效、协调、安全的智能船联网航运物流信息系统,大幅提高东盟多语种信息处理、船舶及河道和港口信息采集、通讯和分析的信息化程度,提升广西面向东盟的航运技术和管理能力,全力提高北部湾航运的吞吐量,增强北部湾航运物流的安全性,加快北部湾航运物流产业的升级,打造广西急需、国家和世界一流的全船联网产业链条,促进广西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心的建设目标:进行船联网全产业链的设计、分析、验证和评估理论以及船联网系统集成方面的研究,完成船联网系统的开发。2012年12月,中心由广西民族大学牵头,包括电子科技大学、兰州大学、天津大学、深圳市翰盛通讯设备公司和天津中环电子信息集团公司等单位正式组建。为了更好地把技术成果落地并向其他港口辐射,2015年12月中心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调整,由广西民族大学、电子科技大学、防城港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防城港务集团有限公司、防城港北部湾港务有限公司以及深圳市翰盛通讯设备有限公司等六方共同组建,同时设立防城港市分中心,建设应用示范基地。自组建以来,中心得到广西教育厅的大力支持,累计获得750万元专项经费,广西民族大学配套经费750万,中心自凑150万经费。另外,教育厅和广西民族大学在政策上给予很大的帮助和支持,在场地协调、设备仪器采购、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在科研制度的制定等方面给予了很大的灵活性。

三、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

在开放课题的实际运行过程中,笔者发现开放课题的管理方面其中存在着不足之处,通过对当前实验室所选择的开放课题设置方式以及相关管理系统的创建等诸多方面的研究和摸索,同时结合其他实验室的成功经验,由此提炼出以下举措:

1.成立本校教授级学术委员会,对申报课题双重审查。实验室每年都会有针对性地修改和调整开放课题的申请指南。学术委员会会议每年都安排在年底。学术委员会里面的委员有三分之二在外省。由于会上所涉及的议题相对较多,所以在学术委员会会议现场遴选开放课题很不现实。从2005年开始,实验室自主创建教授委员会,从校内挑选相关学科的教授担任实验室开放课题的评审专家,同样以每年定期召开评审会的方式遴选开放课题。本校教授委员会给出综合评审意见后,由实验室办公室主任在线提交评审结果至學术委员会并展开全面复审[4]。双重审查既可以保障双向监督的功能,也可以更精准地缩减开放课题的论证周期,全面提升了开放课题的实际效能[5-6]。

2.制定联合申报机制,兼顾课题的开放性和管控力度。为了更高效地管理好实验室开放课题,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决定引入联合申报机制:校外的申请者具备平等参与的机会,从实验室中选择一个固定成员,双方共同成为课题研究的合作者。联合机制可以帮助实验室实现对课题的完全掌控以及有效管理,同时也能够保障最大程度地缩减实验成果的产业化时间。

3.逐步建立自动化系统管理,提升开放课题的管理水平。开放课题的申报数量每年都在急速递增,而针对课题申报以及中期汇报等诸多方面的工作也越来越烦琐,所以必须充分借助数据库技术,自主架构一个开放课题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实验数据库的全程化、自动化管理。每个课题的申请者进入广西混杂计算与集成电路设计分析重点实验室网站后,点击实验室开放课题管理系统页面,只需要注册相应的用户账号就能够登陆这一系统并上报相关课题材料。而课题评审专家根据个人权限可以完成在线评审以及打分,同时还可以录入课题的具体评审意见,汇总之后统一发送至学术委员会进行审批。除此之外,针对课题的全程监控、课题的中期检查、课题经费报销,甚至是结题报告审批都能够实现完全的在线处理,所涉及的资料还可以完整地保存在数据库中。开放课题信息管理系统的上线必然可以提升开放课题的管理效能和管理水平。[7-10]

四、结语

广西混杂计算与集成电路设计分析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平台的设立,不仅促进了我校数学、计算机等学科的学科建设、计算数学博士点申报,而且更充分地发挥了重点实验室的育人功能:为广西地方经济建设以及科技发展提供了智力保证。广西混杂计算与集成电路设计分析重点实验室要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同时也积极借鉴其他成功平台的优秀经验,更充分地发挥开放课题的优势功能,将实验室打造成为区域范围内一流的研究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更好地推动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晓秋,刘燕美,吴根.国家重点实验室运行分析与发展报告———管理篇[J].中国基础科学,2006,(2):43-47.

[2]王福涛,危怀安,李波.国家重点实验室运行分析与发展报告———建设篇[J].中国基础科学,2006,(1):48-52.

[3]刘嘉.浅谈高校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平台建设问题[J].科技信息,2008,(12):18-26.

[4]郑新福.实验室管理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1):95-96.

[5]董国强.实验室管理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6):93-99.

[6]龙玲.面向国家创新体系的高校实验室管理创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6):120-122.

[7]李志荣.开放实验室建设创新的若干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5):18-19.

[8]秦昌明.构建大学教学实验室开放管理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3):138-140.

[9]张相琼,汪木兰,吴晓东,等.地方高校重点实验室设备配置与管理模式[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21):8-11.

[10]刘贻新.加强高校重点实验室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J].吉林教育学院学报,2013,29(8):54-55.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