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2022年第16期·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教育模式改革探究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22/7/1 10:14:44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第16期

王洁 朱伊娜 家常亮 肖良 朱仁心

[关键词] 预防医学;教育模式改革;新冠肺炎疫情

[基金项目] 2020年度军队重点学科专业建设项目“核生化防护”(HL20JD0902);2020年度海军党委机动财力支持重点学科专业建设项目“军事医学(预防医学)”(HL20HJ0303)

[作者简介] 王 洁(2000—),女,山东烟台人,海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2018级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研究方向为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朱伊娜(1994—),女,浙江义乌人,海军军医大学海军医学系助教,主要从事环境卫生学研究;朱仁心(1966—),男,江苏连云港人,硕士,海军军医大学海军医学系教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预防医学教育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16-0064-04 [收稿日期] 2021-07-28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在这场艰难的抗疫战中,预防医学在新冠肺炎病毒的预防和控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此次公共卫生事件也使我们反思现有的公共卫生体系及预防医学人才培养等存在的系统性问题。本文将对预防医学教育的现况、当前存在的问题及教育模式改革的措施展开讨论。

一、预防医学简介

预防医学是研究社会人群健康和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本质与规律,探讨内外环境及社会活动对人类健康和疾病的影响,制订预防、控制、消灭疾病发生和流行的对策,着眼于优化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提高人类生命价值的科学与技术。

现代预防医学是建立在社会生态学理论基础上,有效结合临床医学技术,面对整个人群,广泛采用现代科学技术,从多个角度全社会参与的系统性健康促进工程,借助当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最新成就,多种学科相互交叉、渗透、融和迅速发展的学科[1]。

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的不同之处在于预防医学是以人群为对象,而不是仅限于以个体为对象。医学发展的趋势之一,是从个体医学发展到群体医学,今天许多医学问题得以解决,不可能离开群体和群体医学方法。

二、预防医学的发展趋势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卫生需要不可忽视。现阶段,医学模式在逐渐发生变化,由原来的生理治疗转向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人们正在从根本上意识到预防医学的重要性[2]。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的保健意识逐渐增强,不仅要求疾病得到有效救治,同时还需要懂得预防疾病的知识,从而降低疾病的发生率,这就要求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相结合,并且该种结合已经成为医学进步的必然选择。

三、预防医学的人才培养目标

1.具有分析影响人群健康的各种因素和疾病流行规律,制定预防疾病和增进人群健康措施与计划的基本能力。

2.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

3.熟悉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技术,熟悉健康教育工作。

4.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计算机应用及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四、目前我国预防医学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

我国预防医学教育的模式主要以传统的“灌输式”课堂教育为主,偏重于生物医学知识的传授,学生对专业缺乏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且传统教育下的学生多是抱着修完学分的态度开展学习活动,这对实际技能和知识的学习会产生不利影响,会让疾病预防事业的发展停滞不前。本科阶段是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然而,传统的“填鸭式”教学难以激发学生科研创新的热情,导致其科研意识缺乏。且医学本科生学习任务繁重,课余时间少,进行科研的时间有限且分散,不利于对本科生科研能力的系统培养。

同时还存在课程设置不够合理的问题。预防医学不少教学内容,学生在其他课程中学习过,有些内容还在各种传播媒体上进行了介绍。预防医学应在努力探索与其他课程之间连接点的同时应重新篩选,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或探索重复主题的侧重点,应着重介绍相同主题下有关群体健康及其预防的方法与手段,教师在授课前应从教材出发,了解学生所用系列教材的重复内容,有机地补充调整教学内容,并围绕预防进行方法学的传授[3]。

除此之外,预防医学教育体系还存在教育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在教育体系中,通过教学引导预防医学学生逐渐掌握疾病预防相关知识,其所使用的教材多以全国统编规划的预防医学、流行病学、“三大卫生”为主要选择。但从实际情况来看,预防医学的教育并没有与实践需求结合在一起,学生多以学习理论知识为主,很少有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生活中的机会,使得他们在接受教育过程中脱离实际,通过这种方式教育出来的预防医学的人才,显然无法适应社会和现代医学发展要求。

调查表明,影响预防医学学生学习效果的因素为学习动机不足、课程难度系数大、教学趣味性不够、专业联系不密切及案例使用少等[4]。同时存在预防医学专业课教学课时较少,学生课堂负担较重,见习、实习环节薄弱等问题。因此,改革目前的预防医学教育模式已成为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

