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2022年第10期·“医学遗传学”课程思政的实施策略与效果评估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22/6/20 13:28:22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第10期

贾利云 贺颖

[关键词] 医学遗传学;课程思政;效果评估

[中图分类号] R39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10-0137-04 [收稿日期] 2021-06-2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医学遗传学”是一门探讨疾病发生的遗传学机制,以及应用遗传学原理和技术进行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学科。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基于人类基因组的医学研究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疾病基因或易感基因被发现;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交互作用成为绝大多数疾病的发病机制;遗传调控机制(尤其是表观遗传学领域)的不断发展使药物靶向治疗更加精准;相关技术的进步使许多疾病的预测、诊断和治疗逐步成为现实;相应的,一些遗传伦理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例如:如何防止基因缺陷造成的基因歧视问题;夫妇决定生育的自主权与被堕胎的异常胎儿、残疾人的生命权之间的矛盾;医生是否应该替患者保守遗传信息秘密,而这些信息对其自身及其子女的健康都有好处,即亲属的知情权等[2]。如何正确处理这些问题是当前从事临床遗传学专业的医生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因此“医学遗传学”课程思政刻不容缓,我们在郑州大学医学各专业本科生及研究生中开展了“医学遗传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传授遗传病从亲代传递至子代的特点和规律、起源和发生、病理机制、病变过程及遗传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等医学遗传学知识。

2.能力目标:培养医学研究生运用遗传学的原理和方法探究遗传病发病分子机制的科研能力;培养临床医学本科生遗传病的诊断、治疗和遗传咨询等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3.育人目标(价值目标):加强医德医风教育,着力培养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注重加强医者仁心教育,在培养精湛医术的同时,教育引导学生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尊重患者、善于沟通,提升综合素养和人文修养,做党和国家信赖的好医生。

二、实施策略

为了更加有效地进行课程思政,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为此,我系教师积极参加课程思政培训会,如2020年郑州大学课程思政建设推进会和全国医学院校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施研修班,通过学习兄弟院校医学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经验,我系教师对专业课为什么要“思政”,以及医学专业课程思政的特殊性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对“医学遗传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构建思路更加清晰。其次,通过集体备课讨论并确定每一章节的思想政治映射点及可融入之处,并对原有的教案进行了优化,加入了相应的思政元素。

采用线上加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我系全体教师通过共同努力,于2019年顺利完成了“医学遗传学”的慕课制作,并顺利在校内SPOC及中国大学慕课平台开放。要求学生课前通过线上慕课资源提前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以把课堂时间留给重难点知识的讲解,并采取案例引入、雨课堂测试、学生互动及翻转课堂等教学形式。在授课过程中适时融入思政元素,例如,在概论部分,引入钟南山院士的名言:“选择医学可能是偶然,但你一旦选择了,就必须用一生的忠诚和热情去对待它。”以此加强学生对医学职业的热爱;在讲解核基因及其表达与调控时引入中国人类基因组计划,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自豪感、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在讲解血浆蛋白病时,引入每年的4月17日为“世界血友病日”,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在讲解酶蛋白病时,引入杜传书教授致力于“蚕豆病”病因及发病机理的研究故事,激励学生勇于创新、开拓进取;在遗传病的预防中,融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孙莹璞教授团队发明了染色体平衡易位阻断技术的事例,引导学生发扬实事求是、坚持不懈、精益求精的科研精神;在讲解多基因遗传病时,引入2019年7月2日,加州大学付向东教授实名举报中科院上海神经所杨辉重复其实验却未告知并抢发文章(帕金森病相关研究)的事件,引起学生对科研诚信的重视。

课后,通过微信群向学生推送与遗传疾病相关的节目,如“人间世”“生门”等,学生通过观看电视节目,培养人文关怀、同理心、同情心、尊重意识、爱与感恩意识;通过布置作业,如论文写作“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科研诚信问题及科研过程中遇到的挫折”,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和生命教育。另外,组织学生进行线上或线下学习与讨论;通过手机移动端或雨课堂发布问题,学生利用教学资源自主预习并讨论;通过对学生线上线下学习情况进行考核与评价,加强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教育。

