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2022年第40期·高校研究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23/10/7 15:57:37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第40期

王 浩

(北京外国语大学 后勤管理处,北京 100089)

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对青年研究生群体进行思想教育,正确引导青年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掌握处理日常问题和矛盾的正确方法,能够做到懂法守法、文明上网,同时,解答他们在思想上、学业上及生活上的种种困惑,缓解他们的压力,从而防范研究生工作中存在的工作风险,特别是网络舆情等带有时代特点的工作风险,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主动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目前研究生网络意识形态面临的风险点

1.意识形态风险防范任务艰巨,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阵地的坚守面临严峻挑战。相比本科生,研究生具有一定的年纪和人生阅历,思想意识比较成熟固定。大多数研究生都能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但也存在极个别人受到反华敌对势力意识形态影响,这种人数量虽少,但危害极大。

还有极少数研究生在本科阶段养成了不纯洁的思想意识、不正确的“三观”,对党史、对国情缺乏正确的了解,缺乏基本的常识和认知。这部分研究生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具备一定的“社会性”,也有一定的“斗争经验”[1],人数虽少,但却给高校意识形态风险防范带来一定挑战。教育转变这些学生,需要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者花费更多的力气,投入更多的精力。

2.网络负面舆论的发酵,会削弱研究生的教育效果,对研究生个人及研究生群体的社会评价产生负面影响,不利于国家及各高校对研究生的高质量持续培养。随着社会对研究生群体的关注日渐增强,研究生群体的言行更多出现在社会舆情的聚光灯和放大镜下。少数研究生由于无聊、好奇等原因,在网上发表的不当、不妥言论,在引起社会公众、境内外媒体关注的同时,会造成社会对研究生群体素质评价和社会认知的偏离。有的网络语言和观点,与研究生自身形象和身份严重不符,反映出少数研究生对自身言行没有足够的约束能力和正确认知,在网络发表言论、表达感情时,显得幼稚、放任和任性,只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效果,却没有认真考虑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

3.部分心理方面存在问题的研究生在网上发表不当言论,也会影响学校正常的工作计划和节奏,给学校及周围师生带来一定麻烦和困扰。在自认为个人利益受到伤害或个人要求没有得到满足时,有的研究生不能以正常心态与正常途径反映、解决自身的问题,而是不恰当地夸大问题的严重性,扭曲事物本身性质,有时甚至与道听途说的某些社会阴暗面、社会不公现象或我国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缺点和短板相关联,将对具体事物的吐槽和抱怨,转化为对导师、学校领导及学校规章制度的攻击、诽谤及无端指责。这不但无助于问题的正常顺利解决,反而有时会偏离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和方向,产生新的问题和矛盾。

二、研究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难点

(一)研究生的思想意识相比本科生较为成熟稳定

相比本科生,研究生的思想意识更加具有独立性,对社会的观察思考更加广泛、实际,更有主见、更为自我[2]。传统僵化的课堂思政“灌输”,很难起到令人满意的教育效果,这就使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针对性更强。只有提高网络思想政治的个性化、个体化,针对个体的精细化教育才会更有效。

(二)研究生的管理培养模式与本科生有较大不同

研究生的培养一般都采取导师制模式,与本科生的教育管理方式有很大的不同。研究生一般都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学位论文的开题、实验、写作、答辩等环节,参加导师的科研项目。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更为紧密,联系更多,学业自主性或者说与导师共同体属性特点更为突出[3]。

(三)研究生的科研、就业压力更大

在我国高校现有培养模式下,高校对研究生的学业要求比较高,不仅是对学习成绩的要求,科研方面的压力也比较大。研究生要想在科研上有所建树、论文达到较高的质量,确实要付出相当大的努力。此外,由于研究生年龄略大,读书时间较长,其自身经济压力与家庭压力也是日渐增长。这些都会使一些研究生产生焦虑、郁闷等心理或精神问题。网络成为其宣泄情绪的一个重要渠道。针对这些情况,学工(研工)、学院、导师要充分了解、关怀每名研究生的实际情况,解决他们现实中的急难愁盼问题,给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帮助他们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从而让思想教育工作有抓手、能落地,网络思想政治也会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四)研究生思想教育干部队伍整体水平和素质还有待提高

目前研究生思想教育干部队伍的主体包括研究生辅导员、班主任、研究生管理干部等。这支队伍的工作非常辛苦,但其工作有时仍会力不从心。这种情况有多方面的原因,如沟通协调不够;对研究生的思想教育在各方面未形成合力;自身能力不足,对新时代网络思想政治的认识不足,处理手段比较单一;对解决新问题缺乏有效的思路和方法。

三、高校研究生网络负面舆情产生的环境、特点及传播规律

(一)网络负面舆情产生的环境

目前,在校研究生大多为“深度网络原住民”[4],习惯于网络上的情感表达和情绪发泄的方式,但部分研究生还没有建立起对网络法律法规的敬畏感、边界感,没有完全意识到网络也有法律的制约、道德的约束和文明的要求。为此,研究生政治思想工作者需要不断探索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方式方法,帮助青年研究生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1.交流环境虚拟。部分研究生不善于在现实生活中与人沟通,更习惯于网上的虚拟交流。虚拟交流缺乏现实性和真实感,不利于研究生素质的养成及走向社会后的人生成长。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慢慢引导研究生走出网络世界、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与人正常交流,养成健康良好的心态及正常的待人接物方式。这也会对营造健康的网络交流环境有积极的影响。

