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2022年第22期·基于大类招生的学生专业意愿的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22/7/11 11:45:04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第22期

张绢 张玉华 黄薇 李前隆

[关键词] 大类招生;机械类专业;专业分流;影响因素

[基金项目] 2020年度教育部第二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新工科教育体系下农业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路径探索与实践(地方高校组、项目指南编号29号)”(E-SPNL20202326);2020年度新疆农业大学教研教改项目“基于大类招生的学生专业意愿的调查与分析”(2020JXYJ04)

[作者简介] 张 绢(1985—),女,甘肃定西人,硕士,新疆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教育教学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22-0025-04 [收稿日期] 2022-01-03

大类招生培养模式是指在高考录取时按照学科大类招生,入学后通过一年或两年通识教育培养后进行专业分流,分流后经过专业学习至完成专业培养目标的一种模式[1]。新疆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机械类专业2019年首次实施大类招生的人才培养模式,学院对大类招生的认识相对有限,专业分流的经验相对空白,如何顺利完成大类分流前后培养的无缝对接,是学院大类招生工作面临的一大挑战。

一、大类招生的培养现状

新疆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学生入校前,根据大类招生培养计划,将机械类三个专业的部分学科基础课程和部分专业基础课程打通,同时将三个方向性强、特色鲜明的专业课程分设,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在入学第一学年根据培养方案,安排统一的通识教育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不分专业进行大类培养;第二学年,根据学生成绩、高考成绩及参与第二课堂情况,参考填报的个人志愿,完成第一次专业分流工作。

二、问卷调查及分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新疆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机械类专业本科大类招生培养现状、取得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本研究以新疆農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2019级和2020级机械类专业的学生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调查问卷设计的内容主要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学生对大类招生的了解情况及了解途径、学生专业分流的意愿、影响专业选择的主要因素、对所选专业的认可度、分流后后续的跟进措施等。

(二)问卷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1.学生了解大类招生工作的途径。调查结果表明,20.16%的学生通过学院组织的专业介绍讲座了解大类招生,21.74%的学生通过各类通知、网站等平台了解大类招生,通过父母、老师、有经验的高年级学生介绍的占18.58%,对大类招生不了解的学生占39.53%。从数据可以看到,学院对大类招生的宣传力度不足,学生了解信息的渠道较少,易造成学生因了解不透彻而盲目选专业的现象,如图1所示。

2.学生选择专业的意愿。问卷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77.87%的学生选择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11.46%的学生选择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10.67%的学生选择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相比较而言,选择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人数最少,专业选择一边倒的现象较为突出。如完全按照学生的意愿分配,将会导致各专业的师资、设备、平台等办学条件发展不平衡,影响整体学科发展。

3.学生专业选择的影响因素。从表2统计结果可知,69.57%的学生选择专业时是依据专业的发展前景,58.89%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专业,13.83%的学生从专业的师资力量和学习氛围出发进行专业选择。可以看出,专业发展前景是影响专业选择的首要因素,其次是个人兴趣爱好,专业师资和其他因素仍在专业选择的考虑范畴之内,但影响的程度相对弱。可见,学生选择专业时目的性较强[2]。我们需要正确引导和激励学生,以使学生对各个专业的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

三、大类招生、分流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选择冷热不均现象较为突出

相对学院其他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由于就业机会多,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较强,分流时便成为热门专业。学院的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为自治区一流专业,拥有农业工程博士点、国家级校外基地,是省级紧缺专业,多年来,为新疆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了许多高级技术人才,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但因专业的就业面较窄,就业条件相对艰苦,加之部分就业单位不招收农机专业的毕业生,所以在分流时选择该专业的人数明显较少。如完全按照学生的意愿选择,将导致热门专业的教学资源与服务质量难以跟进,冷门专业的教学资源闲置造成浪费[3]。

(二)学生对专业缺乏认同感,学工管理难度增加

在专业分流后,未选择到理想专业的学生易对自己的专业缺乏认同感,出现厌学、自卑等心理问题,从而影响学业造成留降级或不能按期毕业,对学生的成长成才产生影响。同时,学生进入新班级后缺乏归属感,分流前培养的班级凝聚力、师生信任感都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分流前的生活和学习习惯都可能会被打破,因此,重新组建的班级对辅导员、班主任在管理学生方面带来了新的挑战[4]。

(三)专业分流缺乏教育引导,学生专业选择具有盲目性

根据调查结果,学校在新生入学教育时开展的专业引导讲座时间较短,而且举办次数不多,效果不够理想。在学生对专业没有概念的情况下,入学时开展的专业教育很难使学生了解各个专业的实质区别,导致学生在专业分流时所做的决策缺乏依据,易盲目随大流[4]。5FBD7CFE-7DA4-46FE-8FA0-54B10ADC70F3

