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2022年1期|新冠疫情下公共卫生实践教育的思考与建议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22/5/18 10:58:26

[出处]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1期

吴添舒 孔璐

[关键词] 新冠肺炎;公共卫生;预防医学;实践教育

[基金项目] 2020年度东南大学校级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实践项目“实践类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探索——以预防医学专业实习课为例”(125);2020年度东南大学校级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实践项目“‘全球卫生’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典型案例研究”(121);2020年度江苏省高教学会评估委员会重点资助项目“一流课程建设背景下在线课程建设评价体系的循证与实践研究”

[作者简介] 吴添舒(1989—),女,江苏南京人,博士,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纳米毒理学和预防医学专业实习实践教育研究;孔 璐(1977—),女,江苏南京人,博士,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预防医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R-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01-0050-04 [收稿日期] 2021-04-28

2020年初,我国武汉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肺炎疫情是继SARS疫情后,我国又一次出现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我国公共卫生防控和应急体系都是一次严峻的考验。本次疫情反映出公共卫生防控和应急体系问题是我国公共卫生教育的问题,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新形势下公共卫生人才综合能力的培养。基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对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20年实习生和实习单位的现况调查,汇总分析相关问题的反馈和建议,希望为后疫情时代公共卫生实践教育培养体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我国公共卫生实践教育实施现状

公共卫生作为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实践性特点自2003年SARS疫情后才得到广泛重视。作为“健康中国”的重要基石,公共卫生人才的培养要求学生能够“在学中干、在干中学”。由此可见,公共卫生实践教育是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践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具体实践操作相互融合,提升综合素质和專业能力,实践教育是理论教学无法替代的。

历史原因和政策支持的缺乏导致现阶段我国公共卫生实践教学中存在诸多不足,无论是硬件条件上,如教学实践基地、实践教学平台、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实践教学经费、案例教材等方面均有所缺乏,还是软件条件上也存在流于形式、培养目标不明确、时间安排欠妥、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最终导致培养的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先天不足,公共卫生实践应急处理能力均处于较低水平,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公共卫生实践能力的评价也显著低于其他能力。

二、新冠肺炎疫情对公共卫生实践教育的影响

为了解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实习单位和实习生的实习现况,对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20年在校生临床实习和专业实习所在的实习单位,以及参加实习的学生进行了电子问卷调查。本次针对实习单位和在校实习生的问卷调查收集时间为2020年5~9月,共收到51家实习单位的有效问卷。其中华东地区的实习单位最多,占到调查实习单位的50%以上,这与本校大多数学生来自江苏省有关。

(一)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实习单位接收在校实习生情况

本次调查有效的51所实习单位中,只有3所单位反映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没有接收在校实习生实习,分别为上海、新疆乌鲁木齐和云南昆明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收实习生的48所单位中,在校实习生人数多在10名以内,仅有2所实习单位的在校实习生人数在100名以上,这2所均为三级甲等医院,分别位于广西柳州和江苏盐城。在答题有效的44所实习单位中,有超过半数的单位在校实习生从2020年5月开始实习。

(二)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实习单位有关实习生的防控措施情况

本次调查中共有46所实习单位就是否有针对在校实习生的返岗防控工作方案做出了回答,其中有37所实习单位表示有相关防控方案,占到80%以上。实习单位要求实习生实习前提供的有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关材料中,健康码、旅行史和核酸检测结果占到了前三位,此外还有个别单位需要一些特殊资料,包括:学校介绍信、户籍地在本地或本省、体温监测。实习单位向实习生提供的疫情防控措施中,除了最开始的核酸检测外,日常工作中也提供了口罩、手套等常规防疫物品。在74名实习生的调查中,66名学生(占比89.19%)认为实习单位提供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是到位的,72名学生(占比97.30%)在实习期间感到安全。

