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2022年第12期·乡村振兴下“蔬菜栽培学”课程模式的探索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22/6/16 11:54:22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第12期

王廷芹 杨荣超

[关键词] 乡村振兴;蔬菜栽培学;新农科

[基金项目] 教育部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GDOU2014041204);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GDOU2013040301);广东省一流专业建设点-园艺;广东省植物生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东海洋大学教改项目(XJG201674)

[作者简介] 王廷芹(1977—),女,山东惠民人,博士,广东海洋大学滨海农业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蔬菜栽培生理研究;杨荣超(1979—),男,山东德州人,博士,广东海洋大学滨海农业学院讲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番茄育种工作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12-0141-04 [收稿日期] 2021-08-05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在不断改变。近年来,美丽乡村和现代化农村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不能忽视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文明程度的提高。园艺产业在农业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蔬菜是老百姓餐桌上重要的副食品,优质、安全的蔬菜一方面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我国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优势。近年来,城市周边大型蔬菜基地及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迅猛,对园艺专业的人才需求量不断上升,特别是掌握“蔬菜栽培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了解蔬菜栽培发展前沿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可在园艺相关领域的相关企业从事植物生产类专业技术的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等工作,实践技能较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更是供不应求。掌握蔬菜栽培技术在园艺专业的职业能力中占有重要地位,对本门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就业情况。培养出的学生要能够做到:(1)掌握蔬菜生产相关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成为社会主义新产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2)熟悉蔬菜产业生产现状和发展趋势,胜任蔬菜产业相关的经营管理等工作;(3)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

园艺专业是我校农业学科的老牌专业,2021年正式成立园艺系,多年来为广东省园艺产业发展储备园艺人才,为广东省经济乃至全国农业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湛江地处祖国大陆最南端,冬季有着南菜北运的天然优势。“蔬菜栽培学”作为我校园艺专业的专业课之一,包括理论课、实验课和实习,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培养蔬菜种植方面专业人才,可为地方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毕业生在农业局、蔬菜基地等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我校面向现代园艺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围绕学生创新能力及实践技能综合提升的需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科学文化素养和扎实的生物学基础,适应新农科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

蔬菜专业化种植教育,过去一直是学生在教师带领下,按照要求进行种植,包括种植种类、种植品种、种植模式,学生按教师的要求去种植管理蔬菜基地。这种较为传统的实习方法虽有它的可取之处,但效率不是很高。第一,学生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缺少独立分析能力,不知道如何去安排蔬菜种植,不能自己规划,更不具有社会竞争力。教师先在课堂上讲理论,理论课程穿插实验课,根据课程进度安排蔬菜基地实习,虽然较连贯、系统、全面,但灵活应变实践性有待提高,遇到具体问题如何解决和分析的能力需进一步加强。第二,理论和实践操作时间脱节。由于第六学期各种专业课程安排较多,每门课都有实验和实习,所以不能完全按照某门课程要求进行排课,往往是这星期讲理论,要到下星期或几个星期后才做实验,理论和实践不能及时衔接。第三,只注重技术而不注重经营管理。据调查,一些农场企业对于招收的园艺毕业生,不仅要求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和技术,通常还要求具有管理技能,能进行园区种植规划、人员招聘,人员培训、人员管理等,既要懂生产会管理,还会销售,所以对毕业生的要求不只是一个农业工人,更是个全面发展的农业管理人员。第四,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不够。

对现有“蔬菜栽培学”课程进行了整合,在原有《蔬菜栽培总论》(南方本)和《蔬菜栽培各论》(南方本)两本教材的基础上,以“立足当地、与时俱进”为原则,结合蔬菜生产的实际情况,以及当地气候特点和市場消费特点,选择教材中基本理论知识,进行归纳整合,删除部分陈旧过时的内容,增加诸如无公害蔬菜栽培、稀特蔬菜栽培等内容。选用最新版教材《蔬菜栽培学》(南方本)第4版,并参考传统经典教材,根据当地春季低温弱光,夏季高温暴雨台风频繁等特点,在春夏季做好瓜类、豆类种植,秋冬季做好茄果类、薯芋类种植。增加目前最新蔬菜品种、最新栽培技术,如水肥一体化、无土栽培,详细介绍当地蔬菜栽培品种的特点特性。紧跟时代发展,结合目前智慧农业发展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引入相关最新期刊文献,让学生了解每种蔬菜最新研究进展,掌握科学前沿,为他们踏上工作岗位和考研提供参考。与此同时,着手“蔬菜栽培学”课程教学网站的建设。

