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教育教学论文:校队合一 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体育人才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22/2/15 16:45:01

[摘 要] 在对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办学体制机制的形成、发展过程进行认真总结基础上,通过类比的方法发掘性地提出了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校队合一”的办学特色。同时,对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校队合一”运行情况、办学历程、办学成果进行较为详细的阐述,在此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了竞技体育“十四年一贯制”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对该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总结论述,指出对全国体育高等职业院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引领示范作用。

[关键词] 校队合一;高等职业教育;体育;观念;模式

[作者简介] 丁世民(1966—),男,河南新乡人,管理学硕士,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部主任,副教授,主要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研究。

[中圖分类号] C229.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26-0185-04   [收稿日期] 2021-03-12

目前,我国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经济在高质量发展,但要想正确把握其理论精髓,需要认真理解“实事求是、人民中心、知行合一”的统一及其内在逻辑。

一、运用历史唯物观和辩证法,提出了“校队合一”

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位于广州市东北方向,毗邻天河高校区,其前身是创建于1973年的广州市中心业余体校和创建于1979年的广州市体工队,2004年升格为由广州市政府主办的全日制体育高等职业院校。其主要任务是培养为国争光的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和为社会服务的高素质技能型体育人才。学院总建筑面积18万多平方米,是国家游泳队、国家击剑队、国家田径队、国家武术队的训练基地,是2010年广州亚运会亚洲各运动队的综合训练场馆。学院先后被授予“2008年北京奥运会突出贡献集体”“2010年广州亚运会先进集体”“2011年全国业余训练先进单位”“2012年广州市集体二等功”等荣誉称号,连续四个训练周期被评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训练基地”。

学院确立了“崇德、善搏、求实、勤学”的校训;明确了“立足广州、面向全国、辐射海内外,打造拔尖运动员孵化哺育基地、优秀体育人才终身教育园区和体育多元文化交流平台”的办学定位;形成了“人才强校、金牌荣校、文化兴校”的办学理念。在教育教学和运动员训练过程中,以“冠军讲坛”为载体,举办相关讲座,讲授成长经历、教练之道、体育人文知识和现代体育职业教育政策和前沿理论的解读等内容,讲解相关技术细节,使学生、运动员与名人面对面,亲身体会冠军、健将、名人的风采,融冠军精神、职业道德教育于整个教学与训练课程之中。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本人由机械工业部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转入由该院主办的合肥通用职业技术学院,再后来调入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由机械行业转到教育行业再转到体育教育行业,转变可谓之大。2008年,初到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为完成转行爬山之行,运用PDCA学习模式,开展了较大规模的调查,与当时学院在任的每位院领导、中层干部开展谈话,进行情况了解。通过调查研究,结合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历史,以及实际运作情况,通过与合肥通用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特色“所校合一,培养制造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进行对比,提出了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的特色是“校队合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体育人才”[1,3],其实质就是体育高等职业教育的工学结合和产学结合,得到了普遍认可。

所谓“校队合一”,是指体育高等职业教育为竞技体育服务,解除运动员的后顾之忧,促进竞技体育的快速持续发展;高职学生与体育明星同堂上课、同师教学、同场操练,促进教练员、运动员和学生素质的提高;竞技体育与体育高等职业教育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至该学院接受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2010年的办学实践证明:“校队合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体育人才”,初步成为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特色。首先,校队合一,弘扬了体育精神,增强了高职学生的荣誉感和自豪感,校园文化与体育行业文化互相融合,形成了具有浓厚体育行业色彩的独特校园文化。校队合一,使各项资源得到综合利用,促进了竞技体育和体育高职教育的共同发展,取得了双赢的局面。其次,校队合一,有利于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质量得到可靠保证。最后,校队合一,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和实现体育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促进毕业生就业。校队合一的实质,就是体育高等职业教育的工学结合和产学结合。

二、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校队合一”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2009年,广州市人民政府编制办公室以穗编字[2009]295号文《关于市体工队并入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等问题的批复》,批准广州市体工队并入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学院与市体工队的实质合并,为体育高职教育和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引入了相互促进、良性发展的机制,初步搭建学院“校队合一”的管理架构[4]。

(一)“校队合一”推行机构改革,落实机构“双职能”

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在原设置管理机构、教学机构、教辅机构和附属机构的基础上,重新制订学院机构设置方案,在校内机构落实竞技训练和体育高职教育“双职能”,从机构层面深化“校队合一”管理体制,发挥既有的行业优势,强化“校队合一”协同育人的责任机制。

高职教学管理部门与附属体育运动学校义务教育管理部门承担双职能,不仅对高职日常教学进行管理和专业建设进行统筹规划,而且对附属体育运动学校中小学义务教育进行宏观管理,积极探索中职、高职相衔接。

