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2022年第35期·基于互联网平台“疼痛诊疗学”混合式教学探讨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23/5/9 13:33:39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第35期

张建波,朱卓丽,万 丽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a.疼痛科;b.麻醉科,广东 广州 510260)

混合式教学模式(Blended Learning)是将传统课堂教学与在线教学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其内涵是利用多种教学资源,结合多种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和学习评价,实现学习目标的最优化。2019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开展2019年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社会实践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工作的通知》,带动了混合式教学改革的积极开展。近年来,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深度影响,更多的学校选择开展线上教学,因此,进行混合式教学改革,一方面是高等医学教育结合信息化和优化教学方式的客观需求,另一方面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教学方式的合理选择。目前,在全国麻醉学本科课程内容中,“疼痛诊疗学”是其中的必修课,开设课程率约占91%,学时安排在16~54学时之间,对疼痛学科人才培养至关重要。但“疼痛诊疗学”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其主要原因是传统医学课程教学模式的制约。因此,运用互联网平台的混合式教学对提高“疼痛诊疗学”的教学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近些年,“互联网+混合式教学”是教学研究的热点,但是,目前国内尚无对“疼痛诊疗学”混合式教学的相关研究。我国正处于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阶段,诸多临床医务工作者已经在各个医学领域开展了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李萌等研究了依托超星学习通学习平台对医学影像诊断学见习课的混合式教学改革与实践,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郝莉等研究了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融入混合式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现行的教学模式十分不利于疼痛学科后备人才的培养,引入更好的教学模式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一、研究内容

超星教学系统包括三大方面:在线课程,互动教学和教研师培。本文主要利用超星学习通(移动端)构建“疼痛诊疗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一)基于超星互联网平台教学模式的构建

1.线上学习内容的建设。将41学时的教学内容进行分解,按章节内容制作成三部分视频,分为导课视频、重点及难点学习内容讲解、课后扩展学习讲解。搜集与“疼痛诊疗学”相关的精品视频内容进行整合并上传,作为延伸内容。

2.网络学习平台的数据处理。通过收集学生的学习数据,研究者可监控学生的学习数据,包括学习时长、学习频率及学习后的测试成绩,根据数据分析结果作出针对性的内容调整。

3.学习平台的交流互动版块建设。通过互联网平台实时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惑,起到及时的双向交流作用。

(二)超星平台学习设计

超星学习平台分为三个部分:学习视频及文档、学习互动空间、课后测试单元。其内容呈现形式较为多样化,如PPT、文档、视频、测试等;交流方式也多样便捷,如学习通内讨论区、学习通班级群等。本文设计的混合式教学的线上网络平台学习囊括了“疼痛诊疗学”的所有章节。

(三)面授课堂教学设计

面对面课堂教学仍然是混合式教学的重点,其中,主要的教学活动是教师的讲解与引导,重点是对线上学习疑难问题的解决,以及实践操作和交流。在课堂上,尽量给学生主动探讨的机会,以PBL/CBL的教学方法构建面授课堂的教学设计。

(四)基于互联网平台混合式教学课程的教学评价

混合式教学实现了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学习行为和师生角色的转变,打破了教学时空的限制,实现了异步个性化学习。这种多样性的教学转变也给教学效果评估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借鉴国外企业培训设计与评估的经验,以柯氏四级培训评估模型(Kirkpatrick Model)作为参考,结合混合式学习的特点,改造原模型中“反应评估—学习评估—行为评估—成果评估”的顺序,调整为“结果评估—行为评估—学习评估—反应评估”。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对混合式教学、教育信息化、高等医学教育信息化、超星平台、“疼痛诊疗学”课程等相关的期刊文献、书籍,以及硕士、博士论文的查询研读,整理混合式教学的相关研究理论。

2.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星对麻醉本科专业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在“疼痛诊疗学”课程混合式教学实践前后的学习态度与积极性变化;调查本次混合式教学存在哪些不足,了解需要改进的方面。

3.数理统计法。用超星平台状态数据的统计分析,对学生的线上学习情况进行客观了解,进而调整教学内容。

4.实验研究法。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验证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效果。

