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2022年第13期·日常生活视域下研究生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路径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22/6/15 14:04:37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第13期

张丽 张和谐

[关键词] 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生活;认同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13-0153-04

日常生活作为研究生成长发展的基本场所,是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重要场域,更是研究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的重要基石。

一、日常生活是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根基与旨归

(一)日常生活是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发生根基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1](P525)马克思、恩格斯没有对日常生活进行专门的系统研究,理论中“生活”范畴确实在多重意义上使用,如生产生活、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等,但是不管是哪一种生活无不以日常生活为基础底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并根植于生活实践,反映出人们对日常生活的价值诉求和价值理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切实面向研究生日常生活,紧扣研究生的生活实际和成长需要,解答研究生的价值困惑,解决研究生的实际问题,促进研究生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可,增强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力和解释力,才能实现研究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才能为研究生提供价值引导和精神关照,引导研究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二)日常生活是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最终指向

只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研究生的日常生活有机统一起来,使其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转化为研究生日常生活中的理性认知和行为自觉,才能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落到实处发挥作用。指导引领研究生日常生活提升生活境界,构建更好的日常生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最终价值旨归。这意味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然指向客观的社会存在和“现实的人”,引领现实生活中的研究生个体思想观念,解决日常生活中研究生提出的价值困惑,激发现实中研究生群体的行为自觉,更好地提升研究生日常生活的质量与品位,实现美好生活和价值诉求。

二、日常生活中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实证分析

课题组于2020年10—11月面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石油大学、西安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四所陕西高校的硕士研究生,开展日常生活视域中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状况的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350份,回收有效问卷1183份。参与调查的学生,从年龄分布看,87.2%是95后,12.2%是90后;从年级看,72.7%是一年级硕士研究生,17.8%是二年级硕士研究生;从学科专业看,理工科、农科、人文科学分布均匀;从政治面貌看,党员硕士研究生约占1/3。

(一)日常生活中研究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

硕士研究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程度较高,但也存在不同方面的问题,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1.硕士研究生知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但是认知具有片面性和不平衡性。调查显示,90.2%的研究生知悉或部分知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参与调查研究生对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的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知悉的比例依次是47.3%、48.9%、53%,不清楚的比例依次是9.7%、8.2%、7.7%。可见,研究生对个人层面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熟悉程度高于国家层面与社会层面。

2.多数研究生充分认可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自己的发展关系密切。75.8%的硕士研究生认为应该认真学习和积极践行核心价值观;有78.6%的硕士研究生认为能够促使研究生坚定理想信念、成长成才;19%的硕士研究生认为对研究生的学习就业有一定意义。

3.调查显示,研究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途径多样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主要途径。对于核心价值观认知途径的问题,选择比例较高的依次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占比62.3%;校园网和其他媒体宣传占比14.8%;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占比13.1%;报纸期刊图书的系统阐述占比6.3%;教师、父母、同学、朋友的交流占比3.6%,这些都是强化研究生核心价值观认知认同不可忽视的重要途径。

(二)日常生活中研究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调查中,以日常生活为视角,从日常学习、日常消费、社会交往、网络生活几个方面深入调查研究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状况。

1.日常学习中的認同。调查显示,研究生以学业为重,学习态度端正,积极投入科研。对于“目前硕士研究生最迫切的需求”的问题,选择比例较高的三项依次是撰写发表论文顺利完成学业占比48.2%;深入实验研究取得学术成果占比28%;寻找适合自我的工作占比16.6%。超过半数以上的研究生每天投入学习和科研的时间在8个小时以上;22.5%的硕士研究生每天学习和科研的时间超过了9个小时。这展现了硕士研究生努力学习、积极探索、追求上进的精神风貌。部分研究生党支部定期开展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升研究生政治理论素养,坚定理想信念。

2.日常消费中的认同。调查表明,研究生量入为出理性消费,网购频率较高,购物不满意后能够维护自己的权益。2/3的研究生生活费来自研究生奖学金和父母供给,还有18.1%和11.4%的研究生分别通过课余兼职、获得奖助学金的方式来获取生活费用。调查显示,研究生月生活费金额主要集中在900~1500元之间,生活消费额度最大的三项依次是餐饮消费、学习投资、形象消费。79.2%研究生表示月生活费到月末有结余;27.1%的研究生表示有过向同学借款的经历,但都能够按时归还。89.8%的研究生更喜欢网络购物,网购不满意的情况下,85.1%的研究生选择7天无理由退换,3.6%的研究生选择寻求网购平台客服、工商局或消费者协会的帮助维护合法权益。19460551-D29E-4ED3-887A-10920B6333D9

3.社会交往中的认同。调查表明,研究生能与导师、同学友好相处,相互协作,积极配合疫情防控,恪守诚信,勇于担当。89.7%的硕士研究生表示能与舍友、导师友好相处,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在疫情防控中,有96.2%的硕士研究生能够自觉如实报告个人相关信息;89.6%的硕士研究生能够积极配合政府和社区的防控管理;62.8%的硕士研究生在社区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和疫情防控工作,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大局面前用实际行动展现了研究生的使命担当。