五、解决当前预防医学教育模式存在问题的措施

(一)利用PBL教学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PBL教学法即“以问题为基础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教学模式,它最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Case Western Reserve大学的医学教育,在60年代被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医学院正式应用于医学教学实践[5]。PBL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主要通过预先创设一种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分析,通过研究提出解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问题的解决者,而教师仅仅是学习的帮助者,主要任务是激发学生思考,促使学生积极参与。PBL课程模式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除此之外,在PBL教学模式下,学生自己查阅资料,锻炼了学生的文献检索技能,对于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E5C04FCF-3DE6-4A71-B572-B02AD1A9241E

(二)采用案例讨论和参与式教学

在教学中釆用案例讨论和参与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釆用典型案例,例如目前流行的新冠肺炎等,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要求各小组写出案例调查分析及处理方案,进行汇报,老师给予点评和总结。还可以组织学生就预防医学课程的某些热点进行参与式课堂教学,学生查阅大量文献,制作图文并茂的课件,在课堂上采取互动参与方式讲授,在深化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三)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

课外实践调查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及与人沟通交流能力的良好途径。为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可以开展课外实践教学如“第二课堂”、学生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学生参与教师科研活动等,并将其纳入学生课外实践学分[6]。除此之外,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到社区、工厂进行相关的实践调查。

加强学生的实践技能训练:通过预防医学教授对学生进行培训,内容包括:科研设计和讨论、人群流行病调查方法、人群健康评价方法及注意事项。然后在带教教师的指导下,查阅文献资料、课题设计、熟悉方法、实验室准备、预调查等;再进行课题现场调查、收集数据等,最后整理、分析数据、撰写论文,最后参加论文答辩。预防医学实践可以使学生掌握必要的预防医学技能,特别是实践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从课题设计到课题完成,从数据收集到统计分析,从现场调查到实验室测定,从查阅文献到论文撰写,学生们以课题的形式参与全过程,使学生们不仅全面了解预防医学的作用,更培养了其预防医学的技能和综合能力[7]。

(四)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使用多媒体技术、网上教学资源等。学生可以从多种渠道获取知识、拓宽知识面、增加学习兴趣。同时,将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以生动的形式展现,并突出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可以增加趣味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将课堂延伸,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学习,可以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比如可以依托预防医学精品课程,构建预防医学教育大平台。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课程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素质培养的重要载体,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专业建设、学科建设的基础,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的推出大大加强了各院校之间的交流,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共享优质教学资源,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网上课件、教学影像、教学计划、课后练习题的交流,使大家相互之间有了一个参考、观摩、交流的机会,拉近相互的距离;网上论坛的开放,使师生之间有了随时交流的平台;在线讲课、在线答疑使远程教学得以实现,也使得各院校之间都有机会聆听名师的直接讲授,感受大家的风范,使教学过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8]。

(五)本科生导师制

本科生导师制是目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新方式,也是本科生接触科研最直接的途径,通常从学生大二阶段开始实行。本科生导师针对本科生的专业学习情况及未来发展规划等方面进行辅导,帮助学生做好学业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导师同时指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和科研活动,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安排其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或完成辅助性工作,尽量使其在本科阶段系统接受科研能力训练。学生从查阅中英文文献做起,开题并设计小实验,动手完成简单的实验操作,完成资料的整理及小论文的撰写。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有助于学生夯实理论基础,拓宽视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不仅可以在实践过程中应用所学知识,还能锻炼学生发现问题、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9]。

(六)预防医学教育纳入职后教育

临床一线工作者须承担慢性病三级预防的重任。因此,把预防医学教育纳入职后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是可以保持教育的连贯性,提高医务工作者的职业素养;二是可以更好地传播健康相关知识,改变现有的因病就医模式,鼓励积极健康咨询及健康自我管理,以减轻疾病负担。除此之外,可以设立以临床医师为主体的预防医学继续教育课程,并同时设立预防医学继续教育和培训基地以为预防医学人才提供更优质的教育环境。

结语

综上,要从根本上解决预防医学教育体系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还需经过不断地改革和实践。新冠肺炎疫情这样巨大的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证明大力发展我国的公共卫生事业刻不容缓。因此,我国的医学教育界应在预防医学上投入更多的关注和支持,避免“重临床,轻预防”现象的发生,要让预防观念在全中国普及,尽量做到未病先防,在减少我国医疗事业压力的同时,改善人类的生活环境,为人类的健康生活提供无限可能。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