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2022年第14期·本科护理岗前强化培训中形成性考核方式的探究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22/6/29 15:58:50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第14期

杨菊

[关键词] 小组技能竞赛;形成性考核方式;护理岗前强化培训课程;应用效果

[基金项目] 2019年度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项目“开展小组技能竞赛在护理岗前强化培训形成性考核中的实践”(2019HY010)

[作者简介] 杨 菊(1987—),女,云南通海人,学士,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临床护理学二系讲师,主要从事护理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14-0044-04 [收稿日期] 2021-06-28

护理学作为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应用类学科,其中护理学是护理专业课程里最基础的课程之一,它对培养具备扎实知识基础和技能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1]。所以,在有限的护理知识基础课程教学中练就学生扎实的基本护理技能成为护理课程教育的关键[2-8]。因此,为了能让本科学生快速进入实习点,护理岗前强化培训课程必不可少,它能够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从而能够更好地护理和服务病人。进入临床医院的实习的关键在于提高学生的应变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当前现代医学技术不断发展和变革,这要求学生必须要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在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作用。为了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所以在岗前强化培训课程中加入小组技能竞赛形成性的考核模式,其适用于当代人才培养模式[9]。为了研究小组技能竞赛形成性考核方式应用于本科护理岗前强化培训课程中的效果,现对100名本科护理专业学生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其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在我校2019年9月—2020年9月的本科护理专业学生共600人,采取随机抽签的方式抽取10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1)所有学生均经高中毕业统招入学,学制为4年,本科学生;(2)选取学生已经经过3年的系统学习;(3)选取的学生具备一定的护理基础知识储备和相关护理技能。

此次研究采用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将100名学生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学生。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学生在年龄和性别上均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二)方法

两组学生在护理岗前培训前均进行相关授课前的准备,学生应了解护理岗前培训课程的主要内容,授课的课时和完成授课所需时间。在开学的第一周,授课教师应该告知学生有关该课程的课程安排、考核方式和成绩分布,并制定相关的评分标准。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其流程为教师授课、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练习和教师最终指导。将50名学生分为10个小组,每个小组5人,每个项目进行3课时,共120min。在课堂开始的20min之内教师完成授课内容并解疑,100min内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练习和讨论,在此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巡回指导,学生没有形成性成绩。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小组技能竞赛机制的课堂教学模式,其主要方式如下:教师授课、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练习、教师最终指导和小组间进行技能竞赛。其分组、项目进行课时和对照组一致。在课堂开始的20min之内教师完成授课内容并解疑,60min内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练习和讨论并且在此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巡回指导,最后40min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组间技能竞赛,竞赛方式为小组内选出一名代表,每组代表学生进行竞赛,最终由老师进行评分,其最终成绩则为该小组内学生的形成性成绩。

(三)指标判定

对照组:在课程结束后对对照组的学生进行终末考核,考核项目为授课项目,统一其评分标准,分值占比为100%。

观察组:终末考核成绩(60%)+小组间技能竞赛形成性考核成绩(40%)=该学生总成绩。其中,总成绩评定等级为:优>90分,89>良>80,79>中>70,差为不及格。

采用学校自制量表对2组学生进行教学效果评价,其主要评价项目为学生学习兴趣、操作竞技能力和教学效果满意度;通过比较护理技能水平、语言沟通水平、批判性思維能力和人文素养对两组学生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比较。

(四)统计学方法

计量数据用(x±s)表示,计数数据用(%)表示,通过SPSS19.0版本的计算机软件中,用t、X2验证100名学生小组竞赛得分数据。若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组学生总成绩对比

总分为100分,观察组学生的平均成绩为(89.79±4.76)分,对照组学生的平均成绩为(82.33±6.23)分,观察组学生的平均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的平均成绩,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二)组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对比

观察组学生的学习兴趣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学生的竞技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教学效果满意度也显著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三)两组学生对教学的教学评价对比

观察组的学生的护理技能水平、语言沟通水平、批判性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学生,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三、讨论

(1)在小组间开展竞赛形成性考核方式不仅能够促进学习的过程管理落到实处,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练就扎实的护理知识基础,从而能够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本研究持续了10周,其贯穿于整个岗前强化培训课程中,在每次上课时都要进行小组竞赛。由于比赛具有随机性的特点,所以每个人都有可能被抽中,这就要求每个学生在课程中都要进行小组练习,保证每个人的学习都落到了实处。在小组竞赛的过程中,学生学习效果的不同,充分发挥了学生各自的优势和特长,从而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学习潜能和创新性也能够被发掘出来,学习兴趣能够被学习竞赛激发,它们互相促进互为环节[10-12]。(2)在小组间开展竞赛形成性考核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相关研究表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学生学习的效率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强弱相关[13,14]。将小组技能竞赛形成性考核方式应用于本科护理岗前培训课程中,由于大学生都具有竞争力,其自尊心较强,具有不服输和不甘落后的精神,所以为了在小组竞争中获得好的成绩,学生就会在课前进行自主预习[15]。在上课过程中,学生会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对上课内容仔细思考,当遇到不懂的问题或出现困惑时能够主动及时向老师提出疑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16]。(3)在小组之间开展技能比赛,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护理技能,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小组间的技能比赛的比赛成绩不仅代表个人,还代表整个小组的成绩。所以为了小组能够获得好的成绩,小组内的每名成员都会认真做好准备并且认真的交流学习,促进的学生们团队协作意识的培养[17]。(4)小组之间的技能比赛既能够使学生的应变能力提高,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能够为面对以后在临床中出现的突发状况做好基础准备。虽然大多数学生在平时的操练中表现较好,但是当面临正式的考试比赛时,由于其过度紧张便会造成学生在比赛考试过程中出现紧张发抖、忘记操作步骤与程序和大脑空白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学生缺乏竞技比赛锻炼。当前,在本科中开展的护理技能大赛并不多,所以对于普通类应用类型的本科更缺乏参赛锻炼的机会,所以通过这种在课堂中设置小组竞技比赛的模式,使用正规考试标准对学生进行考核,计时评分,在经过多次的训练之后,便能够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这也为国家培养应用型人才做好了准备[18]。

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学生的终末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学生的终末考核成绩,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学生对总体的教学效果的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学生在护理技能水平、语言沟通水平、批判性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等方面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证明了小组技能竞赛形成性考核方式应用于本科护理岗前强化培训课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形成团队协作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学习的教学效果,达成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小组技能竞赛形成性考核方式应用于本科护理岗前强化培训课程中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积极主动性,使学生练就扎实的基本操作技能和提高学生应对临床突发状况的应变能力,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和创新性,增强学生自身的心理素质,为他们以后正式进入临床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且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都落到了实处,有利于为国家培养可靠的护理型人才。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