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主题词教学法”理论基础研究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9-3-1 20:20:47      点击:

张晓军 杨树生 邢立峰 成乐 王维娜

摘要:本文以“主题词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为背景,以“主题词教学法”概念的发展为线索,从“主题词教学法”的教学方式出发,在“教学论、方法论、认识论、教育学、心理学、控制论、系统论、最优化”等理论层面给出此教学法具有广泛的应用与推广价值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主题词教学法;实践与理论;理论基础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8-0171-03

一、引言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必须遵循一定的理论基础,包括在“教学论、方法论、认识论、教育学、心理学、控制论、系统论、最优化等层面的理论基础,目的是寻求在一定的教学条件下的最合理的教学方案,使教师和学生花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获得最好的发展。笔者经过11年对“主题词教学法”的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再到实践的螺旋式循环实验研究,充分获得了“主题词教学法”的理论基础,使“主题词教学法”具有更广泛的应用与推广价值。

二、主题词教学法的概念

“主题词教学法”是全国社科基金“十一五”规划国家课题《信息环境下多元学与教的方式有效融入日常教学的研究》的子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河套大学数学教育专业整体优化教学改革实验研究》的重要研究成果。后者首次给出了“主题词教学法”的概念。近五年又以《“主题词教学法”研究》和《“主题词教学法”的理论基础研究》等项目为平台,获得了对“主题词教学法”概念全方位的、更加完善的阐述。

“主题词教学法”是以教学内容中能够实现“掌握知识与技能,培养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创新等综合能力,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目标的“关键词”为“主题词”——主要教学线索,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完成教学全过程的教学方法。“主题词教学法”一般由以下教学方式构成。

(1)学期第一次课之前完成“学生基于课程或专业基本能力的调查与分析”。(2)学期第一次课完成“序”课堂教学。(3)每次课之前学生完成“课程预习、讲授、研讨、评价教案”。(4)每次课的课前5分钟展示课程或学科感悟。(5)每次课引之后展示主题词并以主题词为线索展开课堂教学。(6)学生填写“课程学习档案”。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主学习、小组研究、讲授讨论、完成作业。对本周课程学习进行自我评价并提出下周努力目标,对教师本周的育人教书进行评价并提出合理化建议。(7)教师批改“课程预习、讲授、研讨、评价教案”和“课程学习档案”并进行分析汇总,向学生反馈信息。(8)考试结束、成绩公布以后,学生填写“课程学习总结”并对自己本学期的课程学习做出自我评价,同时对任课教师本学期在育人与教书方面的表现做出评价,对课程教学进行评价并提出合理化建议。(9)教师汇总、分析“课程学习总结”。(10)教师汇总、分析学生成绩。(11)教师通过汇总、分析学生填写的“课程预习、讲授、研讨、评价教案”、“课程学习档案”、“课程学习总结”、“课程考核成绩”等对本学期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收获与不足,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建议与措施,形成成果并进行交流。

三、主题词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一)“主题词教学法”以教学论为理论基础

教学方法由指导思想、基本方法、具体方法、教学方式四部分组成。事实上,“主题词教学法”涵盖了一般教学方法的基本要素。其指导思想是掌握知识与技能,培养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创新等综合能力,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为目标。其基本方法与具体方法都体现在11个教学方式之中。教学方式之(2)、(4)、(5)运用的是启发式讲授教学法;教学方式之(3)、(6)运用的是主题词教学法与翻转课堂教学法及讨论教学法;教学方式之(6)—(11)是师生交流、沟通、评价、反馈、提升的重要环节,是因材施教的基本前提。

(二)“主题词教学法”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为理论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指出,人们在实践基础上所得到的关于外部世界的初级认识是感性认识,它包括感觉、知觉、表象等形式。感性认识是对外部世界的直接反映,是人们获得知识的第一步,属于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即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的认识,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把所获得的感觉材料,经过思考、分析,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整理和改造,形成概念、判断、推理。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飞跃,它反映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在可能的范围内,一切事物应尽量放到感官的眼前”。

“主题词教学法”中的教学方式之(5)就是在上课复习引入课题之后,将本节的重点知识、蕴含的思想方法与技能技巧、内容中体现的思想美、方法美以及课程美用高度概括的关键词——“主题词”,从左至右展示在黑板的最上一行(或使用多媒体展示),并将三类主题词用不同颜色和“;”号隔开,使学生先入为主,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思想与方法、审美的角度先有一个直观的、感性的认识,然后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以“主题词”为线索有针对性、有目的地师生共同完成新课任务,然后按照“主题词”进行小结,将认识上升到理论高度,结束本节课。

