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2022年第12期·新文科视角下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探索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22/6/16 11:45:57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第12期

郑文家 雷超 王昊 苍禹澍

[关键词] 新文科;物流管理;课程思政;教学建设

[基金项目] 2021年度中国物流学会“基于‘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上海海事大学物流管理专业建设”(JZW2021009)

[作者简介] 郑文家(1984—),男,辽宁大连人,博士,上海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学院讲师,主要從事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12-0001-06 [收稿日期] 2021-11-12

一、新文科视角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背景和意义

(一)新文科视角下课程思政建设的背景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1]。这些论断对课程思政的目标和内涵提出了明确要求。因此,各高校必须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真正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2019年教育部、科技部等13个部门召开的“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启动大会,开启了我国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工程。自此,新文科由概念走向正式实施,也开启了我国高校传统文科教育改革的新篇章。新文科中的“新”不仅是新旧的“新”,更是创新的“新”。(1)新在“论域拓展”。新文科包含:文、史、哲,经、管、法,教、艺8个学科门类。其中,文、史、哲是基础文科,经、管、法和教、艺是应用文科。(2)新在“价值重塑”,需要重塑人和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技术的“和解”,找回人类的“意义世界”和“价值空间”。(3)新在“话语主导”,助力文科转向中国话语体系主导之下。(4)新在“交叉融合”,主要体现为传统文科自身交叉融合;传统文科与社会科学交叉融合;文科与工科交叉融合;文科与医科交叉融合;文科与农科交叉融合;文科与理科交叉融合等。(5)新在“研究范式”,新文科研究范式将不断丰富[2]。

(二)新文科视角下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

“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这一时期心智逐渐健全,思维进入最活跃状态,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蒙以养正,圣功也。”对青少年教育最关键的是赋予他们正确的思想,引导他们走正确的道路[3]。

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建设探索

(一)课程思政教学理念

1.课程思政教学需全面围绕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求高校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应紧密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学的作用[4],加强对砥砺奋斗的爱国物流及交通领域志士、为我国物流及交通运输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榜样的宣讲力度,引领物流学子培养、继承、发展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增强“交通强国、教育报国”情怀,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课程思政教学是完善“三全育人”的重要抓手。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应充分挖掘物流管理专业中一切育人要素,抓细抓牢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各教学环节,坚持将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讲授、社会实践等各环节,始终牢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时代命题,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探索“一人一档”方案,推进全员育人;围绕物流人才为谁服务,将所涉及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专业知识深度融合,与解决师生的思想问题和教学科研、学习就业等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统筹推进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5]。

3.课程思政教学与培养一流本科教育紧密结合。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思政需要与物流管理一流本科建设教育标准密切结合,落实对毕业生的身心素质、职业规范、团队协作等毕业要求,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学在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的结合点,从课程体系、教学大纲和评价体系等多方面探讨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改革理念,提出适用于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思政教学的具体改革方案及措施,实现培养物流管理专业卓越人才、与国际接轨的高素质物流人才的教学目标,全面引领、助推和落实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1.总体目标。当前形势下,办好课程思政,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放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对待。

在新时代,围绕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目标需要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适应,涵盖体现国家意识的国家层面、体现社会价值的社会层面、体现职业素养的个人层面,培育学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品格[6]。

2.具体目标。针对物流管理专业,围绕国家意识、社会价值和职业素养三个层次,根据上海海事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凝练制定具体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第一,国家意识层面。“为学须先立志。志既立,则学问可次第着力。立志不定,终不济事。”要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实现个人价值同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7]。通过开展重大物流与交通工程体考察和重要物流与交通工程回溯寻访等教学活动,让学生从课堂案例和实践体验中感受祖国的日益强大,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勇于担当、振兴祖国的责任感。

第二,社会价值层面。学生的社会责任和法治意识不仅关系着学生自身的发展,也关乎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把责任感教育融入物流实践教育之中,培养大学生在国家物流事业发展、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螺丝钉”精神。例如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物流工作者舍小家、为大家,保障了城市的运营,为社会防疫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要始终向学生传递“岗位无轻重,贡献无大小”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牢记物流行业发展所取得的一切成果来源于人民,也必将服务于人民。