训练管理部门与高职教学部门实行教练即教师双职能,不仅组织15支运动队的教练员落实竞技专项训练计划,完成训练和竞赛任务,而且有计划组织教练完成高职教学课时任务及指导学生实习实训。

医务所与体育保健与康复系承担双职能,不仅进行医疗保健、运动队医疗监护等工作的组织与管理,而且有计划地组织医师、技师等专业人员完成高职教学课时任务及指导学生实习实训。

学院依托广州市区域经济和体育事业发展对体育人才的市场需求情况设置专业,校队合一,设置教学机构。学院在所属运动队中,与广州市体育事业发展急需高素质技能型体育人才的专项领域,设置了田径等多个教研室,在医务所设置了体育保健教研室,同时制定了机构“双职能”的运行机制。

(二)“校队合一”统筹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学校体育四大职能,实现多渠道经费投入广州市人民政府确定了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主要有四项任务:一是承担体育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适应广州市体育事业发展所需要的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学校体育等领域的高级技能型体育专门人才;二是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为国家、广东省和上一级训练教学单位输送优秀运动员,承担广州市竞技体育的竞赛和训练任务;三是承担有关继续教育、培训任务和职业资格鉴定工作;四是开展国内外竞技体育培训和交流。

根据广州市政府下达的任务,学院统筹开展了高职教育、竞技训练、九年义务制教育、高中教育、场馆对社会开放、国内外体育培训和交流的业务,努力实现办学经费多元化投入,即教育事业费、体育事业费、经营创收经费、行业企业支持经费等多个渠道,保障学院办学需求。

在广州市体育局的重视和支持下,市体育事业费向学院倾斜;在广州市教育局的扶持下,市教育事业费也常量投入。学院积极推进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进一步拓展国内外体育培训和交流,加大经营创收力度,增大自筹资金比重,开拓办学资金渠道;积极争取行业企业支持,并加大体育彩票公益金、校企合作项目等方面的资金投入。

(三)“校队合一”改革场馆管理,推动场馆“三功能”

学院体育场馆和设施是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训练场馆,为亚洲各国运动队提供训练服务,达到亚洲一流水平。场馆已经具备同时承担教学、训练、服务三方面任务的条件。为理顺训练场馆管理,适应学院办学发展,推行场馆管理改革,学院成立了体育场馆管理中心,承担场馆管理职能。体育场馆管理中心通过有效整合场馆资源,制定管理办法,统筹安排场馆的使用、管理和维护,推动场馆训练、教学、社会服务三功能的实现,融训练、教学、对社会开放为一体,达到运动员训练、高职学生实践教学、对社会开放三方面共享场地资源和保障教学条件的效果,切实推进“校队合一”管理体制的实现与完善。

(四)“校队合一”,创造性地提出竞技体育人才“十四年一贯制”培养模式

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在机构设置中保留了附属机构——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附属体育运动学校,负责统筹运动员在役期间的文化教育工作,承担运动员的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及相应的管理工作,负责中小学教师管理、教学管理、教研教改等工作。运动员的文化学习成绩是否达标是运动员能否参加比赛的前提,具体分析如下。

在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运动员文化学习主要分三个阶段。

1.初等职业教育阶段:本阶段培养对象为6~15周岁的青少年运动员。主要任务是着重夯实学生的专项技能及文化学习基础,建立融运动技能训练、义务教育学习及初步职业意识培养为一体,具有体育行业特色的初等职业教育平台,使其形成初步的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观念,并向上级运动队选拔输送优秀运动员。

2.中等职业教育阶段:本阶段培养对象为15~18周岁的青少年运动员。主要任务是:在继续强化学生竞技体育专项技能及文化素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职业素质教育,由半专业训练逐步向专业训练转化。本阶段人才培养的目标是继续向上级专业队选拔输送优秀运动员的同时,完成竞赛周期中的省运会、城运会、亚运会等各项比赛任务,获取国家各级运动员证书和初级职业证书;逐步开设体育职业素养课程,帮助运动员明确职业方向,并进行初步的职业规划,使其顺利进入学院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或通过体育类单考单招等升学途径进入其他大专院校学习。

