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文章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改革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9-8-21 16:12:48      点击:


李文昭 颜雄 隋常玲

【摘要】课程教学改革应为地方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本文结合《土壤肥料学》课程的特点,介绍了该课程设置和教学的背景及培养目标,分析了土壤肥料学教学的现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改革措施。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 土壤肥料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4-0024-02

《土壤肥料学》是高等院校农学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覆盖了农学、林学、园艺、园林等多个专业,涵盖了地质学、化学、生物学、生态学、植物学、肥料学、环境学等多个方向。随着现代农业的飞速发展和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如何处理土壤与肥料、土壤肥料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是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是为社会培养在生产、管理、工程和服务等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专业人才,更好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较大程度上将影响应用型人才的质量。其中,实践教学在培养方案以及教学过程中所占的比例应大幅提升[1]。土壤肥料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区域性、针对性和灵活性较强的课程,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学生理论学习欲较强,实践动手能力较差,表现是缺乏将土壤和肥料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的能力[2]。因此,《土壤肥料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课程培养目标

本课程主要介绍土壤物质组成和结构,土壤物力和化学性质,土壤生物和微生物知识,土壤肥力,合理高效利用土壤资源的原理,植物营养原理,大量元素营养、中微量元素营养,主要无机有机肥料的性质以及施肥与环境。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土壤与肥料有关的理论知识,学会应用课程知识解释和认识农业生产实践中土壤肥力状况、植物营养以及施肥的有关技术,并能独立分析和解决土壤肥力的改良、肥料的合理施用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

二、土壤肥料学教学现状

1.教学内容没有与时俱进

目前,我国产业结构正处于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阶段,用人单位为适应经济大环境,对生产、管理、建设、服务等第一线的综合型应用型人才需求量增加,而正是社会所需为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了合理依据,为高校应用型转型发展提供了驱动力[3]。因此,高校的相关教学应该适应社会和企业的发展需要,需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而任课教师钻研教学内容的积极性不高,没有及时更新教材版本,教学内容相对陈旧,与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存在脱轨的现象。

2.教学课时和内容存在矛盾

随着培养方案的修改,本科教学开始走“宽口径”的培养模式,新设课程增多,导致《土壤肥料学》的课时压缩,没有富余的课时多安排实验课或者设置野外实践环节。限制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野外考察的机会。

3.教學内容与方式创新性不强

虽然高校教学改革以及教研项目的开展推动了课程教学的转变,但更多的只是教学方法和模式上简单的改变,理论教学方面,内容陈旧,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仍旧是主流,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限制了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在实验教学方面,纯粹的验证式实验较多,没有及时与社会发展同步,导致实验内容缺乏新颖性,学生没有自主设计实验、探索问题的平台和空间。

三、土壤肥料学教学改革探讨

1.激发学生兴趣,改革教学内容

《土壤肥料学》课程的绪论部分相当重要,通过提问和举例的方式,引导学生对土壤-植物-肥料产生疑问和探索的欲望,从而激发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教学内容的改革上,要及时增补反映本学科研究的最新动态,比如近年来国家和社会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生物肥料的飞速发展以及重点讲解测土配方施肥的工作进展,让学生了解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关注对知识的运用。

2.调整实验设置,推动实验教学

传统的实验室教学,并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在现有的实验课时基础上,合理调整实验课设置。(1)增加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比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运用知识和实践创新能力;(2)采取开放式教学和管理模式,在实验课堂上,让学生参与到试剂配制、材料选取、数据分析的环节上来,并鼓励学生自发利用课余时间,在服从学校相关规定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组织的大学生创新项目、科研计划项目等,到实验室完成课本以外的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自主意识。

3.建立产学研基地,改革教学方式

在课堂上,要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增加翻转课堂、PBL、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参与对知识的探讨之中,并加强网络精品课程的建设;另一方面,与当地农业局、肥料企业、环保企业建立更多的合作方式,让学生能校内做实验的同时,充分到企业、到社会去检验理论,去探索和解决生产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4.提升综合能力,改革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能够检验教学效果、获取反馈信息、评价和区分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为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考核应分为三部分:平时成绩(20%)、实验成绩(20%)、闭卷考试(60%)。让学生学习的关注度和重视度从课程教学的开始贯穿到学习的结束,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度。

参考文献:

[1]汪萍,何英,陆正福.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质量的分析与提升[J]. 高等理科教育:教育教学研究专辑(一) ,2010( 1) : 166-169.

[2]胡玉玲,张山,卢海燕,等.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项目的教学法探讨与实践—以土壤肥料学课程为例[J].教育观察,2017,6(23) : 84-87.

[3]栗杰,张大庚,刘慧,等.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土壤肥料学实验课程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11(48) : 101-103.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