2.潜意识中存在错误思想。部分研究生在思想上存在两面性和多元性,当他在网络上发表言论时,会把错误的思想意识及阴暗面暴露出来,无所顾忌地发泄自己内心的不良情绪及现实中不便表达的负面情感。少数研究生,特别是思想意识形态、世界观与价值观存在严重问题的“两面人”型的研究生,会通过网络暴露其真实的一面。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发现这部分学生的思想苗头和不良倾向,帮助他们弘扬正能量的一面,消除负能量的部分。

3.思想幼稚、心智不成熟。部分研究生智商较高,在本专业方面也算学有所长,所以在网络上有一种优越感,喜欢指点别人,评论社会,在其观点、言论存在很大问题时而不自知,反而自我感觉良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针对这部分学生的实际情况,讲求工作方法和工作策略,帮助他们改正“娇骄”之气,帮助他们走向成熟,思想接“地气”,言论讲“实际”,而不是在“空中楼阁”中“好高骛远”。

4.将网络作为不良情绪的下水道和污水池。部分研究生并不想解决什么实际问题或有什么迫切的诉求,在网上发表措辞激烈的言论,仅仅是为了发泄情绪。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及时跟进,了解其思想波动的根源,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平复其情绪,调整其心态。

(二)网络负面舆情的特点

1.网络负面舆情往往由某个具体负面事件引起。有些负面事件的发生,有一定的临时性和随机性,进而引发网民在网上发表感想、评论,易形成集中式暴发。这时的处理必须及时,免得蔓延。

有些负面事件受到某些别有用心的“大V”“意见领袖”的事先策划[5],经过一个酝酿的过程。这需要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够提前发现、提前预判,做好前期处理,时刻保持政治警觉,防止舆情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

2.对负面舆情的回应有时在空间上、时间上有一定的延时性。由于权威性和准确性的要求,官方在正面回应前往往需要了解、反复确认,履行必要流程,不可能随心所欲。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勇于适时发声,用官方权威声音,消除负面舆情产生的负面影响,正确引导网络舆情。

3.负面舆情的暴发往往与网民当时的情绪或者当前的某个社会热点有关。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除了要解决、化解舆情事件本身以外,还要对网民情绪进行研判,教育广大学生不激化矛盾、不盲从网络言论,保持成熟健康心态,正确处理、看待网络舆情。

4.网民对正面回应的措辞、逻辑、时间节点等要求都比较高,一句话、一个词的缺陷容易被放大、曲解,从而造成舆情的进一步扩大。这要求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具备一定的网络舆情处理经验和相当的斗争艺术本领。

(三)网络负面舆情传播的规律

1.负面舆情具有明显的涟漪效应[6],其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会放大、叠加。由于网络的物理结构和分布特点,其产生的舆论效应有时会超出我们的设想和预计。

2.负面舆情的发生往往有其较为明确的信息源。某些人的言论对舆情的暴发、传播会起到重要的作用,准确找到舆情源头,有利于快速、合理控制舆情传播速度、范围。

3.负面舆情在传播过程中有时会偏离最初关注的信息和事物,从而产生二次发酵、次生舆情,人们的负面情绪会被放大。

四、进一步加强研究生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议

(一)结合网络舆情传播的特点,开展研究生网络思想政治工作

1.及时对网络舆情内容进行整理、挖掘和分析,了解、掌握其传播规律,提前做好预判。很多高校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对网络舆情的采集、研判,以及时发现相关问题、化解矛盾,从而保障学校的安全稳定。

2.积极主动应对各种网络舆情,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舆情处理。各个高校都建立了一支可靠的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和一套完整的工作机制,在遇到相关舆情问题时,能够发挥出研究生思想政治队伍的组织特长和工作特长,能够较好地处理比较复杂棘手的问题。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更多地走进研究生的内心,更多地与他们开展一对一的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内心的兴趣点和关注点,尽可能地给予人文关怀,以满足研究生正当的生活与情感需求,尽可能地缓解其思想负担和心理压力,有的放矢开展工作。

3.了解、熟悉、掌握网上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的模式和方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已经习惯在网上与学生的零距离互动,可以充分结合网络思想政治即时性和全通道特征,在关键时刻发挥出网络思想政治的正面引导作用。

4.积极开拓、丰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方法,充分利用学生骨干、学生干部、信息员的渠道和队伍,勇于、善于在网上发出正面声音;同时,要充分联动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充分发挥其信息通道作用。

(二)积极倡导文明上网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要教育学生树立法治观念,做到文明上网、理智上网,不得污言秽语或严重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引导创造健康正确、风清气正的网络氛围和环境。

(三)进一步加强与完善网上舆情反馈、监测体系

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发挥信息、网络、网监、思政等多部门联动机制,引导各相关部门发挥各自的工作优势,最大限度利用其工作资源,取长补短,精诚协作,相互配合,建立全方位、无死角的网络净化环境和体系。

(四)各司其职,形成合力

1.学院要充分发挥导师的思想引导作用。建立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的观念和管理机制。研究生的培养不同于本科生,其导师的教育、管理和引导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部印发的《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提出,导师应严格遵守该准则的各项要求,与研究生建立良好的导学关系,在此基础上,帮助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做到为国育人、为党育才。

2.研究生工作部门应做好监测、督导和教育引导、管理育人的作用。要善于从日常中发现问题、预判导向,养成敏锐的舆情捕捉力,提高政治敏感度。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开展研究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高校应高度重视研工队伍的建设和培养,使之成为守护高校网络思想政治阵地的“铁军”。

3.建立“大思政”体系,充分发挥“三全育人”作用。学校后勤、行政等各个部门都应重视学生合理需求,积极满足学生正当诉求,做好各种服务工作。同时,高校要在服务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环境育人。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