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8期·课程思政背景下“药理学”教学改革初探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第8期
赵晓娟 沈倩
[关键词] 课程思政;药理学;线上线下混合教学
[基金项目] 2020年度江苏省教育厅面上项目“基于ITPR3/Caspase-1/NF-κB/LECT2通路探讨浒苔多糖抗肝纤维化作用的机制研究”(20KJB310026)
[作者简介] 赵晓娟(1986—),女,山西太原人,博士,盐城师范学院药学院生物制药专业讲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慢性代谢性肝脏疾病发病机制及药物干预研究;沈 倩(1988—),女,山西长治人,博士,盐城师范学院药学院生物制药专业讲师,主要从事中医药防治肾病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
[中图分类号] H31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08-0077-04 [收稿日期] 2021-06-04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这就要求每位高校专任教师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有机结合,使思想政治教育从以往的“简单入脑”变为到“自然入心”,最终实现“潜移默化入行”的培养目标。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人体或动物体内产生的作用、规律和机制的一门学科。该课程运用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病理学、免疫学等多学科理论知识,借助有机化学、天然/合成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剂学等多学科实验技术,阐明药物对机体或病原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体内代谢过程、临床主要适应证、不良反应、禁忌证等[2]。随着近年来生物技术的崛起,基因药物、蛋白药物、抗体药物层出不穷。“药理学”作为生物制药专业的核心课程,为评价生物类新药安全性及有效性提供理论依据。该课程具有多学科交叉特点,蕴含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3]。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如何在“药理学”教学过程中,卓有成效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研组教师从改革课程建设内容、实施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优化课程考核方法方面进行探索,以期在教学活动各环节肩负起立德树人的职责,旨在培养知识能力卓越且价值观正确的制药类人才,以满足我国医药卫生健康事业科学发展的需求[4]。
一、改革“药理学”课程建设内容
(一)完善“药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社会快速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渴求知识技能过硬且思想品质高尚的高端人才。在课程思政背景下,教研组在以往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基本目标基础上,增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课程思政目标。在教学大纲引领下,专任教师梳理每一章节要达到的具体课程思政目标,结合教学内容,明确思想政治内容的融入点,选择恰当的思想政治素材及合适的载体途径,做到自然流畅地实施课程思政。
(二)提升专任教师课程思政水平
1.提高专任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实施“药理学”课程思政建设,提升专任教师课程思政意识是关键。作为课程思政的实施主体,专任教师要自觉认同“课程思政”并深入领悟“课程思政”的重要性[5]。只有专任教师从思想上认识到实施课程思政对培养人才的重要性,才能最大程度地调动主观能动性,在扎实专业理论、熟练专业技能、提高教学理念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素质,不断提升自身育德意识与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专业知识技能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结合并传递给学生[6]。
2.提高专任教师课程思政水平。专任教师是实施“药理学”课程思政的主体,因此提升其课程思政水平是实现课程思政的重要保证。药学院药理学教研组教师多数为青年教师,教学经验相对不足,课程思政水平相对较低。经过教师们积极探索,总结出以下提升教师教学及课程思政水平的措施。首先,教研组定期开展读书活动,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理想信念,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素质和政治觉悟[7]。青年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坚持正确的价值观,才能更加有效地开展课程思政工作。其次,成立教学方法与艺术工作坊,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工作坊定期邀请获得青年教师会讲比赛一等奖的教师进行示范教学,同时对新进青年教师教学进行指导与点评,包括教学逻辑的梳理、课件的制作、教学的仪态等诸多方面。再次,强化信息技术能力提升,保证课程教学与时俱进[8]。教师要顺应网络时代信息传播方式的转变,自觉提升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积极采用网络教学技术及教学软件,增强教学过程的时效性、新颖性、趣味性,以保证教书和育人的双重实效性。最后,以赛促教。为督促青年教师提升教学水平及课程思政融入水平,学校定期举行青年教师会讲比赛,并将比赛成绩纳入职称评审标准。药理学教研組多名教师经过不懈努力,教书育人水平已有明显提高,在青年教师会讲比赛中获得了好成绩。
(三)明确“药理学”课程思政实施原则
课程思政的实施关键在于如何将“立德树人”巧妙地融入课堂,将其内在价值充分彰显,以达到最优的育人效果。实施课程思政既要明确课程思政实施原则[9]。首先,设定的课程思政目标要正确且具体。药理学包涵丰富的思想政治元素,但需要专任教师反复斟酌,在保证正确前提下,凝练出具体鲜明的思想政治目标,切忌“假大空”。其次,课程思政融入要自然流畅,要在不经意间达到课程思政目的,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再次,承载课程思政的素材尽量选自当下社会实事,学生熟悉了解这些实事就容易跟从专任教师的思想政治引导,自己感悟或总结思想政治内涵,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从“简单入脑”到“自然入心”的提升。最后,课程思政目标要与专业有机融合,实现课程思政建设从“自然入心”到“潜移默化入行”的终极目标。
(四)提炼“药理学”课程思政融入元素
