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提升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实效性路径分析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9-4-30 9:16:49      点击:

雷志雄

【摘要】在素质教育全面来临的新时代,给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为提高教学的实效性,需要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切实注重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和优化。本文以素质教育为背景,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就如何在新时代下开展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的实效性提出了几点对策。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 課堂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2-0066-01

实效性的内涵是学生在掌握所学知识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最终更好地在实践中加强对其的应用,不断地强化学生自身的应用意识,促进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成效的提升。

1.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实效性的提升

在新时代下,为了更好地提升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师需要在每堂课教学中,紧密结合教学内容,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牢固掌握基础知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认知。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小学生在学习中离不开教师的有效引导,并设置相应的情景,促进教学工作的开展。例如在教学《为校园画张像》时,教师可以以通知的形式要求学生为校园画张像,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小组分工合作的前提下,将学校景观图画出来,再将其正确进行组合,并对平面图绘画的方法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但是教师在教学之前,需要对德育目标、智育目标、素质发展目标和教学的重难点进行掌握。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还要采取设置问题教学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为打造实效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样学生就能带着任务去学习这一知识点,学生在完成知识点学习的同时更好地促进学生对其的应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比如引导学生思考在为校园画像之前要做哪些准备?你准备画什么内容?为什么等等?这样学生就能在教师所设置的问题教学情境后促进任务的完成,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养成讲纪律、讲安全和明确分工的良好品德,并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之中[1]。

2.循序渐进地设置学习任务

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由于其自身的好奇心较强,很多教学内容都需要采取任务驱动的方式将教学内容进行处理,这样才能为学生设置相应的学习任务。一般而言,教师可以采取创设情景的方式进行教学任务的设置,这样学生就能参与到学习与探索之中,利用所学的教材知识促进任务的高效完成。但是在设置学习任务时,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切勿好高骛远,紧密结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进行分层教学任务的设置,并引导学生之间相互合作,这样学生都体验到成功带来的快乐。而在此基础上,就需要对任务目标进行明确,这样学生在完成任务时就能做到有的放矢。例如在《我为校园添“绿色”》这一活动课时,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养成尊师重教的情感,并借助所学的知识和能力,设置趣味性较强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更好地掌握学校变化,通过爱校和护校的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情感,并结合其所学的知识,做好平面图和路线图的绘制,对自身的技能进行自我评价和总结。由于这样的任务与学生自身的学习实际有着紧密的关联,在自学和互帮互助的前提下促进学习任务的完成,有效的明确了学生的学习方向,尤其是在这一过程中,结合学生所学的一系列的内容,循序渐进的进行的设计,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2]。

3.加强合作学习的实施促进问题得到实效性的处理

针对目前对学生学习能力要求日益提升的今天,为了更好地加强对问题的处理,必须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合作学习的实施,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促进问题的处理和优化。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合理地应用合作学习,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作用。合作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将任务下放给学生之后,学生采取小组探索和讨论的方式促进问题的完成,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获得更多的乐趣。但是在具体的实施中,首先需要合理地组建小组,并对小组成员的分工进行明确。其次是加强组间讨论工作的开展,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结合品德与社会知识进行讨论,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学生之间通过对有关知识的探讨,最终促进学生的知识学习效果。再次是对教学知识进行有效的整合,达到巩固联系的目的,主要是各小组之间相互练习,并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基础能力,分层次地进行品德与社会知识的学习,并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整合之后,强化对其的应用。最后是小组之间将自身的任务完成的情况展示出来,并在组间进行互评,这样就能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足,并针对性的改进,促进教学成效的提升和优化。

4.利用引导式游戏促进实效性的提升

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是照本宣科的灌输知识,就会影响学生主动积极性的激发。所以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加强对其的引导,整个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过程应避免机械式的传输,应充满体验和实践,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创新能力。以《幸福生活的地方》教学的为例,若教师在这一章节中难以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就会影响教学的实效性。所以为了在学习中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使其对所在小区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掌握小区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结合学习目标而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就需要教师加强引导式游戏化教学工作的开展,主要是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引导,使其更好地学习探究和巩固新知。而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紧密结合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并针对性的进行游戏情境的设置,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将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提升。所以在学习这一章节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设置调查社区的游戏,将自身对所学的知识综合起来,并合力完成教师所提交的任务,在任务过程中,不仅是游戏化的实施,而且还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同时还能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从而为更好地学习这门学科奠定坚实的基础[3]。

5.结语

综上所述,提升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实效性路径较多,需要我们不断的总结和优化,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蒋夷菊.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13):279-280.

[2]叶柳欢.试论影响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因素和有效解决方案[J].学周刊,2013(10):72-73.

[3]程振禄.关于品德与社会课程整体建设的几点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2(12):35-40.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