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2022年第35期·“植物逆境与信号转导”优质课程的建设与实施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23/4/3 13:50:01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第35期

夏石头,萧浪涛,贺利雄,蔺万煌,彭志红

(湖南农业大学 a.植物激素与生长发育湖南省重点实验室;b.生物科学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

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这项方案对高校和学科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即到21世纪中叶实现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及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目前,研究生教育正处在一个非常时期,肩负着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创新的双重使命,为国家创新体系与高校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研究生教育的高度和水平不仅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还标志着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实施创新型人才培养至关重要的保障,完善的课程体系能够帮助研究生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掌握必要的研究及实践方法,启迪研究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精神,为后续的科学研究与实践奠定了良好基础。而研究生课程的建设质量对研究生知识结构的构建、创新能力的塑造、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影响。

一、优质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时代发展的需要,我国研究生教育要从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的内涵式发展改进,对于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有了进一步的要求。课程学习作为提升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应有效激发、提高研究生的教育水平。当下,大部分高校存在着“重科研、轻教学”的问题,在研究生的教学重视程度方面不如本科教学。教学和科研不能同步协调发展,导致了“教学水平低”和“科研创新少”的局面;我国研究生教育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创新能力存在一定的差距。在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中,课程教学内容并没有与时俱进、及时更新,这直接导致研究生无法学习到前沿的知识;本硕教学内容衔接性不强,在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缺乏层次性;课堂上大部分学生处于“各忙各的”状态,课堂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学生跟教师互动不多,缺乏沟通,课堂学习氛围不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低,学习效果事倍功半。

为了促进我国研究生课程建设发展,教育部相继发布了《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指出要立足于研究生的能力培养和长远发展来加强课程建设,同时为在线开放课程和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持、宏观指导和条件支持,为各个高校指明了研究生课程建设的发展方向。2017年,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印发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要求面向需求,科学设计课程体系,加强研究生课程的系统性和前沿性,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融入课程体系。因此,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既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又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而课程教学是研究生成长和研究生教育水平的重要基础,面对时代变革的契机和挑战,研究生课程教学的改革和优质课程建设势在必行。

二、课程内容设计与教学实施

(一)内容设计

通过精选课程内容,结合多媒体与线上课程建设,精心设计和构建了“植物逆境与信号转导”课程。课程采用专题的形式进行教学,内容分为“植物逆境概述、生物膜与信号转导”“植物水分逆境专题”“植物盐胁迫与重金属毒害专题”“低温、高温与氧化胁迫专题”“生物逆境之植物微生物互作专题”“生物逆境之植物免疫专题”“植物激素与逆境信号专题”等7个专题和1个专题讨论与PPT陈述,并上线超星课程平台,建设了“植物逆境与信号转导”线上课程(详见https://mooc1-1.chaoxing.com/course/224941067.html)。

课程将各专题内容尽可能地有机交融,引导学生在阅读和学习的过程中发散思维,激发求知欲。而专题讨论与PPT陈述是让研究生结合自己的科研课题,根据拟定的主题查阅其相关文献,再集中进行课堂讨论与展示。同时,注重拓展阅读资料的及时更新,不断完善和更新教学辅导资料,使课程内容能够反映植物逆境与信号转导知识的全貌与最新进展。主讲教师经常查阅Science、Nature、Plant Physiology等国际著名刊物,以便及时跟踪和了解植物逆境生理与信号转导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特别是将在某个研究领域具有突破性意义的新进展及时融入教学内容,以加强研究生课程内容的学科前沿性和国际化,培养研究生的国际视野和竞争力。

(二)课程教学实施

1.实施课程思政,寓育人于教学全过程。在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做出了重要指示,既要推动研究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又要造就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五大发展理念有效融合,以此实施课程思政。在教师的尽心教导下,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让学生明白立德树人是大学的立身之本;引导研究生做好规划,并对自己的理想持之以恒,还要追求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让研究生充分认识到只有通过知识和努力才能获得成功。同时,将“服务三农”的精神融入课程教学,培养“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和“爱钻研、能吃苦、坐得住”的涉农高级专门人才。

2.采用双语讲解,混合式教学。借助各种现代教学技术,利用翻转课堂的方式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堂面授分别由不同的教师就不同的专题进行深入浅出的中英文双语讲授,将基础知识和内在机理解释清楚;就某一个专题内容到实验室参观时,增强现场感性认识以加深研究生对原理的理解;拓展阅读以线上自主学习为主,增强研究生查找文献资料与阅读理解的能力,教师进行线上答疑或线下集中答疑;研究生分组展示(Presentation)可以培养其综合素质和文献报告能力。