三、效果评估

(一)问卷调查

此次,共有579人参与问卷调查,其中研究生33人,本科生546人(大二65人,大三481人)。有42.14%的学生表示“了解课程思政”,33.68%的学生表示“知道一些”,24.18%的学生表示“不了解”;喜欢老师在课堂上讲解遗传学家的故事、社会热点及科技前沿的学生占78.58%,“一般”态度的学生占18.48%,“不喜欢”的学生占2.94%;有94.99%的学生认为遗传学家故事、社会热点及科技前沿对于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有影响和启发作用;92.57%的学生認为课堂上讲解遗传学家故事、社会热点及科技前沿的授课形式有助于自己对本学科前沿发展的了解;95.16%的学生认为这种授课形式有助于自己对我国在相关学科领域的发展及所做贡献增加了解,同时增加自己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95.34%的学生认为这种授课形式有助于增加他们对医学遗传学对国家未来发展意义的了解程度;90.85%的学生表示通过医学遗传学的学习,自己以后会更加关心关爱病人;对于这门课程,学生认为对其价值观影响较大的授课形式有:理论知识82.04%,案例故事90.85%,课堂活动48.36%,同学分享30.4%,教师点评43.01%,慕课学习28.84%,课堂讨论32.64%。学生表示通过对医学遗传学的学习,得到很多收获,如尊重生命、敬畏生命90.16%,生命平等78.41%,资源共享、合作交流66.49%,关心关爱病人72.19%,伦理道德79.97%,民族自信、文化自信52.5%,科研兴趣59.41%,健康生活57.17%,科研诚信49.74%,探索创新49.57%。98.1%的学生对“医学遗传学”的授课方式持满意态度。

(二)论文写作

除问卷调查外,我们还以论文写作的形式考查了课程思政的效果。例如,对于“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科研诚信问题”“翟天临事件”“湖南大学刘梦洁事件”“小学生发表论文事件”等学生普遍关注的话题,学生认为这些事件犹如在国内学术界投掷的一枚枚“炸弹”,将埋藏在深层的学术不端问题暴露在大众面前。学生在论文中写道:“科研探索的过程就好像是摩天大楼的修建,论文中涉及的每一个数据、每一个实验结果,都是构成这座大楼的砖瓦,若存在科研诚信问题,将拷贝、造假的数据和实验结果抽离后,那么不管这座摩天大楼多么雄伟、华丽,它都将轰然倒塌。科研是追求真理、探索真理、阐释真理的过程,绝对不允许掺杂任何虚假,不论是出于什么目的,都绝对不允许科研诚信问题的出现!”

又如,对于“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科研过程中遇到的挫折”话题,不少学生引入了大连理工大学化工院一位研究生在实验室自杀的事件,在这个事件中,不仅涉及了学生对自身价值的认定,同时还涉及了如何面对科研过程中的挫折(延期毕业),最贴近学生的生活,因此给学生内心带来了很大的心灵触动。学生在论文中写道:“科研一途,历来就是艰辛无比,付出还不一定就能收获成果也是常事。没有谁的科研道路会是一帆风顺,磕磕绊绊的摸索前行,这是每个科研人都要经历之事。挫折不可怕,失败也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从此一蹶不振。我们要学会的是从这些失败中寻找线索,溯本求源,发现失败的原因也是一种收获,每一次的失败都是对我们的一次磨砺,让我们能在下次实验中避免类似错误的发生。而且,有时候的一次科研挫折,可能会让你就此发现一片新大陆。阳光总在风雨后!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一路的磕磕绊绊后,你的科研之路总会回赠予你丰硕的回报!”