(三)实习单位对接收在校实习生的态度情况

多家实习单位认为疫情期间在校生仍然有必要进入公共卫生实践机构进行实习的原因可归纳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1.立德树人。在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时期,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必须要冲到第一线,为今后面对各种重大疫情和及时应对处置奠定良好基础。亲临一线工作能更清楚地认识到预防工作的重要性,加深对专业的认识,做好个人职业规划。

2.实践育人。公共卫生实践是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虚拟仿真、线上教学等方式无法取代现场实践。新冠肺炎疫情对于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学习锻炼机会,可以直接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只有在实战中锻炼技能,才能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书本上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工作中。

3.常态化管理保证实习生安全。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已经进入常态化管理阶段,各行各业均在有序复工复产。进入实习单位实习时,在保证个人身体健康的前提下,遵照防控要求佩戴口罩,注意手部卫生及隔离等措施,日常的学习与工作不应受到影响。

(四)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校实习生在实习期间的收获和思考情况

74名参与调查的学生普遍反映,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进行公共卫生实践机构实习,切身感受到了公共卫生人在疫情中的重要作用,并且从内心到外在地修炼了自己,提高了自身的核心价值和核心胜任力。实习期间的收获和思考可以具体总结为以下四个方面。

1.公济天下,卫康为民。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公共卫生相关机构实习,工作在防控第一线,激发了大多数学生的职业使命感和责任感;亲眼见证多部门间协同合作,例如疾控、公安、卫监等多部门的联合执法;近距离感受到了本专业的平凡和伟大,深刻理解“公济天下,卫康为民”的责任与担当,这段实习经历将永远助力学生的成长。

2.专业认同。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大环境下,进入公共卫生相关机构实习并参与一线工作,体验基层工作者的辛苦,感受到公共卫生人的奉献、认知和思考,切实体会到公共卫生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明确了自己的职业方向。

3.理论结合实践。只有真正在基层工作过,才能明白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践之间的差距,明确实践工作的特殊性和必要性,切实提升公共卫生实践能力,例如防护衣穿脱、个体消毒、样品保存及运输等。同时,理论结合实践拓展了学生的预防视角。

4.认清现实。无论在医院进行的临床实习还是在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进行的实习工作,都将接触各种各样的人,观察到微妙的人际关系,不但让象牙塔中的大学生感受到了人情冷暖,增加了社会经验,而且还提升了为人处事、语言沟通和表达的能力。

三、后疫情时代下公共卫生实践教育的建议与思考

(一)核心胜任力的培养是公共卫生实践教育的最终目标

鉴于国外的公共卫生教育经验,公共卫生实践教育教学明确通过以现场实践为基础的课程来提高学生的核心胜任力。我国在公共卫生教育方面已经逐渐与国际接轨,越来越重视核心胜任力的培养,这也符合现代公共卫生发展的需求。核心胜任力可以通过建立核心胜任力模型进行考核。胜任力模型指在某一项工作中拥有突出成绩者所具备的能力素质的综合,对胜任力模型进行量化,可以制定出具体的可行性考核指标。已有研究者建立了合适的公共卫生人才核心,包括6个胜任特征,即个人特质、预防医学知识技能、公共卫生工作技能、沟通与执行能力、职业发展能力和影响力,来全面衡量公共卫生人才的综合素质能力,有助于公共卫生专业学生有针对性地培养自身专业胜任力,实现职业生涯规划。

(二)多种方式进行公共卫生实践教育

为了保障公共卫生专业在校生在公共卫生相关机构进行实习工作有序高效的开展,高校需要不断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通过定期交流来促进长期合作,通过合适的奖励机制招募和稳定实践相关的师资与机构,注重基本业务能力培养。实践教学基地不应该仅仅是各级疾控中心,而是需要涵盖所有公共卫生服务相关机构,例如综合医院的相关科室,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卫生相关企事业单位,健康卫生相关社会组织或国际组织。保证在校学生能够尽可能全面地了解公共卫生涉及的各种机构及其职能。教学基地需要有严格的准入标准、经费保障,从而促进教学条件和能力的不断提升。在实习期间,需要合理安排教学环节的各项工作,包括时间安排、学科轮转、实践机会、实践层次、学术活动、人际交流和成果分享等,因地制宜地合理调整实习内容,尽可能增加实习时间。根据学生生源地等具体情况安排实习单位,使得学生能够尽早接触和学习本地的预防医学工作。本次疫情导致学生无法到学院指定的实践教学基地进行实习,大部分学生只能选择本地的公共卫生相关机构,反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本地的公共卫生服务内容,从而更专业地为本地人民服务。