(三)“主题词教学法”以教育学理论为基础

“教育学”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学校教育是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身心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显然,任何的“教”与“学”的活动都是在实施“教育”,是在“培养人”。因此,如何在完成传授知识与技能的同时高质量地完成“人的培养”,这是我们选择教学法时应该首先考虑的问题。正如三维教学目标中的“能力目标”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强调的是“人的培养”。“主题词教学法”之教学方式(5)中“体现蕴含的思想方法与技能技巧”的第二类主题词与“内容中体现的思想美、方法美以及课程美”的第三类主题词促进了“能力目标”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使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不仅获得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与创新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课程学习学会生活、提高生存能力;能够理解客观世界的美好、能够体会生活的美好、能够感悟自然与人的和谐统一之美;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之人。又如教学方式(4),学生欣赏、记录、抄写数学感悟“一个国家只有数学蓬勃的发展,才能展现它国力的强大。数学的发展和至善与国家繁荣昌盛密切相关”(拿破仑),就会做如下联想。难道数学真的有这么重要?数学与国力强大的关系到底體现在哪些地方?数学真的会这么神奇?……一系列的问题将会呈现在脑海中,将点燃探索热情,激发奋斗精神,唤醒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感。因此,教学方式(4)、(5)充分体现了“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体现了“主题词教学法”的教育学理论基础。

(四)“主題词教学法”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

美国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的人格社会心理发展理论认为,教师通常是最适合最有可能帮助学生获得同一性的人,学生对专业的选择与认可往往是受这一专业的教师的人格力量的影响。一个教学卓有成效、热情真诚的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往往能对学生在该专业的成就给予及时的反馈和强化,进而影响学生对职业的选择和同一性的形成。“主题词教学法”中之教学方式(2),既遵循了埃里克森的原理,也遵循了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提出的“首因效应原理”。其目标是让学生首先了解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理念、教学改革、学习方法、考核要求等,明确学习目标;了解课程的发展、基本思想与方法及其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及学习理念与态度,培养获取新知识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引导学生从审美的角度去学习课程,要深刻领会课程的内涵,要感知体会课程美。

“主题词教学法”中之教学方式(4),符合了情绪心理学的“个体的情感对认知活动至少有动力、强化、调节三方面的功能”的要求。如学生在第一次课欣赏、记录、抄写希腊哲学家、数学家普罗克洛斯的“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中国数学家华罗庚的“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类深切而富有哲理的数学感悟时,就会产生无限的遐想。数学到底美在哪里?数学到底有多么美?什么是数学美?……这些想法可以提升对数学——这一集真善美于一身的学科的认识和敬畏,从而激发求知与探索的欲望和兴趣。教学方式(3)、(6)、(8)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教学方式(4)、(5)、(8)、(11)可以满足学生“共性心理过程”,充分体现了“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体现了“主题词教学法”的心理学理论基础。

(五)“主题词教学法”以控制论为理论基础

美国数学家诺伯特·维纳的控制论是研究动态系统在变的环境条件下如何保持平衡状态或稳定状态的科学。而教学过程是在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授课计划的框架下进行的动态系统;教学过程的实施是在精心的教学设计、适当教学方法下保持平衡或稳定状态。如果有偏差,则分析原因并采取控制措施,以确保项目目标的实现。教学方式(6)—(11)中的总结、分析、信息反馈的目的就是要使教学效果保持最佳的平衡或稳定状态,充分体现了“主题词教学法”以控制论为理论基础。

(六)“主题词教学法”以系统论为理论基础

所谓系统,是由相互制约的各个部件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整体。系统论是研究系统的一般模式、结构和规律的科学。系统论认为,整体性、层次性、开放性、自组织性、复杂性、关联性、等级结构性、动态平衡性、时序性等,是所有系统的共同的基本特征。(1)—(11)全方位的教学方式充分说明“主题词教学法”以系统论为理论基础。

(七)“主题词教学法”以最优化理论为基础

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宗旨是“整体最优化”。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往往注意到的是个别的、局部的问题。教学过程最优化原理抓住了教学论中的关键问题,即如何通过合理地组织教学的全过程,得到教与学的最大可能效果。“主题词教学法”之教学方式(1)、(3)、(6)、(7)、(8),可以为教师提供学情,提供学生对专业和课程的认识态度,提供学生对已学习内容的理解程度,把握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对新课的准备状态,可以使教师更加明确教学目标,使教学任务更有针对性、更具体。教学方式(2)能使学生对专业、对课程、对内容、对任课教师等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为实现最优化的学习过程做好准备。教学方式(4)发挥了专业课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最大化作用。教学方式(5)是主题词教学法的核心教学方式,深刻挖掘、理解、体会“主题词”,可以使师生获得对课程和内容的最优化认识;教学方式(6)—(11)能对教学结果做出比较科学的测评、分析、解释,获得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以上充分说明“主题词教学法”以最优化理论为基础。

四、结束语

爱因斯坦曾说:“所谓教育,就是把学校里学的知识全部忘记后剩下的东西。“主题词教学法”旨在实现这一博大精深的教育理念。其指导思想、基本方法、具体方法、教学方式符合了目前流行的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笔者11年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表明,“主题词教学法”能够明显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明显提高道德意识与审美能力,能够使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充分体现,能够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参考文献:

[1]张晓军,杨树生.“主题词”教学法[J].新天地(高校论坛),2011,(12).

[2]黄济,王策三.现代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刘铁芳.什么是好的教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Abstract:With the background of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he "subject word teaching method"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cept of "theme word teaching method" as the clue,from the teaching method of "subject word teaching method",the theory of "teaching theory,methodology,epistemology,pedagogy,psychology,cybernetics,system theory,optimization" and so on is given. This teaching method ha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extensive applic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value.

Key words:thematic approach;practice and theory;theoretical basis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