3.高等职业教育阶段:本阶段的培养对象为18周岁以上的青少年运动员。主要任务是逐渐完成退训运动员的职业转型,由单纯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向综合性体育人才过渡,使运动员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取社会体育指导员中级证书等多种职业证书,培养具有扎实的文化基础、良好的体育职业素养和专业技术能力的高素质体育技能型人才。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在“校队合一”体制下,以体育运动系运动训练专业为试点,2010年创造性地提出“十四年一贯制”的优秀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加以完善并拓宽至其他专业。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行义务教育与初等职业教育、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双轨并行,实现初、中、高等职业教育的有序衔接,实现职业教育向下延伸,职业技能向上拓展,为竞技体育人才的终身、全面发展奠定基础。所谓“十四年一贯制”,实质就是竞技体育运动员教育中的初等教育与中等教育、中等教育与体育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初等教育阶段形成職业意识,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具备职业道德观念,高等职业教育阶段完备职业素质。初等教育阶段即义务教育阶段共9年,中等职业教育3年,高等职业教育2年,主要针对在役运动员,所以称为“十四年一贯制”运动员培养模式。目前,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从课程体系、教材到初、中衔接,中、高衔接,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教育教学体系。

三、“校队合一”的办学体制机制具有明显的示范性

我国目前独立设置的体育高等职业院校有15所,均为服务于竞技体育的体育中职学校升格而来,而且多数学校还要承担繁重的比赛任务。据相关资料的统计,我国体育高等职业的在校生规模平均只有2500人左右,均在不同层面探索体育高等职业的办学模式。

近几年来,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按照教育部提出的“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方向,以“校队合一”办学体制机制适应体育行业经济建设市场需求,形成了从普通小学、中学和中等职业教育到高等职业教育以及运动员终身教育的多层次、多形式、多类型的办学格局,并创造性地提出了体育高等职业教育“十四年一贯制”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体育人才的教学模式。“校队合一”体制机制的实质就是“机构双职能、经费多元投入、场馆多功能、师资多渠道”,体育特色鲜明,强化协同育人的责任,融高职教学与竞技体育训练为一体,实现“双主体”共同育人,推动高职教育、竞技体育和社会服务一体化。这些均为我国体育高等职业教育提供了可借鉴性。

学院秉承“校队合一”的体制机制和“一个校园、两类学生”的架构,以内涵建设为中心,积极开展人才培养及教学模式改革,各专业或专业群逐渐形成各自的专业或专业群特色。运动训练专业群突出专业学习与校内外训练、竞赛相结合,初步形成了“学训交替、技术引领”的模式;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群突出课堂教学与企业岗位现场教学相结合,初步形成了“校企联动,岗学结合”的模式;体育保健专业通过为运动队服务等途径,突出以真实岗位和真实任务来组织教学,初步形成了“系所一体,学工结合”的模式[4]。

实践教学体系不断完善。课程设置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实行“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体育技能证书”的“三证书”制度,各专业实践类课程学时均超过总学时的50%以上;构建了“岗位认知、课程实训、专业实习、顶岗实习”的实践教学体系,针对专业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结合职业资格标准和体育技能标准,整合实践教学内容,不断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2]。

依托“校队合一”的办学体制和高等职业教育平台,优化新周期项目布局和运动员梯队建设,优势优投,实施奥运争光工程,实施“体教结合”,探索实践了从初等、中等到高等职业教育立交桥衔接,形成“科学选材、学训结合、综合保障、团队服务、重点保障”的“十四年一贯制”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各年龄段运动员入学、培养、输送、就业等各环节基本畅通,初步形成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立交桥,解决了运动员的后顾之忧,保证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规模和质量。近年来,为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培养了一大批复合型体育技术技能人才,先后培养了杨维、张洁雯、杨景辉、杨伊琳、雷声、张雁全、陈艾森、刘诗雯等8名奥运冠军,谢杏芳、樊振东等34名世界冠军,夺取世界冠军126项/次,向上级运动队输送运动员1100多人。

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通过了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20年被命名为广东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参考文献

[1]倪玉茹,王蓓,李红梅.高职实训基地的显著特征和核心构成要素[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6):22-23.

[2]陈宇.我国职业资格證书制度的回顾与前瞻,2003年中国教育国际论坛上的演讲节选[EB/OL].(2004-03-12) [2021-03-02].www.tech.net.cn.

[3]王虎,丁世民,王后林.走体制与观念创新之路[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86-91.

[4]丁世民,王后林,王虎.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新探[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5(6):72-73.

On the Role of “School Team Unity” in Training High-quality Vocational Sports Talents:  A Study on the School-running Record of Guangzhou Polytechnic of Sports under the System of “School Team Unity”

DING Shi-min

(Department of Extended Education, Guangzhou Polytechnic of Sports, Guangzhou, Guangdong 510650, China)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summarizing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school running system and mechanism of Guangzhou Polytechnic of Sport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school running characteristic of “school team unity” through analogy. At the same time, the paper elaborates on the operation situation and achievements of “school team unity” in Guangzhou Polytechnic of Sports, and creatively puts forward the “14-year consistent system” training model of high-quality technical and skilled sports talents, which has a certain leading and exemplary role in the training of competitive sports talents in sport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Key words: “school team unity”;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sports; ideas; model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