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2022年第3期·基于课程育人的底盘构造课程思政建设探索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22/5/20 16:20:21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第3期

刘飞 李锦

[关键词] 汽车底盘构造;课程思政;课程育人

[基金项目] 2021年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课程思政建设项目“汽车底盘构造”(010303)

[作者简介] 刘 飞(1984—),男,河北邯郸人,工学博士,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自动驾驶汽车关键系统动力学及控制研究;李 锦(1981—),女,河北衡水人,工学硕士,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汽车结構设计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03-0105-04 [收稿日期] 2021-09-10

“汽车底盘构造”是车辆工程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和特色课程,是车辆工程专业“汽车设计”“汽车理论”“汽车制造工艺学”“车辆工程生产实习”等相关课程的基础[1-3]。课程的主要授课目的是阐明汽车底盘各总成和零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并对典型结构进行适当的分析;使学生掌握汽车构造规律性的知识,具有举一反三的分析能力、对结构不断更新的适应能力和结构的创新思维能力及较强的实践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提供基础。本文以课程的育人目标为纵轴,以课程授课内容涉及的底盘各个系统功能、工作原理、结构形式、关键系统发展史、前沿技术现状、教学团队科研成果等六个部分为支撑育人目标的六大核心,探索构建汽车底盘构造课程思政的建设方案。

一、课程育人目标的确定

1.以我国在汽车底盘各系统的关键技术突破,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底盘技术研发成为世界代表的发展为主线,介绍汽车技术发展国家战略、技术攻关、示范推广和技术产业化等内容,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爱国主义情怀,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通过底盘系统技术发展前沿教育、车辆工程技术的发展规律教育,培养学生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引导学生树立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教育学生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3.通过新时代汽车底盘新技术、新业态、新形态、新文化的教育,激励学生积极向上,追求创新,具备创新意识和态度。

4.通过小组项目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团结友善的合作精神及终身学习的成长型思维。

二、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

“汽车底盘构造”课是典型的工科专业课程,在课程达成目标规划中,为实现学生的知识、能力及素养的培养目标,完成课程教学的教学效果,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充分结合课程授课内容进行[4-6]。因此,课程教学团队在已经建立部分案例的基础上,根据课程育人目标的要求,进一步修改及完善教学大纲,按照课程教学内容与育人元素的互融导向,系统梳理课程知识内容中包含的育人元素,建立育人目标映射矩阵,精准锚定思政元素。同时,在一般“通识思政”元素梳理之外,课程教学团队紧密结合专业多年建设基础,尤其是在底盘系统方面的产学研特色及成果,基于特色优势,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实现专业特色的思政元素挖掘。另外,专业教学团队教师紧密围绕自身的研究课题,做有科研内涵的思政教学设计,通过教师深植的科研成果及阶段工作,以实际的案例教育,充分激励学生的学习动力及对专业科研内涵的充分理解,增强学生的科技报国及创新精神(见表1)。

三、课程思政实施方案

1.实施思路。(1)完善教学大纲,构建思政目标映射矩阵。根据课程育人目标的要求,进一步修改及完善教学大纲,按照课程教学内容与育人元素的互融导向,系统梳理课程知识内容中包含的育人元素,建立与育人目标的映射矩阵。(2)重构教学内容,驱动知识与德育深度融合。根据底盘构造课程的知识体系的结构,对课程主要讲授知识点进行细化与重构。按照育人目标和知识—育人的映射矩阵,优化教学内容驱动知识与德育的深度融合。(3)优化教学活动,强化思想政治育人水平。以培养目标要求为导向,优化教学载体、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效果评价及教学资源,通过多元化教学模式,强化教学内容与育人目标的达成。

2.重点措施。根据课程思政实施的思路,采取的重点措施主要包括:(1)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爱国主义情怀,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使学生具备创新意识和态度及团队合作精神,通过介绍国内汽车技术发展历史、发展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及爱国主义情感,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坚定“四个自信”,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2)“汽车底盘构造”课程内容涉及汽车的关键组成部分,知识体量大、内容多、专业术语众多,对于融合育人目标存在一定的难度,为此采取以工程实际发展关键、瓶颈、方向等为导向,重构讲授知识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力,实现知识讲授与德育目标的融合统一,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努力探索的精神和创新能力。(3)基于教学活动控制,优质课前MOOC教学资源、影像资料、重点内容预习、协同企业教学案例,通过课程讲解、课堂互动讨论、课后小组协作测试、思维导图等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应用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实现育人水平的强化。

3.實施步骤。(1)修订并完善课程教学大纲,确立知识、能力及素质的三位一体课程目标,结合课程内容和育人目标映射矩阵,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点、教学方法和载体途径。(2)根据完善后的教学大纲建立新教学方案及课件。(3)建立典型思政教学案例并实施。(4)教学过程中应用教学平台线上线下联合教学,使学生积极互动讨论,并在课前综合应用慕课资源及制作的微视频,提前掌握学生预习情况,掌握授课的重点。(5)实时调研学生学习效果,并动态调整思政元素的构建过程。

四、思考

1.专业课程思政是隐性课程思政,思政元素根植于专业课程授课内容中,因此要充分挖掘课程内容中的思政元素,才能建立知识目标与育人目标的教学矩阵,保障课程思政教学的“有的放矢”。

2.专业课程思政除了通用思政元素的梳理外,必须结合本专业建设基础和学科特色与优势,课程内容及思政元素要深度融合本专业的科研成果、课程授课团队成员的研究方向和工作,充分激发学生对专业方向及发展的充分理解,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引起情感共鸣,提升课程思政教育的成效。

3.专业课程思政要紧紧跟随产业发展的新技术、新形态、新内容及新热点,实时拓展授课知识内容的广度,提炼产业发展的战略性、重要性、新兴性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充分激励学生科技报国的信心,将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效果扩大化。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