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2022年第40期·高校“卫生检疫学”课程教学改革若干思考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23/9/25 16:41:25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第40期

江 萍,张 展,吴 倩,陈 然,李 磊

(南京医科大学 公共卫生学院,江苏 南京 211166)

“卫生检疫学”(或称“卫生检验检疫学”)是我国高等学校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代码101007)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1,2],旨在培养卫生检疫人员的岗位胜任力[3]。近年来,国际范围内新发/再发传染病不断出现,卫生检疫与疫病防控不再局限于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甚至几个国家范围内,一种突发疫情可能会波及整个“地球村”。如果疫情防控再掺杂政治、经济和不同的意识形态等因素,卫生检验检疫实践将变得更加艰难。在全球多极化形势下,人们不愿再看到14世纪中叶的地中海鼠疫流行惨状,也回不到闭关锁国的旧时代,构建卫生检验检疫联防联控机制及一体化疫病防控体系成为必然。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各地暴发,暴露了各地区公共卫生治理及防控体系还存在缺陷,同时突显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制度在疫病防控方面的巨大优势。社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检疫人才培养要有新的发展理念,构建新的发展格局。本文结合当前社会发展形势和卫生检验与检疫人才培养要求,提出对“卫生检疫学”课程内容、实验与实践和施教模式的几点改革思考,为懂技术、会方法、通法规、善管理、重协作的卫生检验检疫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一、教学内容

卫生检验检疫是疾病防控的需要,是卫生防疫、处置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维护国家安全的保障,是确保国境口岸核心防控能力的关键,是开展传染病监测和预警、服务国际旅行、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因此,“卫生检疫学”课程区别于其他专业课程的重要特点是其基于多种学科的“融合性”:卫生检验是基础,讲究科学性;检疫查验是手段,强调技术性;疫病防控是目标,着重预防性;法律法规是保障,彰显强制性;国际合作是途径,力推协作性。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为例,从最初未知风险因子感染人群的肺泡灌洗液病毒的分离到测序,从鼻咽拭子采集到病毒检测,从筛查查验到隔离检疫,从区域政策到国际合作等无不涉及上述特性。因此,“卫生检疫学”课程内容应有自身的特征安排和内容逻辑。

针对我国现有的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人才培养教材及课程体系,结合分析《医学技术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1]发现,与卫生检验检疫内容相关的前期检验基础及专业技术课程内容已相当丰富,因此,“卫生检疫学”课程不仅适于放在专业课程最后安排,并且要求弱化检验基础,强化检验检疫技术应用和检疫的合规性及法律保障。建议该课程在学生掌握传染病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检验、临床检验、免疫学检验、细菌与病毒学检验及各类环境检验的基础上,重点讲授卫生检疫学的发展与演变、卫生检疫关注的公共卫生风险筛查与控制、监测与预警知识(含风险交流),并对四大公共卫生风险及其载体或风险源(人员、交通工具、货物、媒介生物和宿主动物等)进行全面介绍,结合疫情案例拓展卫生检疫学广博的认知和疫情防控内容范围。同时,在国境口岸的卫生监督与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中融入海关卫生检疫法律法规等相关内容,注重职业操守,并开拓国际视野。面对全球日益广泛的国际化经贸活动和人文交流,旅行医学及疫病防控内容愈加重要,应被列入“卫生检疫学”课堂必须讲授的内容。

根据我国“卫生检疫学”课程设置及现有规划教材,杨世兴等曾提出检疫类课程内容的改革,包括注重检疫特色及内容的更新等,以应对新发公共卫生问题[4]。陈扬等认为,当下的新冠肺炎疫情突显了卫生检验与检疫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应结合现阶段社会发展注重学生检疫能力培养[5]。孙恩涛等分析了现阶段“卫生检疫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包括教学理念陈旧、实验教学体系不完善、教学模式单一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卫生检疫学”教学改革思路:要全面落实课程思政要求,强化专业核心课程育人导向;更新教师教育理念,强化学生实验实践环节;优化“卫生检疫学”教学内容,推进智慧课堂教学;以就业为导向,建设“卫生检疫学”课程开放设计性实验项目[6]。关万春等研究认为,在新冠肺炎疫情的社会背景下,“卫生检疫学”课程应围绕“以生为本,强化实践,交叉融合,促进创新”的教学理念,编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以满足新时代高等学校全方位育人的重要职能及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行业对卫生检疫专业人才的需求,并结合统编教材相关内容剖析了课程内容的组织及设计线条[7]。“卫生检疫学”课程内容应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随着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出入境特殊物品的卫生检疫工作面临较大挑战。黄浦等分析了我国出入境特殊物品卫生检疫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对如何提升特殊物品监管能力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近期建议和长远规划[8]。对于这些特殊的、可能引起病毒等风险因素传播的物品的检验检疫,应结合实际情况,连同现阶段公共卫生风险监测与预警数据一起纳入“卫生检疫学”课程教学中。

