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2022年第6期·影响民族地区会计学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分析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22/6/24 11:37:57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第6期

廖东声 陈美霖 张春玉

[关键词] 民族地区;会计学;人才培养

[基金项目] 2020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双万计划背景下基于OBE理念的民族地区拔尖国际会计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广西民族大学区级会计学本科专业的融合创新”(2020JGA166);2021年度广西教育科学规划资助经费重点课题“广西中外合作办学的基本经验与典型案例研究”(2021A038);2021年度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高等教育国际化专项重点课题“广西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成本分担机制优化研究”(2021ZJY1598)

[作者简介] 廖东声(1966—),男,广西平南人,管理学博士,广西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财务成本管理、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研究;陈美霖(1998—),女,山东日照人,广西民族大学经济学院2020级应用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学;张春玉(1997—),女,河南新乡人,广西民族大学经济学院2020级应用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学。

[中图分类号] F2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06-0021-04 [收稿日期] 2021-03-31

引言

民族地区也就是少数民族地区,我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部、北部等地区。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精准扶贫及乡村振兴的逐渐深入推进,民族地区如期完成了党和人民交给的脱贫攻坚任务,经济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成就。但是由于地理位置、历史问题、资源禀赋、技术条件以及文化观念等因素的制约,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仍然相对滞后。近些年来,我国经济整体发展迅速,“人工智能”“互联网+”以及“中国制造2050”带动了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从而使得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专业性人才出现了短缺的问题,尤其是高质量复合型人才,民族地区复合型会计学专业人才也因此出现了缺口。根据《广西北部湾经济区2020—2030年人才发展规划》,广西未来十年会紧缺复合型会计学专业人才。民族地区的会计教育以及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是促进民族地区摆脱当前困境的重要驱动力,也是适应当前经济迅速发展的必要条件,同时,对于我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以及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分析影响民族地区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创新民族地区会计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并提出对策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时代紧迫性。

一、民族地区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较为落后,教育水平不高,财物较为匮乏[1],现实条件限制了会计学人才的培养。经过多年的会计学教育改革,我国民族地区会计学专业及其人才培养取得了一定成就,为民族地区培养了大量的会计学人才,从而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安定团结和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地处民族地区的广西民族大学会计学专业于2019年获得自治区级专业建设立项,现有在职教师28人,包括教授、副教授18人,博士14人。该校的会计学一部分是采取“3+1”培养模式(第三年到东盟国家或美国学习1年);另一部分是中英合作进行会计学本科专业的教学,是经教育部批准的广西第一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该会计学专业大部分专业核心课程由英国斯泰福厦大学全球招聘的教师进行全英文授课,具备较强的外语优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渐发展,会计作为全球通用的商业性语言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民族地区对于会计学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逐年增加。但是民族地区高校的会计学专业人才在专业知识、实际操作等方面的能力和社会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矛盾,这是由于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存在重理论轻实践、教学内容脱离社会需求、教学形式单一、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所导致的。

二、影响民族地区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

(一)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脱离实际

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会计、管理、经济和法律综合知识和技能,并能参与企事业单位、机构教学和研究的高级专业化会计人才。会计培养目标定位相对较高,注重会计学专业知识的学习,却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逐渐改变着传统的会计工作,会计工作也从简单的核算监督逐渐向管理方面过渡。因此,社会需要的会计学人才应该同时具备会计学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语言沟通、信息技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民族地区会计学人才培养目标与会计学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还有一定差距。同时民族地区高等院校会计学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普通院校趋同。进入21世纪后,个别民族地区院校盲目规划,脱离了服务于民族地区的实际,导致很多民族地区会计学专业并没有基于地区的现实情况设定培养目标,反而与普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趋同,使得“民族特色”并没有突显。

(二)会计学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不合理

会计理论课课时设计过多,重点不突出、不明确,也缺乏关于会计职业道德方面的课程,实践课程设计过少。虽然部分高校在会计教学中增加了模拟实训的课程,但只注重单项操作技能以及会计核算方面的训练,缺乏综合操作技能及管理等方面的培养。并且各个民族之间在语言、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异,民族院校没有因材施教进行不同層次的会计知识教授。此外,民族地区经济条件的制约导致教育经费占生产总值比重小,校内实训教学设施建设不足,专业性的教师需求缺口较大,不利于民族地区会计学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会计学教学方法和培养方式单一

目前民族地区会计学本科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主要采用PPT和黑板教学的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互动式教学、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运用得比较少,实务操作也尚未受到重视。同时会计学教学主要依靠课堂传授知识的单一培养方式,缺乏金融、法律、管理、投资等多方位的学科知识的培养,导致会计人才培养存在知识结构薄弱的问题。此外部分学校的校外实习往往是学生自行寻找岗位,一方面,学校安排的指导教师难以对学生进行监督管理与实习实务指导,另一方面,很多实习工作和会计不相关,甚至出现部分学生为了应付学校,只找单位盖章而并没有在规定期限内实习的现象。

(四)会计学教学评价和考核方式不合理

民族地区众多高校对于会计学专业学生的考核,一般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计算出的综合分数。平时成绩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上课次数、课上表现及课下作业完成情况;期末考试局限于传统的试卷考试,难度不大。这种考核方式既忽略了过程性考核,又忽略了对能力的考核,导致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得不到提升。大多数高校的任课教师对于布置的作业并不会要求上交或者进行相应批改,很大程度上减弱了学生通过课后作业巩固课堂知识的积极性,同时忽略了学生的操作技能。而会计本身是应用型学科,这会造成学生综合能力与现实需求间的差距。