第三,职业素养层面。物流管理专业的职业素养,不仅包括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及专业创新能力,而且包括物流认同意识、诚信意识、团队意识、服务意识、吃苦意识、竞争意识、抗挫折意识等诸多方面的相关素养,是课程思政的最后一个教学目标,其最直接的意义是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课程思政教学要坚守课程建设“主战场”。课程思政育人有效实施的基础在课程,要紧紧围绕国家和区域发展需求[8],结合上海海事大学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着力提升学生学习成效。

1.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思政体系是以国家、社会和职业三个层次的德育为根本,以包括第一、第二、第三课堂的课堂为抓手,以纳入培养方案的线上课程、线下课程、线上线下混合课程、虚拟仿真课程和社会实践课程为依托,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在把握学生认知规律、心理特点、发展需求的基础上,整合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章节,提高课程思政育人能力。

2.物流管理专业思想政治教学体系可分为三类课程:学校统筹的公共基础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现物流专业特色的综合素养类课程、融入课程思政内涵的专业核心课程。引导专业课教师准确把握知识传授和价值引导的关系,充分认识到各类课程都蕴含着思想政治育人的价值,承载着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人格培育与精神滋养的功能。

3.高校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物流管理课程思政教学的组织,可按照“三圈层”架构进行,包括由专业课程构成的核心圈、以创新实践驱动的拓展圈,以及以文化建设为内涵的浸润圈。

(四)课程思政教学实施

课程思政“课程链”建设是在“专业课程链”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学元素,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各门课程的相互连接、相互配合、相互照应,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思政链应打通第一、第二和第三课堂,整合各个课堂的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在知识传播中强调价值引领,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突出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融通,从而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

(五)课程思政教学团队

结合专业的特点,与课程思政链相对应,设置若干以任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导师四位一体的教学团队,并任命团队负责人。教学团队成员应满足国家的师德师风要求,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为人民服务和为祖国富强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自觉遵纪守法、有良好的道德品质[9]。

(六)课程思政教学评价

1.课程教学评价。根据“双万计划”的理念,建立多方位评教、评学的评价机制和评价方法,对课程思政达成度、课程思政教师胜任度进行全方位评价和反馈提升。(1)按照“双万计划”的要求,将课程思政的目标融入专业毕业要求,并分解到各个课程的不同环节和知识点,按照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方式,进行课程思政目标的达成度计算和效果评价。(2)成立学校和学院校院两级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制度。严格按照学校评教要求,开展由学院领导、教学督导、教学专家、学生评教为主导形式的专业教学评教活動,并专门针对以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不同程度的问题,对各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学、立德树人情况进行以专业为单位的监督和指导。(3)依据师德师风考核办法,对全体教职工开展每年度的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考核,持续提高教师课程思政教学水平。

2.学生发展评价。(1)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评价方法,在全学制教学过程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进行追踪与评估,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评价学生在课程思政上的获得感,可以从学习到知识和感受到历史两个方面进行评价和考查。课程思政建设内容要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2)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理念体系,以产出为导向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宏观上建立与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和增强综合素质“六个下功夫”要求相一致的学生个人发展规划目标,定期评价培养目标的合理性并根据评价结果对培养目标进行修订,确保在整个评价与修订过程中,保持行业或企业专家与学生个体的良性互动,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3)建立学生思想政治水平提升发展的动态评价方法,从物流管理专业涵盖社会人文、政策法制、发展理念、管理思维、责任担当、创新实践的思想政治知识体系出发,坚持把物流职业道德纳入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毕业要求,面向课程思政的培养体系和育人资源,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结构和优劣势,针对学生个体短板,制定个性化的校内外课程思政菜单,因材施教、查漏补缺。