4.网络生活中的认同。研究生群体能够关心社会热点问题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自觉抵制错误社会思潮和错误言论,愿意成为新时代的建设者和开拓者。调查表明,26.9%的硕士研究生关注社会热点事件;22.3%的硕士研究生关注国家经济和科技发展成就;18.1%的硕士研究生关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较多;仅有2.7%的硕士研究生关注八卦娱乐信息较多。当错误的社会思潮和网络言论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悖时,72.3%硕士研究生表示会坚决抵制错误社会思潮和错误言论。在研究生与新时代的关系上,认为研究生是新时代的见证者,更是建设者、开拓者,并愿意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努力奋斗的硕士研究生占比达94.1%。充分反映了硕士研究生群体的社会责任感和勇于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使命感。

(三)日常生活中研究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存在的问题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欠缺精准性。20%左右的硕士研究生部分知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近5%的研究生只听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36.9%的硕士研究生知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两步走战略的部分内容,5.6%的硕士研究生不清楚“中国梦”“四个全面”“五位一体”的具体内容。这表明硕士研究生对核心价值观的理性认知还需要提高。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动力不足。调查表明研究生易于追求小我,在价值践行中缺乏动力和自觉性。对于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最大阻力问题,有51.2%的硕士研究生表示欠缺践行的机会和动力,理论认知和践行相分离;有18.5%的硕士研究生表示核心价值观没有融入实际生活,与研究生日常生活关联不大。反映出硕士研究生行为践行上滞后的现实情况。还有近5%的研究生为了完成论文和奖学金评定弄虚作假。

3.导师对研究生的价值引领作用发挥不够。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对于研究生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重要影响。27.6%的硕士研究生表示导师的价值观和科研精神、品德修养对自己价值观影响最大;7.5%的硕士研究生还把与导师友好相处作为当下自己最迫切的需求。现实生活中不少导师只关心学生的科研学习情况,对于学生的政治表现和思想状况关注不多,在研究生思想引领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方面重视不够。

4.高校研究生价值观教育载体有待丰富。调查中对于核心价值观教育最受研究生欢迎的方式和接受方式为参加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目前,高校本科生社团活动丰富多样,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不断跟进,研究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相对较少,可选择范围和空间较狭小,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研究生助力团覆盖面有待扩大。社团活动、志愿服务、乡村振兴等活动载体对研究生更有吸引力,但是高校在研究生价值观主题实践方面未能满足研究生的成长需求和接受偏好。

三、日常生活中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路径

面向日常生活开展研究生价值观教育,贴近研究生的日常学习、日常交往、日常活动,要紧密关注研究生的需要诉求,充分发挥导师引领作用和朋辈的示范作用,在持续生活体验中不断增强研究生的价值认同和践行自觉。

(一)契合研究生成长需要,深化价值认知

马克思提出:“人们需要即他们的本性,需要是人作为生产者的素质。”[2](P286)需要是个体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动力,构成了人们实践活动的原动力和原目的。研究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中,教育者要切实了解研究生关注的社会热点和思想理论问题,回应思想困惑,剥除价值迷雾,提升价值甄别力,夯实价值认同的思想基础。教育者要抓住最迫切、最现实的诉求和难题,做到价值引领与解决问题相结合,引导研究生在具象化的事理中理解领悟抽象的核心价值观,充分利用有益的网络和生活话语元素,增强核心价值观话语表达的生动性和时代性。教育者要契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接受方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研究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从浅表化走向精准化,从单一性走向全面性。

(二)增强导师价值引领作用,强化价值认同

2020年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对导学关系、师风师德等都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广大导师要切实履行立德树人的职责。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是研究生学习科研道路上的引路人,是研究生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人群。“爱其师,信其道”,导师的学术作风、治学态度和言行举止等都会在科研学习和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对研究生的价值取向产生重要影响。

(三)发挥朋辈榜样示范作用,促进价值践行

同齡群体之间的交往对硕士研究生价值观的影响不容忽视,应依托班集体、科研团队、社团建设,提升硕士研究生朋辈教育水平,发挥同学好友、校友朋辈在研究生核心价值观认同中的示范带动作用。一方面,要依托集体进行队伍建设、活动建设、平台建设等营造舆论氛围,使硕士研究生自觉树立看齐意识,在集体中切实提升思想政治理论修养,倡导相互激励群体共进。另一方面,充分挖掘朋辈骨干,加强和巩固优秀骨干研究生的先进意识,使其在硕士研究生群体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形成以个体带动群体,群体带动整体的良好成效。

(四)丰富价值观教育载体,推进价值外化

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需要综合运用多样化的教育方式和手段。依托校园新闻网、校园官方微信、价值观专栏和价值观主题实践等线上线下活动,营造弘扬传播核心价值观的浓厚氛围。高校要以“互联网+”的思维建立校园新媒体矩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理和情理,用学生最喜欢的网络化方式表达,让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浸润和熏陶下健康成长[3]。通过开展党支部活动、志愿服务、研究生支教、助力乡村振兴等社会实践活动,引导研究生在实践中体察社情民情,宣传身边的典型案例,以丰富多样载体和生动活泼的方式广泛持续融入研究生的日常生活中,在潜移默化中增强研究生的核心价值观认知和信仰。19460551-D29E-4ED3-887A-10920B6333D9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面向研究生日常生活,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持续地融入日常生活,引领日常生活,指引研究生成为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