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2022年第37期·研究生工程伦理教育及课程思政路径研究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23/7/17 17:10:17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第37期

夏 嵩,富海鹰,王艺霖

(西南交通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四川 成都 610031)

我国自古以来就高度重视教育的教化功能,认为教育者不应仅仅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注重对其道德品质的培养。从孔子时代的“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对高等教育事业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强调,都体现了这一教育思想。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了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和要求。在这一背景下,课程思政建设已经在全国各高校广泛开展起来。工程伦理教育天然属于思想政治教育范畴,而工程伦理课程以及在其他课程中开展的工程伦理教育,则成为课程思政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课程思政及工程伦理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阶段,工科专业的课程思政及工程伦理教育存在以下4个方面问题。

1.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展现不足或深度不够。许多课程思政仍停留在祖国建设成就简介等相对较为浅表的层次,工程伦理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则常是简单罗列工程事故或其他问题,缺乏深入分析。这样的教学内容很难带来深入的思考,无法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入脑、入心。

2.工科专业教师缺乏思想政治教育底蕴,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则大多没有工程专业背景,无法对涉及工科专业知识的教学内容提供足以令学生信服的阐发。这种现象容易造成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彼此游离,无法有效同向同行。若再考虑到我国工科专业学生的庞大数量,则能够在专业课程中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师资力量其实颇有不足。

3.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以课堂讲授为主,这种相对单一的教学方法较难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即便加上讨论课、案例教学、模拟场景教学等诸多手段,也难以使学生克服对教学内容的抽离感。

4.传统工科专业教育课程中以考试为主或“平时成绩+考试成绩”的评价方法几乎无法体现课程思政的成效。而这种评价方法还可能会进一步加深师生中偏重知识传授、轻视价值引领的倾向。

二、研究生工程伦理教育的实施方法

在前期研究中,我们针对不同类型课程提出了将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要点有机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路径,并在若干工程专业本科课程中成功实现了工程伦理教育的有机融入。而在针对研究生开展工程伦理教育时,由于他们一般已具备一定的工程专业知识,几乎全部参与过或即将参与工程实践,所以,其教学内容、教学团队建设、教学方法和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均具有更加鲜明的专业实践特色。

(一)教学内容贴合专业实践

工程伦理是工程学科与伦理学的交叉。在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按照合理的比例设计这两个方面的教学内容。考虑到教学对象是工科学生,多数教师也是工程专业的教师,可以对与伦理学相关的某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进行简明扼要的介绍,而绝大部分课时则用于结合相关工程专业进行案例讨论和实践教学。

1.教学对象特点。当面对本科学生开展工程伦理教育时,由于学生尚未系统学习相关专业知识,而且选课学生往往来自不同专业方向,所以无论是教学案例还是实践课题,都不应带有过于浓厚的专业色彩。而面对研究生而言,则可以在教学内容中纳入更多的专业问题。

2.理论教学内容。要求学生了解工程伦理的某些基本概念、基本观点,但更应要求学生结合专业知识及自己所在研究团队的实际研究课题进行案例分析与讨论。例如,鼓励学生讨论琼州海峡通道工程中隧道方案与桥梁方案的对比、中美高铁建设的差别、科研团队中的利益关系等。讨论题目应尽量取自学生所熟悉的工程案例或其团队所从事的研究课题,才能给予他们最为深刻的体会。

3.实践教学内容。工程伦理教育必须强调实践,可以要求学生在其团队的科研活动中寻找可能存在的工程伦理问题,提出对策,并力求施行。如果学生能够完美地解决这些问题,就必定大有益于提高他们的道德意识和道德判断能力。

(二)人文思想政治专业教师与工程专业教师的联合

我国工科院校往往学生人数众多,当针对大规模学生群体开展工程伦理教育时,必须以工程专业教师为主建设教学团队,以保证师资充足。但考虑到工程专业教师对工程伦理思想与原理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还应根据院校实际情况配置若干具备一定伦理学素养的人文或思想政治教师。这些人文或思想政治专业教师熟悉工程伦理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可以负责对原理与概念进行阐释,对教学内容进行价值判断方面的引导,更应从工程伦理的角度认识和评价工程实践中的诸多决策。而工程专业教师则负责提供贴合工程实际的教学案例和讨论话题,在教学活动中提供专业技术方面的指导与评价。工程专业教师熟悉专业知识与工程实践,更容易与工科学生达成共情,使学生信服其意见。当然,工程专业教师也要主动学习工程伦理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这种多专业混合的教学团队组成模式,首先做到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其结合点就在于对工程实践的多角度解读与阐发。同时,多专业混合的教学团队组成模式促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工程专业教师相互学习,从而迅速培养了大批具备良好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教学骨干,为课程思政的深入推广解决了师资力量问题。

