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2022年第9期·数字基建背景下5G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22/6/21 11:13:00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第9期

[关键词] 新基建;数字化转型;5G;人才培养

[基金项目] 2020年度湖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基建’背景下移动通信技术专业5G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與实践”(ZJGB2020143)

[作者简介] 郭旭静(1988—),女,河南南阳人,硕士,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信息通信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移动通信技术、职业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09-0037-04 [收稿日期] 2021-12-11

随着中国近年产业转型升级的现实需求及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以5G、数据中心、高铁等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成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引擎。面对突然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远程医疗、线上办公、疫情防控等应用场景的爆发式需求也加速了通信网络、云计算中心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面对全球疫情冲击下的经济下行态势,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能够起到投资拉动经济的作用,更是由于其数字赋能的特性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1]。

一、新基建

根据官方定义,新型基础设施包括以下三方面:一是信息基础设施。主要是指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二是融合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比如,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由于特高压、高铁、智能充电桩等产业在交通和能源等领域中居于最为核心的位置,因此也属于新基建的范畴。三是创新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2]。

新基建是国家在智慧经济时代的基本建设与基础设施建设,以贯彻新发展理念,吸收新的科技革命成果,实现国家生态化、数字化、智能化、高速化、新旧动能转换与经济结构对称态,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新基建将催生大量新的商业形式。

在5G领域,运营商正在全力建设5G基站和网络;在数据中心领域,由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对计算能力的需求显著增加,互联网龙头企业正在竞相建设超大型数据中心。武汉、重庆、南京等城市掀起新一轮算力城市竞争热潮,2021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在贵州贵阳隆重召开,在开幕式上,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建设正式启动,这让“东数西算”再次成为热点。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还联合发布《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大力推进实施“东数西算”工程,推进大型数据中心向可再生能源丰富,气候、地质等条件适宜的区域布局,以实现“东数西算”,这对于推动中国数字经济和西部地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工业互联网领域,海尔、TCL、三一重工、徐工集团等大型工业企业正在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部署与机械装备相互连接的边缘计算网络;在人工智能领域,百度、旷视、依图等企业正在建设人工智能开放平台,支持自动驾驶、人脸识别、医疗读片等领域的生态发展。

新基建将加速中国经济“全面在线”时代的到来。随着新基建成为现实,不仅原有的数字产业将更加蓬勃发展,许多传统服务业和制造业也将成为在线产业,数字化将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关键。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也使全球数字化进程整体提前,数字化新基建将为个人建立随时随地的高质量连接、为家庭创造智慧美好清洁低碳的生活、为行业企业带来数字化转型升级机遇,使企业的工作流程更加高效敏捷,使城市更安全、高效,更生态可持续。数字化新基建将影响经济、设计、治理全方面,助力实现兴业、善政、惠民。

二、数字化转型

当前,5G、AI、物联网、区块链、AR/VR、云计算、边缘计算等新技术发展迅速,将使国家数字化转型加快发展。典型数字化转型一般要经历四个阶段。

1.基础信息化。此阶段,将通过宽带、“互联网+”、无线网络建设,带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过往十年,中国的网络设施和数字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全球领先,数字经济活力彰显。

2.应用数字化阶段。重点推进政务数字化,并选择优势行业推动数字化转型。此阶段转型的关键是政府转型先行、部分行业领先。全面推动政务数字化转型,并从国家产业和企业基础出发,择优推动经济占比高、增长潜力大的行业数字化,全面推动民生领域(教育、医疗)数字化转型。转型关键举措有打造普惠数字社区——公共服务、教育、健康、商业等;将数字素养纳入各级教育课程,发展在线教育;创建国家数字知识中心;整合健康信息系统,促进健康应用等。

3.全面系统化阶段。国家牵引各行各业形成平台化、系统化、智能化的发展。主要举措有:发展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先进技术形成数字产业;规划医疗、农业、交通、太空、工业、能源电力、教育、媒体、公共管理及安全等战略核心领域;政府牵头协同发展,建立工业4.0平台。