三、研究结果

(一)项目总体框架的构建

超星教学系统包括三大方面:在线课程、互动教学和教研师培。超星平台以“一平三端”智慧教学系统覆盖课前、课中、课后整个教学过程,实现对“线上+线下”教学全过程的即时数据采集,云端分析处理和即时结果反馈,促进教师教学模式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是将教室端、移动端、管理端融为一体的信息化教学整体解决方案。教研室在现有的实际教学基础上,利用超星泛雅平台(电脑端)及超星学习通(移动端)构建“疼痛诊疗学”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二)面授课堂的构建

将面授课堂构建为六大要素:(1)学生汇报课前自习情况。(2)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和小组讨论情况。(3)若呈现的学习成果和评价等存在疑问,学生可以直接举手提问;教师可以主动提问,要求学生作答。(4)解答与总结环节是教师在课堂上解答、总结与展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无法解决的问题。(5)补充与讲解环节为教师对知识点的补充和讲解。(6)引导环节为教师简单说明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三)基于互联网平台混合式教学课程的教学评价与反馈

根据“结果评估—行为评估—学习评估—反应评估”的内容,设计了具体的教学评价,较好地解决了传统教学评价的滞后性弊端,具体内容见图1。

图1 混合式教学课程的教学评价与反馈

四、讨论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2019年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表明,我国互联网用户及在线教育已具备较好的推广信息化教学的基础条件。结合我校麻醉系教研室的实际情况,于2019年探索出基于互联网平台混合式的教学模式,现总结前期教学实践分析如下。

(一)混合式教学的师资培训问题

由于教研室教师既往无混合式教学的经验,因此,打造信息化师资队伍是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混合式教学不是以线上教学作为传统线下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当前,多数国内高校将线下与线上课程进行有机融合尚存在较大的困难。本研究中,教师的师资培训包括:(1)线上课程的制作,对大纲内容进行整体的数字化、视频化重塑,同时搜集互联网已有的优质视频内容,将其有机地融入课程内容中。(2)面授课堂教学设计方面,重点解决学生线上学习的疑难问题,采用PBL/CBL的教学方法引导师生及学生之间的主动交流互动。(3)注重课后线上的交流,充分发挥平台即时交流的便利,及时反馈,并较快地调整教学方式。(4)根据成绩、视频点击率、学习时长及课后互动等教学数据内容进行多维度分析,为后续的内容调整建立客观的数据库。此外,采用教师组集中学习的混合式教学理论、外派教师到兄弟院校学习交流教学经验等措施,进行对重点内容的突破落实。

(二)“疼痛诊疗学”的线上精品课程资源问题

打造线上精品课程资源是本文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其内容的丰富性及高质量是课程实施混合式教学的关键。在本研究实施初期,大部分教师只将前期录制的课程及网上搜集的视频直接上传至平台,并没有考虑线上内容的整体融合要求,存在网上学习资源和课程内容本身融合度不够紧密的问题,因而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经过深入调查反馈,其主要原因为:(1)前期录制的课程只是原本传统面授课程的数字化,并没有真正发挥线上内容的优势,没有将各知识点拓展开。(2)由于各章节由不同教师进行授课,在各章节具体内容的衔接上不够紧密,没有将各知识点进行有机整合。后期采用集中备课的方法,调整原课时内容的学习时序,同时对相关内容进行调整,从而使知识点更加完整连贯。(3)对于既往传统线下课时的局限性,重点采用线上资源进行补充,极大地克服了课本知识陈旧的缺点,同时对其中晦涩难懂的知识点进行视频内容的再创作,提高了内容的可理解性及趣味性。

(三)教学评价问题

本研究采用了柯氏四级培训评估模型(Kirkpatrick Model)引入混合式学习的教学评价,以“结果评估—行为评估—学习评估—反应评估”作为评估顺序,虽然在教学评估上实现一定程度上的创新,但是由于教学评估和企业培训评估不同,其结果的评估不仅是分数成绩,还涉及学习思维和方式的转变,在短期内其结果很难精确量化评估,因此,该方法尚存在一定的缺陷,未来将探索以具体的量表作为评估手段,使其更加量化,并尽量延长其评估周期,以评价混合式教学对学生学习方式的长远影响。

总之,基于互联网平台混合式教学构建研究是目前较新的研究热点,具有较好的创新性。基于互联网平台“疼痛诊疗学”混合式教学的构建,具备先进的教学理论支撑、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以及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实践基础,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其在“疼痛诊疗学”甚至其他医学学科教学中都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和借鉴意义。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