三、提高民族地区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对策建议

(一)调整民族地区会计学人才培养目标

民族地区高校有很多当地少数民族的学生,这是民族院校与普通地区高校最大的区别,同时民族院校主要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因此,民族院校培养的会计学人才既要掌握会计学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也要掌握适应民族地区自身经济发展特点的知识和技能,从而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会计学人才。因此,地方高校会计学人才培养要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培养民族经济需要的会计学人才,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一是地方高校要深入调研行业发展趋势,培养与当地环境有一致价值观的民族地区会计学人才,了解民族文化、形势政策与会计专业、会计职业的关系,推动学生了解和适应当地企业文化,并培养学生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的意识和能力。二是强化民族地区会计学专业人才在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也是企业在招聘会计人才时优先考虑的因素。三是提高民族地区会计学人才的适应能力,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服务质量,适应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四是培养应用型复合会计学人才,不仅能进行会计核算,还要拥有管理、分析问题以及决策的能力,同时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与英文水平,了解国内及国际会计准则,具有国际执业能力[2]。总之,民族地区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要考虑国家、民族发展的战略需要,以及会计学发展趋势和地方行业企业需求,不断明确、细化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民族经济发展需要的会计学人才。

(二)加大民族地区教育经费及师资力量投入

首先,逐步加大对民族地区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一是通过各种方式、各种渠道不断加大对民族院校的资金投入,中央及地方政府可以设立专项经费对民族地区院校进行教育补助,对民族地区会计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资金支持。二是逐步推动民族地区院校与当地企业合作,合作建立产学研基地,为学校创收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三是鼓励社会和个人对民族地区院校进行捐助,并设立社会专项教育基金。为民族地区院校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与外部条件,促进民族地区会计学人才的发展。

其次,加强民族地区会计学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合理分配学校的各项经费,逐步提高教师待遇,不断引进优质会计学专业教师[3]。加强教师培训,帮助教师掌握最新政策部署,分析研究企业最新实践并将其运用到教学中。会计专业任课教师完成教学工作及科研任务的同时,高校要鼓励其接受继续教育,鼓励教师参与企业、科研院所的会计相关工作,丰富实践经验,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同时民族地区高校教师要结合市场需求转变教育理念,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不断研究和创新教学方法,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以提高教学质量。

(三)优化会计学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会计课程体系设计不合理,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践,不能满足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培养的需求,造成了学生所学内容与社会要求的职业能力和就业方向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这就需要学校重视对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根据民族地区各行业对于会计学人才的需求,优化教学体系和内容。根据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调整课程内容,合理调整实践环节所占的比重,理论课与实践课平行开设,教师加强对于校内实训的监督指导工作,期末考试增加实务操作相关内容;增设会计学职业道德方面的理论课程,强化基础教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根据民族地区自身特点开展教学活动,以广西为例,在基础课中增加东盟国家语言課程,专业课程增加了东盟国家商法和东盟国家会计法律法规等课程,可以更好地用来服务东盟经济,从而提高民族地区会计学专业学生的竞争力。同时,根据民族地区文化水平的特点,需要不断研究和探索最合适的教学方案,始终坚持在会计教学上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例如针对部分汉语基础薄弱的少数民族学生开展双语教学。此外学校要鼓励学生参加相关的专业证书考试,充分利用在校期间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时间,考取相关的会计学证书。

(四)革新会计学教学方法和培养方式

民族地区会计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不断革新教学方法和培养方式。鼓励引导学生运用慕课、精品课程等教学资源进行课前学习,采用线上授课及辅导答疑与传统课堂授课及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同时采用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教学方法[4]。此外民族地区高校可以多开展学术交流座谈会等活动,例如聘请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人士为学生讲座,与学生进行多方面的专业知识交流;另外,地区高校也需要广泛联系当地企业、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联合培养,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校外实习基地;积极鼓励学生利用假期进行实习,使理论知识更加牢固,使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提高。

有條件的情况下,学校可以与民族地区企业合作,招聘具有丰富经验的企业在职或者退休员工、高层等担任校外指导教师,主要负责学生实践课程的教学与指导,促进综合教学效果的提高,培养具有一定实操能力的会计学人才。同时高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为学生推荐或者提供一些实习单位,促使学生将所学会计学专业知识和实验室的模拟操作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同时根据企业对于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学中存在的理论教授不足和学生实践能力欠缺的问题。鼓励学生边实习边写实习日记,实习结束后再如实撰写实践报告,总结自己在会计实习中发现的问题与不足。最后,根据企业和学生的一系列反馈,指导教师帮助学生查漏补缺,进一步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促使学生在实习中真正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增加学生的求职优势。

(五)重新设计会计学考核评价制度和方法

构建对会计基础能力、实践能力和拓展能力综合评价的培养考核体系,确保会计学专业人才考核评价的有效性和综合性,培养真正适应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复合型、应用型、国际化会计人才。学校对于会计学专业学生的考核,不仅要采取传统的笔试方式,更要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增加专业的实训考核,将学生实训操作的项目纳入考试考核,并增加实务占最终期末成绩的比重。最终会计学专业学生的考试成绩由综合笔试成绩、线上线下实务操作考试成绩,以及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及口试等反映学生综合水平的环节构成,使评分结果能够真实反映学生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结语

“RCEP”的签订为我国民族地区高校培养的会计学一流专业人才创造了机遇,并且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为适应民族地区对会计人才的迫切要求,首先,各高校应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自身能力制定会计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同时要体现出民族特色,培养为民族地区服务的会计学专业人才。其次,民族地区应加强会计学师资队伍建设和硬件设施的建设,根据民族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而且各高校在会计学课程设置上不能忽视实践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采取学校和企业合作的方式,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导,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学校在考核会计人才方面,应不断优化评价体系和提高专业能力考核标准,提高会计人才的职业能力。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