3.及时更新课程资源,开展“泛在”学习。通过中国大学MOOC和超星平台自主建设课程数字资源及在线课程,加强课程的管理和定期更新,将国际著名刊物中学科领域内的一些最新动态、热点和最新研究论文或综述PDF文档,作为拓展阅读文献及时上传到课程网站,并向选课研究生开放和共享,满足研究生随时随地的“泛在”学习。对于基础较差的研究生或跨专业的研究生,督促其注册参加课程主持人负责的国家级一流本科线上课程“植物生理学”的自学(详见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HUNAU-1002111005),以掌握基本知识,衔接本硕课程内容。

4.加强科研与教学的有机融合。采用研究性教学方法,重点培养和锻炼研究生的思维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一方面,教师结合自己的科研项目讲授学科目前的研究进展、发展趋势和科研经验,促使研究生更好地了解国际上正在开展的研究及研究热点;另一方面,通过专题讨论与PPT陈述,研究生结合自己的硕士、博士论文课题进行分组展示(Presentation)与讨论,教师在讨论中进行必要的引导和适时点拨,激发研究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科研兴趣。同时,通过创新项目、科研课题等为推行全天候、无障碍、协同对接的“泛在实践”方法,培养研究生的综合科研素质。

(三)课程考核与课程特色

1.课程考核。我们需要准备一个方便操作、有科学依据的课堂评价系统和奖励、惩罚机制,方便教师用来分析教学成果,以此更加准确地调整教学方案,寻找更合适的教学方式,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植物逆境与信号转导”课程考核采用平时课堂表现、研究生分组展示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平时课堂表现、研究生分组展示占总成绩的50%,期末考核占总成绩的50%,采用文献综述的形式进行,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创新性思维、解决问题能力等的考查,督促研究生自主学习和阅读文献。

2.课程特色。(1)采用灵活多样的混合式教学方式。综合利用各种现代教学技术,采用翻转课堂的方式进行混合式教学,积极构建“传统教育+在线环境”的混合教学情境,线上线下结合、课后阅读与文献报告相结合,注重“学以致用”,使教学形式由“单一的课堂讲授教学”转化为“多形式的互动交流”,激励学生的特长与潜能,提升个性化互动教学水平,推动教学方式的转变。(2)注重研究生学习的主体作用。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启发式提问,尽量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学生感兴趣的是什么,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思维,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中的活跃主体,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主性,综合运用情景式、问题式、启发式、研讨式、思辨式和案例式等教学方式方法,启迪学生思维,提高学生探索与创新的积极性,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创新意识的培养及综合素质的提高。(3)倡行中英文双语教学。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为加强课程内容的学科前沿性和国际化,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实行中英文双语教学,并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与研究专长讲授植物生长物质专题和植物逆境生理等专题,提升研究生英语听说与阅读英文文献的能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具有创新活力和较强研究能力的高层次学术创新人才。

三、课程实施效果与体会

近3年来,植物逆境与信号转导的各个专题讲座受到研究生的好评,认为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的双语讲解与混合式教学,既能使深奥的植物生理学原理与分子机理易于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阅读与听写能力,收获颇多,教学效果显著,为新冠肺炎疫情新形势下保障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行提供了新的选择和思路。同时,在“植物逆境与信号转导”课程建设与授课过程中,也收获了几点体会,具体如下。

(一)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

在跟进教学与科研的同时,首先以基础理论为出发点,将解决并处理科学技术实践工作原理内容作为教学重点。在处理科学问题上,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指向、调整工作思路、运用技术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专业理论和科技方法,在实践中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提高学生发现科学问题,灵活运用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

(二)重视学科交叉与团队建设

“双一流”建设对研究生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课程内容设计上必须考虑学科发展的前沿趋势和学科交叉融合,强化课程内容的学科前沿性和国际化,将课程的重点内容与科技前沿结合起来讲深、讲透,并重视培养批判性思维,引导研究生大胆讨论、大胆质疑,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同时,高度重视教师团队建设,通过老教师的传帮带送,带动年轻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增强教师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全面提高团队的教学水平。

(三)实行线上线下结合

强化MOOC等先进教学方式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通过面授指导与在线学习有机融合,实现课内课外、线上线下、校内校外高效教学的无缝对接和优势互补,在新冠肺炎疫情新形势下更能凸显其优势,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课程的社会效益。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