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2022年第3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下“经济学”教学创新模式探索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22/5/20 16:19:08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第3期

郭丽楠 孙岩 邵长安 王聪 刘晓静

[关键词] 课程思政;以生为本;教学创新

[基金项目] 2020年度防灾科技学院教研教改项目“灾害保险课程中的实践教学模式探索研究”(JY2020B13);2021年度防灾科技学院教研教改项目“金融工程课程实验教学建设研究与实践”(JY2021B42)

[作者简介] 郭丽楠(1987—),女,河北邢台人,管理学博士,防灾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灾害保险与农业经济研究;孙 岩(1982—),女,黑龙江牡丹江人,经济学博士,防灾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金融风险与金融法研究;邵长安(1978—),男,吉林桦甸人,管理学博士,防灾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金融风险与系统科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03-0069-04 [收稿日期] 2021-05-20

一、背景与学情分析

“经济学”课程是所有经管类专业的基础理论课[1],由于主要是从西方借鉴来的,有较为成熟的理论知识体系及饱满的内容与大量的知识点,需要学生运用一些数学方法来理解与计算,因此本课程在讲授中面临以下三个“痛点”:一是概念与知识点多且难,学生有畏难情绪;二是学生不理解课程的基础课特征与重要性,只是被动接受知识;三是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对学生来说要求较高,需要以具备系统思维、扎实理解为前提。此外,从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看,也呈现三个特点:一是前设课程能帮助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基本学习方法,但需要教师引导知识点的串通;二是学生对课程感兴趣,但未预料到课程知识复杂、抽象,想学好不容易;三是学生已经适应现代电子化教学方式,具有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自学动机不强、没有自学习惯等特征。

根据布鲁姆教育目标理论[2],“经济学”的课程知识目标旨在使学生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课程的理论体系。能力目标重在讓学生熟练掌握均衡分析、边际分析、弹性分析等方法,为其他专业类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增进对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素质与价值观目标旨在让学生学会科学辩证看待西方经济学理论,理解纯粹的自由市场在任何国家都不存在,市场在经济中会失灵,需要政府微观宏观政策与制度的干预;能够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分析当前国际经济和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明确我国特色制度的优势,帮助学生树立“四个自信”,增强爱国情怀,可以与课程思政紧密结合[3]。

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4],是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旨在从根本上改变受教育者的地位,使其从被动学习变成自我主导,并将受教育者置于教育的中心位置,从旧的“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室为中心”,改为新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习效果为中心”,实质上是实现学生主体化,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统一。2018年,我国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要求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扎实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针对当前的学生特点、课程特点及课程目标,本文基于以生为本和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开展了“经济学”课程教学创新模式路径探索与实施方式总结。

二、教学创新模式的创建

本课程紧紧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理念,针对以往授课痛点,分别从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上进行了教学思路重构,围绕学生“预习、听讲、理解、巩固、应用与升华”五个学习行为,构建了35字教学思路,即“学习内容成体系、案例互动助吸收、习题配套促巩固、训练方法能自学、关联对比更爱国”,进而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案例教学、延伸教学、系统教学等方法,实现教学目标。具体见表1和表2。

三、教学创新的方法与途径

(一)学习内容成体系——对知识体系、主要方法的系统讲解和关联对照

具体做法:(1)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树,每讲授新章节时,都重复带领学生翻看目录,让学生知晓这一章节位于体系的哪个部分,必要时板书知识体系。(2)核心方法讲透彻,举一反三水到渠成。课程多个章节涉及边际分析方法、边际量与平均量的关系等,本课程专门花时间把边际分析方法与高数知识的联系讲清楚,把变化了经济学含义但是没有变化数学本质的方法讲解透彻,如边际分析方法、边际量与平均量关系等。(3)前后知识关联对照学。在学到该方法的新应用时,注意与旧知识的关联对照学习(见表3)。

(二)案例互动助吸收——以丰富案例调动学生积极性

主要做法包括:(1)“角色代入”式案例提升学生兴趣。用让学生有参与感的情景假设案例,分别让学生在给定的假设下做出行为,引导学生思考其行为与讲授理论知识的一致性,或者偏差可能出在哪里等;(2)引导思考型案例提升内在学习动机,重点知识不平铺直叙,通过提问导入,让学生思考总结出结论;(3)科研应用长见识。引用科研论文让学生有直观认知,提升科研兴趣;(4)与其他课程相关案例增强知识的专业关联性。

(三)习题配套促巩固——实现线上线下授课相结合

借助雨课堂线上线下一体教学平台,合理设计课程,使用雨课堂进行考勤、授课、随堂测验、布置主观作业题、布置客观作业题、发布预习复习公告、进行期中期末考试、直播等,节约了课堂点名时间,节约了教师批改学生客观作业题的时间,巩固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强化了学生与教师的课上课下多方位联系,提高了教学效果。课程组教师为每一章都布置不少于30道雨课堂客观测验题目,包括单选题和判断题,在本章讲授完后及时发送给学生,学生练习后可实时知道答案,方便其及时查漏补缺。每一章布置不少于3道主观手写作业,通过计算题、分析题的亲自计算与分析,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与应用能力。通过认真批改每位学生的主观作用,有效识别照抄情况,并对照抄同学进行谈话,基本解决了班级同学偷懒照抄的现象。

(四)訓练方法能自学——多手段强化学生记笔记,促使学生将知识内化吸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课程前后知识关联性强,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如果不能让学生及时有效记忆,则遗忘速度非常快,且在后期会出现部分学生放弃课程的现象。针对此现象,课程组教师一致认为及时合理地记笔记可以有效解决此问题。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注重强调记课程笔记的重要性。为了让同学们自觉记笔记,会在课程开始初期就为学生培训讲解本课程如何有效记笔记,强调基础经济变量的英文字母缩写,理解其意思,并用符号代替常用变量表示。此外,教研组还可以为学生统一购置笔记本、对记笔记记得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在课间随机查看指导学生笔记、展示上一届学生的精美笔记、重要知识点当堂要求学生记笔记等。

(五)关联对比更爱国——课程思政入课堂

遵照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文件要求,结合课程特点,将课程思政的案例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介绍与其他课程的相关性、与学生就业相关的案例;第二层次是引导对身边时事经济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第三层次是通过对我国政策案例的社会价值挖掘、中外政策案例对比,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实现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培养。部分案例见表4。

结语

本文总结了围绕以人为本和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下的“经济学”基础类课程的创新授课模式,从明确目标、构建思路、细化方法三个过程进行了立体式教学创新改革,也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效,提升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增进了对课程知识乃至社会经济发展的认识与判断。通过记笔记方法的推广,目前班上80%以上的同学都会对本门课程进行有个人特色的笔记记录,提高了学生的复习效率与考试通过率,也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实现了建构主义学习模式。本文提出的理念和方法同样适用于其他经济学类基础课程,例如“管理学”“会计学原理”等。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