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以商业人格塑造为抓手 促进校企合作培养创新人才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9-3-18 20:48:22      点击:

王中任 刘海生 肖光润 秦涛 刘德政 晏涛

摘要:针对目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提出高校与企业可持续合作要以塑造人格为抓手,高校科研团队带领学生参与完成企业项目,用项目成果与企业交换,最终达到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结合湖北文理学院VISION科研团队多年的成功校企合作实践,总结出了实现商业人格塑造的路径和解决方案。

关键词:校企合作;商业人格;创新人才;新工科

中图分类号:G4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9-0045-02

近年来,我国的产业经济结构调整和新一轮技术革命,正冲击着高等学校的工科教育。快速发展的机器人、智能工厂、大数据、物联网、新能源、新材料等新经济领域,出现了人才培养的严重短缺以及和市场脱节的现象,由此,产生了新工科的研究热点。新工科的外部表现形式是新专业,但其本质就是培养创新人才。广泛和深度地开展校企合作,让企业参与工科教育,已经成为新工科教育的普遍共识。但如何形成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共识和长效机制,如何让企业家和工程师真正参与到创新人才中来,一直是困扰工科教育界的难题。

一、新形势下工科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学校科研偏于理论,不适应企业产品科研要求。多年来,我国工科人才培养工科教学理科化,主要原因为大部分工科教师博士毕业后到学校工作,博士期间从事的课题大多是基金类的基础研究,不能满足新工科人才培养的需要。而企业的科研是产品研发,不但考虑产品的功能性,还要考虑产品的经济性和服务性。企业的产品研发周期比较长,首先要做深入细致的市场调研,第二步才是原理样机的研制,也就是实现产品功能,第三步是产品样机的研制,要考虑产品的价格、售后和维护等。因此,校企合作中,校企双方在产品科研上存在鸿沟,常常是“一锤子买卖”,难以持续。

2.创新人才培养代价很高,难以兼顾多方利益。“新工科”人才,是工程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好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人才培养的代价很高,让企业单方面投入大量人力和财力,去义务奉献,是不现实的。另一方面,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在顾虑,担心学生实习实践后,“带”走了企业的技术,成了人才培养的牺牲品。因此,必须兼顾多方利益,让企业心甘情愿地去参与人才培养。

3.学校工程教育改革滞后,无法适应新经济对人才培养的需求。目前,我国工科教育培养,存在如下弊病:老师忙于科研,教学疲于应付;学生学习不扎实,学业评价主要靠期末考试;教学主要是课堂灌输,学生普遍缺乏批判性思维和求知欲;必修课程设置太多,学生自学和课后拓展能力很差。而新经济要求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快速学习新事物的能力,需要学生有广泛的多学科的知识和能力。

二、塑造商业人格的意义和人才目标规格

1.塑造商业人格的意义。商业的本质就是盈利,或者说商业的唯一目的就是创造股东价值。人格是人类独有的、由先天获得或形成的本质及个性特点。作为经济社会中的人,商业人格是一种要具备的基础人格,然后是事业人格和企业人格。商业人格的标准是“用原则做事,用结果交换”。从商业人格的角度而言,高校老师带领学生到企业进行生产实习和项目实践,就是要以对企业的贡献来获取企业提供的报酬和在学习的机会。塑造商业人格的意义在于,为教师到企业实习和项目实践,确立行为准则和规范,消除企业家的顾虑,消除高校团队和企业产品科研的鸿沟,最终适应新经济和新形势下的工程教育要求。

2.具备商业人格的工科人才目标规格。具备商业人格的工科人才培养目标,可以表述为:培养具有爱国爱家的家国情怀、脚踏实地的创新精神、敏锐的市场意识、快速自学能力和自拓展的知识结构、具有团队精神和领导力的工程师。