1.融入健康中国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健康中国战略,包括大学生在内的每个公民应当义不容辞地践行健康中国战略。结合“药理学”课程特点,教师可在课前收集临床常见疾病的科普宣传片或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如青光眼、心脏疾病、消化道及呼吸道疾病等,在课堂中适时地向学生展示,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学生健康意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当代大学生不仅要专注于知识技能的提高,更要重视强健自身体魄,才能在日后为社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2.融入职业道德教育。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药理学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桥梁作用,通过剖析医药卫生领域发生的违法案例,引导学生坚守职业道德,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只有在学生心里播下坚守职业道德的种子,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才能坚守职业良心,自觉抵制利益的诱惑,砥砺奋进,造福于民。
3.融入关爱生命教育。任何一种新药从实验室进入临床,都要经过临床前研究和临床研究阶段。在临床前研究阶级,为保证新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需要大量的实验动物进行药效学、药动学、毒理学研究,“药理学”课程思政应该融入“尊重生命,关爱实验动物”的教育,在学生内心留下敬畏生命、善待实验动物、减少实验动物痛苦的深深烙印。临床前研究结束,新药会进入以患者为研究对象的临床研究阶级,这是评估新药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关键阶段。正是众多患者的以身试药保证了该阶段的顺利进行。
4.融入科学精神教育。药理学涉及多种系统药物,而每一种药物的诞生都凝聚了药物研究者的大量心血。在讲述具体药物时,教师可通过讲述与该种药物相关的科学家故事,展示科学家严谨细致、锲而不舍、勇于奉献、淡泊名利、大胆创新的科学精神,以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5.融入终生学习教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育的基本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药理学的基本思路,教授其学习药理学的基本方法,引导其树立终生学习的信念。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学生只有学会学习,才能与时俱进,永葆竞争力。
二、实施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
(一)课前线上预习
课前教师制作教学课件并录制微视频,上传于蓝墨云班课,要求学生预习并完成预习题目测试[10]。教师根据测试题目完成情况提前了解学生预习参与度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做好“备学生”工作。教师课前对学生学习情况了然于胸,有助于课上有的放矢。
(二)课中线下解惑
1.课前教师“领唱”。“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中经典名句道出及时巩固已学知识的重要性。因此,在讲授新知识前,教师有必要带领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知识,如此既能帮学生夯实基础,又能顺利切换至新内容的学习节奏。
2.學为何用。针对“药理学”课程特点,在讲授新知识前,教师可先以某种疾病的科学宣传片、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或新闻报道等引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譬如讲到M胆碱受体阻断药时,先展示青光眼的科普宣传片及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帮助学生了解青光眼的发病原因、类型及危害。在学生兴趣高涨时,提出如何治疗青光眼的问题,顺势引入到当节要讲授的代表药毛果芸香碱。当代大学生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他们总在思考“学为何用”。因此,教师要充分结合学生心理,将讲授知识与解决实际临床问题紧密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最优课堂教授效果。
3.师生“齐唱”。由于课前学生已完成线上预习,教师无须再面面俱到,而是要根据学生预习中的薄弱环节进行强化。教师可在课件中添加思维导图,与学生一起梳理知识,讲解重点突破难点,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在梳理知识过程中,可适当增加提问环节,一则为了提高学生课堂注意力;二则可以进一步检验学生掌握程度。在讲解重点和难点时,可以发起小组限时讨论并要学生表明观点,如此不仅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促进彼此思维,而且提高学生表述自己见解的勇气和能力。
4.学生“独唱”。经过课前线上预习和课中线下解惑,学生内心渴望知道自己是否已经掌握了当堂所学知识,教师也想知道学生是否已经掌握预习中未理解的内容。因此,利用课堂最后时间,教师可以发起课堂测验,要求学生限时完成并线上提交。教师当在教学当天批改测验题目并返给学生,以便学生对自己学习情况有明确的判断并及时纠正或强化。
(三)课后环节
“温故而知新”的主体在于学生。针对大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薄弱的特点,教师需要加大督促力度。在每章讲授结束后,教师可通过云班课发布精心设计的作业题目。这些作业题目是对课堂学习的升华,既要起到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总结知识的作用,又要提高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优化课程考核方法
“药理学”教学大纲的进一步完善,不仅促使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整,也必然要求优化考核方法。“药理学”教学坚持基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教育理念,课程考核以学生的获得感为检验标准[9]。以此为标准,就要求进一步加大形成性评价权重。形成性评价应涉及教学全过程的多个环节,包括课前预习参与度、预习掌握程度、课堂出勤、课堂表现、课程笔记、课后作业及期中考试。在课后作业和期中考试中要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终结性评价主要采用期末考试形式对学生进行客观评价。教师应加强试题库建设,试卷中融入与药理学密切相关的思想政治类元素,以此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加大课程思政建设的落实力度。此外,终结性评价要实行考教分离,以强化学生认真学习理念,提高“药理学”教学质量[11]。
在课程思政背景下,课题组教师通过改革药理学建设内容、实施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优化课程考核的方式,对“药理学”教学进行初步探索,旨在总结出一套效果好、可行性强的教学方法,以期为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健康繁荣发展培养有理想、有信念、有道德的高素质生物制药人才。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
- 上一篇:2022年第8期·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2022/6/22
- 下一篇:2022年第8期·线上与线下混合模式下的教学改革探讨 2022/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