二、实验与实践

实验与实践是“卫生检疫学”必须设定的教学环节,也是提升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学生卫生检疫能力的重要措施。杨世兴等认为,在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教学中应强化“卫生检疫学”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注重课外实践训练,同时聘请检疫学教学基地专家参与授课[4]。邹志辉等曾对某校卫生检验与检疫本科生专业满意度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学生对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满意率相对偏低,因此提出要加强学生的检疫学实践实训操作[9]。

“卫生检疫学”课程可供开展的实验与实践内容很多。由于基本的致病菌检验、病毒检验、传染病筛查等实验已在前期课程中设置,因此,“卫生检疫学”课程可根据国境检疫需要选做植物疫病害虫及蛾类特征及形态识别、动物传染病的辨识等内容。另外,“卫生检疫学”课程现场实践教学内容是必不可少的。海关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国际入境通道、国境口岸货运现场、港口卫生监督和航空(船舶)食品原料采购、制作加工、配送等过程、集装箱检疫、登陆航空器及船舶查验等现场实践教学应设置为“卫生检疫学”实验与实践教学的重中之重。

近年来,我校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开展的机场海关、南京港现场实践教学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南京海关官网上进行了《卫生检疫教学与国门“零距离”深度》报道。在对南京海关参观学习,了解海关检疫职能、工作程序等基础上,赴南京港实施登船检疫、集装箱消毒及查验等训练;在机场海关关员的引导讲解下,切身体验空港口岸卫生检疫的日常工作,包括红外检测体温的旅检通道、进出口货物的查验区域、标准化的航空配餐操作车间……每到一个教学点,学生都感到特别新奇,并纷纷抛出专业问题。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的教学与海关工作大有关联,现场切身实践和参观学习是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向学生提供了将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对学生毕业后快速适应实际工作非常有益。

南京海关作为我校重要的实践教学基地,每年都会接待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开展卫生检疫查验、口岸卫生监督和传染病监测等内容的现场教学,增加他们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和今后的职业规划。

三、教学及实践模式演进

陈旧的教学方式往往影响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创新的教学及实践模式是卫生检验检疫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采用新颖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主要包括翻转课堂、案例分析、校地融合、岗位实践等,体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双管齐下[7]。王苏华等提出,在现阶段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高校应根据卫生检验与检疫人才培养要求,在教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实践应用及师资培养方面进行探索,并率先提出“夯实化学基础、拓展检疫能力、凸显医检优势、强化应用能力”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10]。针对“卫生检疫学”实验技术存在的问题,肖福兵等引入任务驱动式教学法,设计“任务设计、任务实施、任务总结”三阶段教学模式,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为学生后续科学研究和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1]。杨胜园等探讨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卫生检疫学”实验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认为“教师讲授—内化吸收—课堂讨论”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有利于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是提高教师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新途径[12]。黄桂梅等以“卫生检疫学”课程的对分课堂及案例教学法,论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融合的路径,并结合每章内容的特点嵌入思政元素,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13]。杨世兴等也提出对检疫类课程教学方法的改进,实施案例教学、多角度开展多媒体教学等,并建议改革现有的课程学习考核及评价方法,提高过程考核比重[4]。曾沛斌等研究认为,翻转课堂的实施可提高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学生的素质和培养效果,对学生的成绩提升起到了推动作用[14]。

面对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承担着病毒检测和疫情监测的实验室任务,然而该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式尚处于摸索阶段。王文祥等以专业实验教学为例,将翻转课堂和虚拟仿真教学模式结合,应用在该专业本科实验教学课堂中,探究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助力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本科岗位胜任力培养的成效[15]。

在新形势下,南京医科大学与南京海关创新开展了云课堂形式教学活动。南京海关相关负责人在介绍了南京海关和禄口机场海关的概况后,结合近期冷链运输带来的新冠病毒感染及外来人员引发的疫情输入等问题,通过视频连线国境口岸货运现场和国际入境通道的方式,开展卫生检疫和卫生消毒实施方法的现场教学,讲解关于健康申报、体温监测、流行病学调查等出入境人员公共卫生风险筛查方法及相应的卫生措施,分享南京机场海关科学防控、坚守“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第一道防线的先进做法,还进行了“疫情防控,法治同行”的普法活动。在当前新冠疫情防控形势下,开展此次云课堂交流活动,弥补了线下出行限制带来的教学不便,使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师生能够按时完成教学实践学习,强化了口岸防控知识,交流了新冠疫情防控的实战经验。新兴教学方式的尝试和探索有利于“卫生检疫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利于培养具有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的高水平公共卫生人才。

总之,人类社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将面临日益复杂的健康风险,有些危害因素将会随环境和时空出现难以预测的演化。为应对致病菌、新型病毒等风险危害,以及外来物种的挑战,卫生检验检疫人员岗位胜任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因此,对于“卫生检疫学”教学,应结合实际更新教学内容,强化实验与实践环节,并创新教学与实践模式。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