三、以商业人格塑造为抓手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1.大学生商业人格塑造的条件。塑造商业人格,需要高校和企业联动,共同进行系统设计,共同创造出承载商业人格的氛围和条件。首先,也是形成校企深度合作的最重要的条件,是有热心教育事业的企业家的支持和组织管理。这就要求学校团队在选择合作企业的时候,要鉴别企业的领导人是不是重视产品研发,是不是重视高校科技人才,是不是热心教育事业,企业是不是有省部级科技创新的平台;第二,商业人格的塑造要有校企双方专家组成的项目指导团队,那种单纯把学生放在企业进行定岗实习,不一定有好的效果,因为无论是有组织的实习或自主实习,都不能在短期内达成良好的创新实践能力训练效果;第三,建立多学科的项目小组,参与企业实际的研发课题。因为互联网+时代,新的商业价值的产生,大多不是单一学科能够达成,产品的研发常常需要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只有建立多学科的项目小组,参与到企业的实际的研发课题,才能在有限时间内,为企业创造价值,从而实现商业人格;最后,高校团队用掌握的核心技术为企业做事,拿技术成果与企业交换。高校科研的最大优势是拥有一大批掌握前沿科学理论的博士和教授,但并不是所有博士都掌握核心技术。如果要塑造商业人格,必须掌握企业所不具备的差异化核心技术。比如:深度学习、机器视觉、大数据分析、机器人仿真,这些是在大多数企业里缺乏的。

2.VISION科研团队的校企合作实践。以湖北文理学院VISION科研团队为例,在2014—2017年,与襄阳博亚精工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亚公司”),开展了校企深度合作。用商业人格塑造为抓手,VISION团队的师生逐渐形成了与企业家契合的产品科研思维。共有50多名研究生和本科生先后参与到校企合作项目中。学生到企业后,按多学科交叉的原则,被分配到由校企双方教师共同组建的研究小组中,遵规守纪和工作业绩方面主要接受企业工程师的考核。按照商业人格的要求,企业给学生提供实习工资和优越的生活工作条件。学生的实习工资包括基本工资和绩效奖励。教师的报酬,主要来自与企业的横向科研项目和技术津贴。博亚公司为VISION团队提供了舒适周到的生活条件、宽敞的工作室和先进的产品科研测试条件,同时也对教师学生团队的工作进度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派出了优秀的工程师团队进行项目合作,保证每个项目按照产品研发流程进行。在深度合作的过程中,博亚公司的领导人一直非常信任和尊重VISION团队,聘请了VISION团队的主要负责人为兼职技术顾问。VISION团队与博亚公司的研发团队,合作承担了10多项多学科交叉的研发课题,包括:柔性加工单元的视觉定位与检测系统、视觉导航AGV、全位置视觉引导焊接机器人、特种变速箱智能装配线、刀具磨损在位测量系统、产品三维可视化设计等。参与其中的教师和学生的专业有机械設计、自动化、机器视觉、计算机软件等。四年来,通过与博亚公司的深度合作,VISION团队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有良好团队合作能力和敬业精神的毕业生,一部分留在博亚公司,更多的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少部分学生已经成功合伙创业。博亚公司在与VISION团队的合作中,提升了自身的产品科研理论水平,多个合作项目结出了产品硕果,为企业创造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通过全位置视觉引导的焊接机器人项目,所研发的智能管道焊接机器人,是一项有多项独立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成功应用于石油化工施工现场。博亚公司通过收购VISION团队该项目成果的技术股份,共同成立了新型合伙人企业——湖北书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的技术骨干大部分都是VISION团队培养的学生,正在从商业人格向事业人格和企业人格转变,成为湖北文理学院适应新经济和“双创”时代的典范。

四、结语

大学新工科的目标就是培养适应新经济的合格工程师。解决目前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塑造商业人格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手段。湖北文理学院VISION团队的校企合作实践,以商业人格塑造为抓手,从与企业的磨合到契合,实现了双赢与互信,不但培养了一批创新创业人才,同时可以为地方本科院校开展新工科背景下的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陆国栋,李拓宇.新工科建设与发展的路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20-26.

[2]夏建国,赵军新.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工程教育改革发展刍议[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15-19.

[3]陆国栋,李拓宇.新工科建设与发展的路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20-26.

[4]王中任,刘海生,秦涛.基于校企协同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与VISION团队模式[J].文教资料,2016(2):106-107.

[5]王中任,刘海生,周岳斌,等.地方本科院校实现品牌溢价的方法与途径[J].教育教学论坛,2017(42):205-206.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