4.智慧生态化阶段。以数字理念规划国家战略并兼顾包容与均衡发展,通过AI、数字孪生、物联网等新技术促进智慧金融、智慧农业、智慧能源、智慧零售、智慧制造等商业经济发展。

随着半导体、通信、云计算、AI的普及和发展应用,ICT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核心驱动力,新兴技术与经济社会融合产生巨大贡献,是否采用新技术将导致经济发展“大分流”。

5G作为支撑经济社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新型基础设施。一方面,5G建设将进一步刺激上游生产制造环节及操作系统、云平台、系统集成等软件信息服务环节;另一方面,5G网络基础设施的完善将带动下游个人信息消费和5G与垂直行业融合应用快速发展。5G在稳投资、促消费、助升级、培植经济发展新动能等方面潜力巨大,是数字经济时代的重要基础和驱动力,是新基建的领头羊。

三、人才需求

5G的广泛应用,一方面将提升企业产出效率,削减社会原有工作岗位,另一方面又将创造大量具有高知识含量的就业机会,还将通过产业关联效应带动间接就业。由于5G是一个高科技的交叉领域,对从业人员的综合能力要求比较高,涉及移动通信技术、网络规划与设计、网络云化能力、大数据和AI技术、行业解决方案等能力,以应对5G多端点、多场景的应用要求,增强从业者智能化、自动化的运维能力,降低运营商的运维成本,并针对不同垂直领域的诉求,指定个性化的用户问题解决方案。5G领域的十大核心职能的人才需求大多都具有互联网行业和电信行业的属性。

新基建和数字化转型时代背景下,需要的不仅仅是技术类人才,未来市场上需要更多能将设计思维、业务场景和ICT专业能力相结合的T型复合人才,尤其是在垂直行业领域深度应用最新的数字化技术的跨界人才。他们既需要掌握数字化思维,又需要精通本行业内的商业运作模式和流程。因此,熟悉业务场景、具备用户体验设计思维的创新型复合人才将成为各行业人才市场的新宠,以帮助组织建立跨界能力,灵活应对不确定下的挑战,实现长久商业价值。

四、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教育在经历了从零开始到占据高等教育体系“半壁江山”、从“示范”到“优质”和从“层次”到“类型”的三个阶段后,已经迈进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与此同时,中国经济社会进入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新时代、新技术、新业态对高职教育发展带来了新挑战。在当前信息通信产业发展迅猛的时期,紧跟5G时代发展浪潮,贴近行业企业就业需求和岗位,探索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输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质量复合型人才,成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关键。

接下来,本文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探索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模式,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进行实践。

1.德育为先,把思想政治教育之“盐”融入专业课程之“汤”,建成“5G专业课程思政案例库”,形成课程思政体系,给学生输送“营养靓汤”。

在大思政的发展格局下,注重显性育人(思政课程)和隐性育人(课程思政)协同,提出“强化、浸润、体验、养成”的德育养成模式,推进实施正容、正言、正行、正心、正人的“五正”教育,确立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方向。

立足强化、重视浸润、强调体验、力促养成,坚持对学生行为规范按照“正容、正言、正行、正心、正人”要求,寓教于乐,创新德育实践模式,润物无声,让行为规范的自觉意识融入学生的生活,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引以为鉴,时常对照,不断提升。

2.根据目标管理的SMART原则,形成学校、二级学院、学生三级目标链,完善质量标准体系,制定个性化学业发展规划,建立内外互动的多元主体参与的质量监管评价机制,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德国政府将适应未来发展、着眼于技术创新、终身持续教育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目标。德国职业教育显著的特点是其人才培养能高度契合企业需要,这与其紧密联系企业以生产为导向的培养模式密不可分,而在培养中将企业质量标准与学校教育相对接,将总体培养分解为不同的质量标准,从而保证了德国职业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