后疫情常态性下的社交疏远催生的“互联网+”教学,也为公共卫生实践提供了重要契机。“互联网+”背景下的慕课、微课等线上教学辅导模式和线下操作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可能成为今后教学的常规方式之一。发展远程和线上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增加公共卫生实践教学的参与度。同时,高校和公共卫生机构需要积极开发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建立虚拟仿真平台,配以高性能计算机和高速网络,为学生提供一些很难在实验课上实现的实践操作机会,使得实践教学更生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

(三)人文素养和课程思政的融入

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不仅要求公共卫生人员专业技能扎实,更要具有坚定的专业素养、强大的心理素质和快速反应能力。因而,公共卫生实践教育的培养不仅要增加综合演练项目数量与学生练习机会,而且需要进行合适的人文教育、课程思政和心理健康训练,提升学生的职业使命感和心理素质。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需要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此后,高校开始不断尝试将课程思政融入教育功能中,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同行并重,贯彻全程多维度育人。在公共卫生实践必修课程中融入人文素养、思想道德教育是补缺预防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短板的良好途径,有利于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公共卫生人才。公共卫生实践教育中存在众多思想政治要素值得挖掘,無论是2003年的SARS疫情,还是如今的新冠肺炎疫情,医务人员和公共卫生人员积极奋战在一线、前赴后继的逆行精神和奉献品质都是对公共卫生专业学生职业精神教育的生动一课,激发学生的爱国、爱校、爱医情怀,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在今后面对如新冠肺炎疫情这样危险的公共卫生问题时能够做到临危不惧。

(四)促进公共卫生实践与应急医学体系相融合

如今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日渐脱节,不利于重大疫情中治疗和防控的紧密结合与协同应对,我们需要在公共卫生实践教育中重视和促进防疫与医疗的结合。因而,在预防医学学生培养过程中需要加入应急医学教育,帮助预防医学生了解临床医院的防疫体系,当医院上报疾控部门新发传染病个案时,有能力做好“临床医疗和疾病防控协同合作”的纽带工作,避免新发传染病早期防控失败后的连锁式反应造成的巨大损失。在预防医学专业的实习中需要重视临床实习,规范实习医院和内容,侧重传染病防控实习,轮转科室必须包括感染管理、肠道门诊和发热门诊等相关科室。同时,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临床实习还可以反向促进临床医学生的疾病防控教育,真正实现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等多学科协作。疫情早期部分医务人员的感染就暴露了临床医学在传染病防护方面的教育短板。只有预防体系和医疗体系的高度融合,才是全面促进公众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卫生习惯的重要契机。

結语

通过对公共卫生相关实践机构和在校实习生的调查反馈,我们针对公共卫生实践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在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培养方案,需要持续强化公共卫生实践教育,聚焦重大传染病的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定位于培养全面的公共卫生领军人才,针对未来极有可能发生且影响力破坏力巨大的重要小概率疫情实践做好“未雨绸缪”的准备,力争在将来应对重大突发疫情和公共卫生事件时能够发挥关键性作用。通过建立完善的基于公共卫生实践教育的指导原则和协议,规范整体实践教育的具体流程,确保实践教学模式的一致性。妥善应用已有或建立评价体系,保障学生个体实践经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确保实践教育保质保量完成。公共卫生实践教育培养模式的改革不仅反映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折射出教育工作者在公共卫生人才培养过程中不断总结探索的历程,是一个“总结—改革—实践—再总结”的反复过程。在后疫情时代,我们更应该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增加新认识,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实践教育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终生学习和实践能力的新型公共卫生人才。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