三、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框架与制度探索

(一)课程思政框架

课程思政教学的核心特点是将思政内涵与学科特色密切融合,体现学科特色,将思政元素、思政内涵、思政教学融入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甚至第三课堂当中去。通过对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现状的调研,分析本专业学科课程思政教学中存在的难点和重点,面向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实际需求,未来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重点应聚焦在以下几方面:(1)挖掘和凝练具有物流管理特色的课程思政内涵和知识体系;(2)构建并完善物流类教学与思想政治融合的課程思政教学工作机制;(3)挖掘和拓展课内外、校内外物流类课程思政的育人资源;(4)推动建设能够胜任物流类课程思政的专业教师队伍;(5)建立闭环的物流管理课程思政效果评价体系和方法。

(二)教学制度

基于上述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框架,上海海事大学物流管理专业初步建立了以“一个体制统领、三项机制支撑、若干制度保障”的课程思政为核心的“三全育人”工作体系。

一个体制统领——建立由人才培养战略专家组谋划、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决策、教务委员会指导、教学中心实施的教学与思想政治融合人才培养管理平台,将原来相对独立的教学管理、学生工作和教师工作板块充分融合,汇聚教学体系、学生工作体系和教师思想政治建设体系的力量,构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专业教学为核心的协同开展课程思政和“三全育人”的管理体制。

三项机制支撑——基于教学与思想政治融合的管理体制,推进和探索三项工作机制。一是以第一课堂专业课程为核心、第二课堂思辨和实践平台为外延拓展、学科文化为环境浸润的三圈层“课程思政”和“三全育人”机制;二是与专业认证融合的课程思政新模式,使课程思政与专业认证的价值引领要求和德育标准密切结合,形成引领和助推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升的合力;三是师德示范和育人业绩相结合的课程思政考核机制,把教师的师德师风、示范引领作用与开展课程思政的工作量、工作效果相结合开展双重考核。

若干制度保障——为了使工作机制顺利运行,除了严格执行有关工作制度,还应制定一系列工作办法。主要包括《上海海事大学课程思政建设与教学指南》《上海海事大学本科教学学生评教实施办法》《物流管理培养方案》《班主任工作考核管理办法》《教职工理论学习管理办法》《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等,以及《教师师德师风责任书》与涵盖每门课程立德树人内涵和达成度的教学大纲等制度,用于指导课程思政和“三全育人”工作。

基于以上建设成果,物流管理专业面向第二、第三课堂,正在重点推进以“六个下功夫”为育人内涵、学生发展全过程评估为基础,由两支队伍、三类基地、三维活动构成的“二三三”校外育人平台建设。

两支队伍分别为校友导师和行业专家导师队伍,与校内导师相互配合,重点开展生涯发展指导和专业素养教育。其中校友导师队伍在新生入学前、学期间及毕业初期与学生全程接触,传承学院优秀传统、促进学生的生涯发展和职业规划;行业专家导师队伍则从行业需求和创新创业角度,在本科高年级和研究生阶段对学生进行项目制的指导,与校内导师配合,培育学生的专业素养、创新创业能力及专业技能。

三类基地分别为理想信念、社会实践、工程教育基地,实现“六个下功夫”育人要求。其中理想信念教育基地重点在坚定理想信念和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社会实践基地重点在加强品德修养和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工程教育基地重点在增长知识见识和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

三维活动指当代重大物流航运工程考察、历史重要航运寻访和学院历史传统寻根溯源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践行航运强国战略、形成生态文明意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其中,当代重大航运工程体验重点聚焦交通强国战略和生态文明意识,历史重要交通工程寻访重点聚焦爱国主义和树立“四个自信”,学科发展传统寻根溯源则传承学科优秀传统文化、树立专业思想。为了保障“二三三”校外育人平台的有效运行,物流管理专业还在努力健全校内外协同互补的“三全育人”工作机制,重点解决发挥实效、可持续推进和与校内体系协同等三方面问题。在发挥实效方面,建立学生发展全过程跟踪评估机制,实现对学生群体的全面覆盖,因材施教,针对学生个体短板进行查漏补缺。在可持续推进方面,建立校地校企联合机制,将校外育人与服务地方、促进行业发展密切结合,提升社会主体参与校外育人的积极性。