(三)推广“混合式教学+讨论课+实践教学”的教学方法

当前各教育平台均已建成多种各具特色的工程伦理在线课程,因此,完全可以在此基础上开展混合式教学。当专门的工程伦理教育师资力量不足时,不妨把绝大多数理论阐述和部分案例展示环节交予在线课程加以实现,而课堂教学部分则以工程专业教师所熟悉的专业案例分析及讨论为主。此外,还应设置实践教学环节,要求学生完成实践报告。在混合式教学中,如何督促学生认真学习在线课程是一个关键性问题。为此,不妨在每次讨论课之前设置快测,针对在线课程内容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或在课前要求学生提交在线课程的相关思维导图,以此检查其学习效果。

在讨论课环节,教师应在课前针对每次讨论的主题设定若干与实际工程案例或科研项目相关的题目供学生进行选择,并指导学生在课前分组讨论、收集资料并形成自己的观点,然后在课堂上加以展示。课堂上教师应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辩难,并即时点评是否存在严重的专业性错误,资料搜集是否完整,论据是否充分,表达展示情况如何,是否符合学术规范。另外,教师要时刻把握讨论的节奏与方向,引导学生尽量关注工程伦理问题,避免陷入纯粹的工程技术讨论中。

在实践教学环节,应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般流程。首先,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概念之后,观察自己或其科研团队所接触的各种科研项目,从中寻找工程伦理问题,分组讨论并形成小组选题,及时对选题进行反馈。其次,要求学生运用所学工程伦理基本知识与基本原理分析科研项目中存在的诸方利益与复杂影响因素,了解进行工程决策时应考虑的各种影响因素,抓住主要矛盾。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对策,鼓励学生拟定解决方案并予以实施,锻炼他们处理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在以上各环节中,实践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在线课程以工程或科研实践中的案例为主,讨论课全部围绕工程或科研实践展开,而实践教学环节则更不待言。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在科学精神、学术规范、解决问题等多个方面得到提高,使价值观的引领润物细无声地融入专业教育中。

(四)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中工程伦理教育成效的体现

无论是专门的工程伦理课程,抑或是工科专业课程中的工程伦理教育,若简单地采用考试对其成效加以评价,则显然只能反映知识的掌握程度,却很难反映学生思想观念方面的成长。因此,一个能够真切反映工程伦理教育成效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必定重视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评价体系中,课前提交的讨论提纲、课上的观点展示、课后的总结报告和实践教学环节的实践报告都应有明确的评价要点,比如工程伦理和思政元素。要求学生提交或展示的所有材料都必须符合学术道德规范,这是作为研究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要求学生通过实践的方式获取足够的数据以支持他们的观点,培养其科学精神;在实践报告中,通过学生是否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方法是否真正在实践中取得良好的效果,以此对其进行分级评价,培养学生“一定要做好工程”的观念,训练其实践能力。可见,在与工程伦理相关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中,到处可以融入课程思政元素。

(五)课程思政元素及价值观的引领

在所有的教学环节中,都必须要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自然与社会对工程的诸多约束因素,同时要反过来考虑工程对自然与社会可能造成的各方面影响,在多方面利益博弈的基础上得出他们所认为的最优决策。对不同利益孰轻孰重的“排序”,其实正是价值观的体现。例如,指导学生分析这样的现象:在我国,虽然高速铁路项目看似在经济上并不“划算”,但我们仍然在这一方面进行巨大的投资与建设;而在美国,即使政府有意在加州或东海岸的人口稠密区建设高铁线路,但却始终举步维艰。学生可以通过这些现象分析了解中美两国在政治体制、经济基础、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巨大差异,从而认识到两种不同选择中蕴含的内在动因,这远比单纯的理论讲述或意识形态灌输更为有效。

三、结论与展望

工程专业实践在课程思政中占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通过专业实践,学生不仅更容易理解专业知识,也更容易认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观引领。工程实践中的案例,对工科专业教育而言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从中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在这一过程中,工程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密切配合、各展所长,灵活运用在线教学、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等多种手段,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展现出的科学精神、人文素养、专业知识、责任意识等多方面素质进行评价,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工程伦理课程本身具有交叉学科色彩,因此更易于使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即使是其他工程类课程,由于其紧密结合工程实践的特点,可以参照本文叙述的方法,在实践中寻求工科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点。

1.在一般工科专业课程相关的工程实践中必然存在价值判断的环节,这是思政元素的重要来源。教学内容必须包含实际工程案例,教学方法则必须包括专业实践。这种实践教学环节应该避免成为一个已经预设好一切已知条件来寻求正确答案的“大作业”,而是应该结合真正的工程实际,体现实际工程中必然出现的各种复杂的矛盾关系,然后在处理这些矛盾关系的过程中渗入对价值观的引领。

2.一般工科专业课程的教学团队应该与思想政治教学团队加强交流,甚至可以安排部分成员加入对方的教学活动中。专业教学团队可以提供鲜活的工程实践案例,思想政治教学团队则可以帮助提炼其中的思政元素,并进一步将这些案例运用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

3.一般工科专业课程的平时成绩应该纳入对学生实践情况的评价,学生接受课程思政教育的效果可以在这一环节得到显性的展示。同时,平时成绩的评定应尽量避免简单的主观“印象分”,应该通过细致的教学设计,给出明确的评价标准。

总而言之,以上方法可以促使工科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为课程思政的深入开展提供有效的全新思路。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