“蔬菜栽培学”开课时学生已经有了一定农业基础,先期已经学习“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土壤肥料学”“植物营养学”等课程。研究蔬菜生长发育的规律、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对应的栽培和管理,实习蔬菜优质、高产周年供应,这是“蔬菜栽培学”课程的主要任务。教师根据教材目录介绍蔬菜的共同特点、蔬菜种类、每个种类特性、生长习性、分布区域等;然后选择一种栽培面积较大、消费较广的代表蔬菜种类进行介绍,主要介绍其类型、起源、主要品种、栽培技术、生理性障碍与克服,主要病虫害等。课本内容永远无法跟上时代的发展,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大家提供了快速获取知识的渠道。在讲授课本基本内容的同时,需要及时补充蔬菜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国内国外发展现状等。利用一切机会参加相关会议和业务学习,用照片或视频的方式,将新知识带回来传达给学生。搜集新闻、电视相关农业节目,带领学生了解最新产业动向。为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学生负责一个章节,每个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蔬菜种类或曾经参与过的蔬菜种植种类,结合自己家乡蔬菜种植特色,避免选择教师已经讲解过的蔬菜种类,查找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制作PPT,每个人进行限时汇报。汇报结束,教师对学生的PPT制作情况、汇报过程、汇报内容进行点评等,通过汇报和点评,全班讨论。为学生以后在其他课程汇报或者以后的工作积累经验。汇报完毕,全班学生对其进行评分,取平均分作为平时成绩的重要参考,这样可有效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PPT制作过程中,拓宽知识面,了解课外知识,其他同学也能学到更多的知识,通过讨论对某些知识点有了更多的理解和认识。通过翻转课堂教学,让学生学会对知识进整理归纳总结,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2]。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网络慕课资源,可在MOOC教学过程中与课堂教学进行取长补短,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提升整个课程的教学质量[3]。对学生进行多渠道多元化培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让学生具备专业情怀,培养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专业人才。通过课本基本知识讲解、网络知识补充、学生汇报、慕课学习等多种方式和渠道,使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更宽广的视野。B2A05D16-9529-47CE-A89C-D2ED52D7BCAE

在實践教学上,推出了“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即任课教师、学生和生产(或教学、科研项目)结为一体,学生从课堂到课外,从生产、管理到销售,全程参与整个蔬菜生产管理,根据课堂理论课教学,进行蔬菜栽培技术专业技能训练。教师既负责理论授课又指导实践教学。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设置组长一名。学生分组种植过程中,每组在本校实习基地自主选择3种以上适合当季的蔬菜种类和品种,组长安排组员对蔬菜栽培过程的定植、浇水、追肥、中耕、除草、病虫害防治、搭架、绑蔓、整枝、打杈、摘心、摘叶、生长调节剂的应用、疏花疏果、采收等生产环节进行实践操作,增加学生实际动手的机会。教师不定期检查种植情况,指导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后对每组种植蔬菜种类、整齐度、病虫害防治、杂草处理、蔬菜长势等进行讲评打分,作为实习成绩的重要参考。收获的蔬菜可以保鲜打包销售给学校教职工,收入作为每一组的种植奖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每个小组相当于一个小公司团队,组长负责总策划,根据种植任务、管理措施、包装、销售等环节分配任务,并记录整个生产管理过程以及在种植过程出现的问题、解决措施。采收时,做好包装,在学校范围内对教职工进行销售,收入归小组成员所有。最后每个小组分别汇报整个过程的经验、教训,对每个团队的销售额进行排名,分享销售心得。我们在理论课设计的过程中,根据生产季节安排理论授课内容,尽可能地使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做到课堂上讲什么,基地里就种什么,实习就做什么;当季气候特点容易发生什么病虫害,结合之前的“植物保护学”课程及时做好预警和防治。

实践教学过程中,除了基地种植实践,另外安排学生外出到实习单位的蔬菜基地实地参观,与实习基地专业人员进行座谈交流,由基地技术人员介绍基地特有的种植模式,了解蔬菜的栽培种类、栽培面积、栽培形式、茬口安排、产量、产值、效益、市场及销售等蔬菜生产基本情况,了解栽培的主要蔬菜如黄瓜、西葫芦、番茄的栽培技术及栽培经验,调查主要病虫害的症状及其发生条件和防治方法,并要求学生完成详细的调查报告[3]。

利用本校教师育种基地资源,参观、学习、认识番茄不同类型、番茄种植、病虫害防治、搭架管理等情况,并请相关教师做重点栽培讲解,结合理论课,思考如何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问题。介绍教师最新科研成果,番茄在国内外的发展动向和发展趋势。到本校教师的番薯基地学习番薯栽培管理、水肥一体化管理措施等,由专业教师讲解番薯全国种植情况、主要栽培类型品种、番薯种植存在的问题等。到湛江东海岛沿海乡镇参观学习针对台风采取的瓜果类蔬菜特殊搭架形式,南方地区蔬菜生产存在哪些气候障碍,存在哪些问题,采取哪些对策应对这些障碍以及如何解决南方高温潮湿情况下的病虫害。参观当地大型莲藕种植基地,了解莲藕与鱼种养结合提高产值的模式以及莲藕加工产品,智慧农业发展等。参观雷州半岛南菜北运基地。南方冬天温暖,辣椒、番茄、番薯、马铃薯等蔬菜特别适合在华南种植,补充北方冬季露地蔬菜短缺。以广东省湛江市为核心,周边各扩150公里,包括广东的阳江市、茂名市,广西的玉林市、钦州市、北海市,以及整个海南省,地理上称为北部湾。每年从湛江市运出的蔬菜和水果超过500万吨,是名副其实的南菜中心。带领学生到雷州半岛了解南菜北运情况,了解湛江地区蔬菜在全国的重要性。“蔬菜栽培学”形成自己独特的课程体系,课程组全体成员一方面做好教学工作,一方面外出学习调研。因地制宜,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从教学内容选择、编排,到课件的制作、实验实习内容与方式,以及考核标准、实践基地建设各个方面,精益求精,力求将“蔬菜栽培学”这门课程建设成为精品课程。

根据本课程的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强化了实践环节。通过课堂讨论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能吃苦、能创业、能安心的“三农”人才,制定了更加适应社会需求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教学模式。进入新时代,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发展理念,为培养社会需要的园艺学科专业综合型人才,推进我国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蔬菜栽培学”课程结合国内一流大学建设目标,适应新农科发展需要,培养高素质农科人才,为建设美丽乡村、国家生态文明做出贡献[4]。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