学生的论文反映了他们对科研造假的鄙视和憎恨,以及对造假给我国科技发展带来危害的担忧,每位学生都拥有正确的科研诚信观;此外,相信学生已经做好了探索真理、迎接科研挑战、勇于面对科研挫折的心理准备!

(三)案例教学

与此同时,组织“医学遗传学”案例教学,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分析案例、制作PPT,然后走上讲台,以教学形式呈现。在21三体综合征案例分析中,有的学生通过视频展示了People with Down syndrome can live a happy life. Together we can make it possible. Everyone has the right to be happy;在溶酶体贮积病的案例讨论中,学生写道:“每年的7.26都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并不能成为情侣们约会的好理由,也不是商家促销买买买的好日子,但对于世界上一小部分人来说,这个日子对它们有着特殊含义,那就是世界戈谢病日,希望更多人能了解这个罕见的疾病,爱宝宝,给他们的人生关键词,不是戈谢病,而是健康和幸福”;在亨廷顿舞蹈病的案例分析中,学生引入了中国科学家领衔的国际研究团队首次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和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成功培育出世界首例亨廷顿舞蹈症基因敲入猪的相关研究成果Expression of Huntingtons disease protein results in apoptotic neurons in the brains of cloned transgenic pigs;在单纯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案例分析中,学生引入了19岁患者的内心独白:“我感恩活着的每一天,虽然从小到大都不敢穿白色衣服,因为极其轻微的摩擦,也会导致皮肤生水疱甚至溃烂而浸出血水,但是能够活着就已经是上帝给我最大的恩赐!”在遗传病诊断与治疗的案例讨论中,学生引入了贺建奎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并从必要性、风险性、合法性、责任性和道德伦理性等方面分析了基因编辑婴儿的不合理性和违法性。

问卷调查的结果、论文写作的内容及案例教学的呈现,体现了郑州大学的医学生敬佑生命、人文关爱的医者仁心,使命担当、四个自信的家国情怀,以及生命伦理、道德底线的职业操守,充分说明“医学遗传学”課程思政是必要的,实施方法是可行并且有效的!

四、反思与展望

医学是不断向前发展的,这就要求我们要根据课程内容的更新适时更新思政元素。同样,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会不断涌现出新的事件和人物,往往这些事件或人物对学生的影响力更大,是更好的课程思政素材,因此,这就需要各位教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及时为课程思政注入“新鲜血液”。如在新冠肺炎阻击战中的思政元素有:团结一心、四个自信、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使命担当、家国情怀、冲在疫情最前方;医者初心、闻召而动、数万白衣同袍逆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血肉之躯坚守一线;人文关爱、医者仁心、用爱救援与呵护;攻坚克难、勇于挑战、科学家与时间赛跑。在疫情中所涌现出的英雄人物,如钟南山、李兰娟、陈薇、张伯礼等,都是医学生学习的榜样[3]。课程是思想政治的重要载体,教师是立德树人和推进思想政治课程建设的主体。作为重要专业基础课的主讲教师,首先,教师在思想上要认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并不断学习,提高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价值引导;其次,要深入挖掘“医学遗传学”中的思政元素,通过设计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和课后活动中,丰富教学内容,发挥专业课在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实现上的作用;最后,如何不断创新课程思政的形式,使教学更有效地寓道于教、寓德于教,也是教师面临的挑战和需要不断思考的课题[4]。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对医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提出了具体建议:要在课程教学中注重加强医德医风教育,着力培养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注重加强医者仁心教育,在培养精湛医术的同时,教育引导学生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尊重患者,善于沟通,提升综合素养和人文修养,提升依法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做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医生[5]。我们将根据这一指导,继续深入推进“医学遗传学”课程思政建设,继续挖掘“医学遗传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精心设计课程,不断创新,以更好的形式将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无缝衔接,为服务国家社会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社会责任、职业素养和奉献精神的新型医学人才。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