(三)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体系

在新形势下,基于用人单位、学生期望的外部需求与内部人才培养的需求,明确综合物流管理复合型专业人才的育人目标、育人逻辑和育人重点,实现由传统的“思政课程”主渠道育人向“课程思政”立体化育人的创造性转变,构建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核心、综合素养课程为拓展、专业课程为辐射的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建设三层级的课程思政体系,即学校统筹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现物流管理专业特色的综合素养课程及融合课程思政内容的专业核心课程。在全专业进行专业课程育人改革,鼓励专业教师提升思想政治教学胜任力,达到“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要求,深入挖掘提炼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将科学思维、职业素养教育和正确的价值观融入专业课教学,发挥渗透和辐射作用,构筑综合物流管理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课程思政体系,培养具有正确价值观,具备专业能力、工程素养和发展能力的高素质综合物流管理复合型专业人才。

(四)队伍建设及师资培训

为了做好课程思政,上海海事大学一方面积极加强在编专业教师的培训和培养,提升专业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胜任力;另一方面积极拓展校外资源,聘请行业专家、杰出校友为兼职教授,结合行业发展为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1.发挥校内外专家和杰出校友的作用开展课程思政。充分挖掘学科的校内课程思政文化资源、人力资源和平台资源,梳理以物流管理与专业发展历史和优秀文化传统为主线的文化脉络、以学院实体和网络虚拟相结合的文化空间和以学院精神为内核的系列文化符号,形成丰富的育人案例库,融入课程思政的第一课堂教学,并发挥文化浸润平台的作用,开展第三课堂育人。统筹专业教师、辅导员、教辅和管理人员服务队伍,以及学生朋辈的人力资源,协同开展教书育人、科研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朋辈育人。发挥专业实习实践、校内学术论坛和创新创业活动平台的作用,推进创新实践育人。

2.加强专业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教育。从内涵上下功夫,深入推进专业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教育。组织全专业教师参加“立德树人教书育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网络培训,做好学院师德师风优秀教师评选工作,发挥榜样力量;坚持落实教职工周三下午理论学习制度,通过全专业集中学习、各系的专题讨论,以及党支部的“三会一课”和组织生活,全面提升教职工思想政治素养和师德师风;推进新进教师传统教育和退休教师荣休环节的工作,加强教师仪式教育,实现新老教师传帮带;积极选送青年教师参加每年学校组织的青年教师暑期社会考察活动,在实践学习中坚定理想信念和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每年组织新进教师参加学校和学院的培训,了解校情院情,提升思想政治素質和师德师风。

3.加强专业教师的课程思政胜任力培训。从本领建设上下功夫,加强专业教师的课程思政胜任力培训。调研与评估目前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在认识和技能方面的优势与不足,分析专业教师开展思想政治教学所需的胜任力,重点是“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等方面和教育能力、教学方法的现状,对专业教师如何实践课程思政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提升专业教师开展思想政治教学的胜任力提供有效途径。

结语

新文科建设为物流管理专业带来新机遇,同时也对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物流管理专业应充分把握新时代新文科建设的内在要求,以课程思政建设为契机,将思政内涵与物流学科特色密切融合,将思政内涵、思政元素、思政教学融入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当中去。总体来说,上海海事大学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建设探索在现有工作基础上重点聚焦以下几方面:一是挖掘和凝练具有物流管理专业特色的课程思政内涵和知识体系;二是完善三圈层“三全育人”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工作机制;三是探索和总结符合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特点和学生特质的课程思政培养方案;四是挖掘和拓展课内外、校内外课程思政的育人资源;五是推动建设能够胜任课程思政的专业教师队伍;六是建立闭环的课程思政效果评价体系和方法。通过这些教学方法和模式的改进,以期培养出更多符合国家需求的现代化物流管理人才。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