(四)分流后专业课压力大,管理制度尚不完善

学院大类培养模式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尚未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通识教育培养时间长达一年,而且农机专业和机制专业的统一培养时间更长,部分学生反馈,分流后专业课程的紧凑安排使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大,专业分流后将会出现学生成绩下滑和缺乏实践能力等问题。

四、大类招生的改进措施

新疆农业大学是面向区域和地方培养专门人才的地方普通高等院校,就业需求旺盛、发展前景好的专业自然成为学生选择的热门。因此,学院应在培养学生专业兴趣、提升学生专业能力、促进学生就业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学生正确抉择,减少学生对冷门专业的偏见。

(一)做好专业宣传引导,完善管理制度及分流方案

1.在新生入学后,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开展入学教育、高年级学长及硕博生学习经验交流会、机器人设计大赛、科技竞赛等学风建设活动,邀请企业、行业专家举办新能源、机械专业职业规划及行业发展前景宣讲报告会,让学生对各个专业的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为接下来的专业学习做好准备。

2.针对专业分流时选择“一边倒”的现象,对学生开展专业分流宣讲会。教学副院长、主管学生工作副书记、辅导员、教学秘书参与分流工作,详细介绍分流指导思想、各专业分流名额、分流程序等情况,做到每位学生都熟悉文件,然后让学生与家长沟通,不能因为“不知道”而耽误、干扰分流工作。各系从专业简介、课程体系、专业定位、师资及教学科研平台、优势及特色、形势预测及职业规划等方面进行专业宣讲,增强专业的自豪感。宣讲过程要贯穿分流前的所有学期,宣讲主题应多种多样,以更好地解决学生选择专业时遇到的各种困惑[5]。

3.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按照学期、中期、最终多个环节对大类招生实施过程中的效果进行评价,通过问卷、谈话等形式了解管理过程中的不足,积累大类招生的相关经验,进一步制定和规范大类招生、分流培养的各项制度及工作细则,使教学管理运行规范化,使大类招生工作持续、有效开展。

(二)成立分流小组,做好分流后学生的困难帮扶

成立分流引导小组,对未选择到理想专业的学生,要通过多种方式激励学生,加强心理疏导,平复学生的厌学情绪[6]。构建本科生分流后学业及心理精准帮扶机制,通过建立期末考试情况分析研判机制、常态化预警工作机制和全员合作育人帮扶机制,针对学业成绩差的學生,及时分析查摆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认知。

(三)培养学生兴趣,提升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人才培养理念,鼓励学生依据兴趣爱好和特长选择心意的专业,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竞争意识。第一,任课教师要通过参加各类课程改革、教学改革会议、培训及教学竞赛,扩宽教师视野;进行企业实际设计锻炼和培育,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类型,提升教师的工程能力和教学水平,从而更好地为学生讲授专业的前沿知识和先进教育理念;将实验课程与企业实践紧密结合,为学生提供专业帮助,引导和激励学生对课程和科研产生兴趣,让学生形成专业系统的思维模式[7]。第二,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结合农机合作社人才需求现状,调整培养方案,补充、更新农机维修、管理与作业组织等专业课程;加强对学生的专业教育,与农机合作社开展合作培养,厚植学生服务“三农”的爱国情怀,培养他们艰苦奋斗的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获得专业荣誉感,树立对专业的自信心,从而提升专业核心竞争力。第三,“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将课堂教学与学科竞赛有机融合,形成机械设计创新设计小组、机器人创新实验小组、3D打印设计小组等二课堂团队,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和实践操作能力,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四)优化课程结构,逐步完善培养方案

完善学科导论课程内容,并将部分专业导向性课程学期前置,使学生尽早接触专业知识,避免出现分流前学生对专业了解不足的现象。

同时,追踪往届毕业生就业情况,了解机械、农机、新能源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企业和行业对机械类专业学生的需求,统计毕业生现从事的工作岗位,掌握专业课程设置对机械大类专业实践环节等方面的反馈信息,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对机械大类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进行动态调整,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在课程体系中取消不适应机械类行业技术发展的部分陈旧课程,增设综合性、前沿性的课程模块,加强实践环节的内容,逐步完善培养方案。

(五)完善各类教学制度,构建全方位和全过程教学评价

建立“大类招生、分流培养”人才培养的评价机制,进一步完善大类招生相关的教学制度,重构与教学目标相适应的教学评价体系,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全方位评价。持续改进过程控制,从学生学业、校内外同行评价等方面考量培养质量,并根据反馈及时调整策略,形成培养模式的可行性分析报告。根据行业企业的具体要求,与行业企业用人相衔接,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共同评价培养质量。

为顺应新工科、应用型转型升级、双一流建设等专业建设需求,落实学校招生制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人才培养理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应通过加强宣传引导、成立专业分流小组、做好困难帮扶、培养专业兴趣、优化课程结构和完善培养制度等措施,逐步解决大类招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大类招生的优势,进一步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