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反映了国际上质量管理、质量保证的运行规则和一般规律。在高校推行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更有利于借鉴、学习国外著名大学的先进办学模式和管理经验,为我国培养出高素质、高品质的人才“产品”。ISO质量管理标准最初源于制造业,经过不断改进,已经成为广泛适用于各行各业的通用性标准。在9001体系标准中,“产品”是经过设计、制造、销售服务等过程的结果。对于高等教育业来讲,“产品”——人才则是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等过程的结果。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是高校在社会上是否具有竞争力的焦点。高职院校在借鉴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必须结合高职院校的特征及本校的具体情况,建立一个适合自己的完善的教育质量管理体系,在实施过程中还要不断地调整和改进,才能使质量管理体系得以有效运行,进一步提高管理的有效性。

因此,基于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有效利用《悉尼协议》,结合高职院校实际,完善教育质量评价机制的指标,并采用自我评价和外部权威机构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才能使得职业院校5G专业内涵建设和教育质量得到提升和改善[3]。

3.“书、课、岗、证、赛”融合是指以岗定课,课证融合,书证融通、证赛互补,课赛互促,目的是构建既有利于学生发展,又有利于学生习的职业知识和技能的课程体系内容,实现专业性、职业性和技能性的和谐统一。

针对本专业的职业岗位和新基建加速建设过程中社会所紧缺的相关岗位,根据岗位技能要求,深化产教融合,通过校企共同设计和实施课程体系,既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各类需求,又能保障高职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提质和培优相互促进。根据《职教20条》倡导使用工作手册式教材,5G专业人才培养将根据国情、企业行情和我校校情学情,融合AI、物联网、云计算等数字化新技术、新技能和新要求,积极开发对应的工作手册式教材或新型活页式教材,提高教材的實操性、实用性和可持续发展性,为“书、课、岗、证、赛”融通提供技术文本支撑。

课是获取证的保障,证是对课质量的评价,牢牢把握住学历课程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课程的逻辑关系、能力递进层次的关系,进一步开发课证融合的模块化课程体系。1+X证书制度是“职教20条”的重要改革部署,将1+X证书制度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推进“1”和“X”的有机衔接,依据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把职业技能模块内容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有机结合,重构课程体系与教材,优化教学内容,统筹教学组织与实施,深化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是提升5G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

除此之外,5G基站建设作为新基建七大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领域,5G基站建设与维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初级、中级、高级)和相关行业企业类认证证书也可作为“课”“证”融合的模块化课程体系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于“冰山模型”,以新基建加速推进过程中所需的新时代工匠精神培育为目标指向,以显性素质和隐性素质交织融合、协同发展为轴心,依照5G专业课程体系提质培优的目标,建立“课赛标准融通→课赛内容融通→课赛技能训练策略融通→课赛训练体系融通”轴心一体化课程体系。“课赛”融通路径中轴心的设计着眼于整个素质冰山,结合专业和职业岗位特点,提取出细化的、明确的显性素质和隐性素质的培养指标,使工匠精神由抽象化到具体化和可操作化,便于教师在课堂中实施与落实。环绕轴心的四个实施环节紧扣课程要素,从“课赛”标准、“课赛”内容、“课赛”技能训练策略到“课赛”训练体系全方位进行“课赛”融通,形成一体化工匠型人才培养路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助力国家新基建事业高质量发展。

4.建设开放型、共享型、智慧型实训基地,开展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兴办产业学院、行业学院,以产业学院为载体,促进知行合一、育训结合,深化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改革。

产业学院是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新型组织形态,培养出来的毕业生真正契合行业产业需求。5G技术专业落实职业学校并举实施学历教育与培训的法定职责,以新时代工匠学院(5G技术)为载体,整合校企资源,降低学校办学成本和企业人才培养成本,培养更多符合行业企业实际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通过对当前新基建和数字化转型时代背景的深入分析和调研,了解了当前信息通信產业的人才需求,为了能够培养出更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毕业生,对于5G专业的人才培养做了深入思考,提出四种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具体路径,接下来将在教育教学中进行实践。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