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2022年第3期·工程认证背景下交通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思考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22/5/20 16:18:35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第3期

孙煦 罗薇 焦朋朋

[关键词] 工程教育认证;城市公共交通;课程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 2020年度北京建筑大学校级教育科学研究项目“交通强国战略下交通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以交通规划类课程模块为例”(Y2026);2020年度北京建筑大学校级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基于协同学习方法与互帮互助机制的课程改革及质量评估研究”(Y2025)

[作者简介] 孙 煦(1987—),女,安徽宣城人,博士,北京建筑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交通工程系讲师,主要从事城市公共交通研究;罗 薇(1989—),女,湖南浏阳人,博士,北京建筑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交通工程系讲师,主要从事城市轨道交通研究;焦朋朋(1980—),男,安徽淮北人,博士,北京建筑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交通工程系教授,主要从事智能交通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03-0049-04 [收稿日期] 2021-06-18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近年在我国得到了飞速发展,特别是在2016年我国正式加入国际工程教育学位认证互认协议《华盛顿协议》后,其已成为我国很多高等院校本科教学的重点工作之一。这标志着我国工程教育质量标准实现国际实质等效[1],工程教育学位实现国际互认。专业认证是指由专业认证机构针对高等教育机构的职业性专业教育实施的专门认证,由专门职业协会会同该专业领域的教育工作者一起进行,为相关人才进入专门职业界从业的预备教育提供质量保证[2]。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证制度,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3]。工程教育认证是社会对高等教育质量高度关注的必然结果,也是我国大力推进工业化和现代化,培养大量标准化、高素质、创新型和复合型科技人才的必由之路[4]。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是成果导向教育理念(OBE理念),具有以成果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三大特点,具体是根据社会的需求来确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以学生为中心,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从而达到预期的结果,最后根据学生完成度来持续改善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5]。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在本科教育教学工作中以学生毕业能力达成作为工作开展的核心目标,改革课程培养体系和培养环节,并设置持续有效的改进机制,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在此背景下,以专业认证为导向的交通工程专业课程教学研究与改革工作势在必行。

“城市公共交通”课程作为交通工程专业的必修和核心主干课程之一,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掌握城市公共交通特征、规划、运营管理及相关的优化技术方法,了解公交发展政策、公交优先政策等,提高运用交通系统优化和交通规划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课程知识内容更新速度快、注重实践能力的运用,这对于课程教学的系统性、工程性、实践性等方面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需要在工程教育认证核心理念的指导下对“城市公共交通”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等进行系统深入的分析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

一、专业认证背景下对“城市公共交通”课程教学的新要求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强调以学生为本,围绕学生毕业能力达成这一目标任务来开展一系列的评价,即确认工科专业毕业生达到行业认可的既定质量标准要求,是一种以培养目标和毕业出口要求为导向的合格性评价。因此,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师资队伍配备、办学条件配置等都需要围绕毕业能力达成这个核心任务展开,并需要建立持续改进机制以提高专业教育质量和专业教育活力,旨在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实践能力[6]。在此背景下,对交通工程专业相关课程的课程设置、设计理念、实践教学等内容均给出了更具体的要求和标准[7]。

(一)课程设置比例要符合专业补充标准

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交通运输类专业的补充标准,课程体系中的工程基础类、专业基础类和专业类课程的学分总和要占总学分的40%以上,其中专业类课程涵盖了交通工程专业的大部分主干课程,包括“交通规划”“城市公共交通”“交通管理与控制”等,课程的设置着眼于培养学生的交通工程领域的系统规划设计、运营管理及工程实践能力等。“城市公共交通”属于本类课程,其教学目标的具体设定要在专业类课程设置目标的框架下进行。

(二)课程教学大纲要对应毕业要求指标点

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委员会根据《华盛顿协议》提出的毕业生素质要求,制定了中国工程教育专业“毕业要求”12项通用标准,每项通用标准又进一步细化为多条指标点,专业认证要求每门课程均要与毕业要求中的各个指标点相对应。具体到“城市公共交通”课程,在制定其课程教学大纲时需要将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考核内容等与毕业要求指标点一一对应,保证课程教学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从而达到课程要求,支撑毕业要求的达成。

(三)课程评价要定性表述与定量计算相结合

通用标准对于“毕业要求”的表述是定性非量化的,在课程实际评价中需要将相对抽象的表述具体到可以“量化”的指標点,即将课程当中的每一个教学活动都对应到具体指标点上,通过指标点的定量计算来评价每一个教学活动,最终实现课程培养目标达成情况的评价,这与传统的仅以考试成绩来评价课程教学效果的方式有明显区别。此外,要设置课程持续改进的机制,根据课程评价结果给出后续改进的具体措施,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后续评价,最终实现课程的持续改进。

二、“城市公共交通”课程当前存在问题

(一)课程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与毕业要求涵盖的指标点无法完全对应

目前,“城市公共交通”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以城市公共交通的方式特征及技术属性、公交线网规划优化及公交运营等知识、技术和方法的理论讲授为主,课堂教学目标也是使学生掌握城市公共交通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本调查方法和数据分析方法,对于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去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方面关注较少。目前,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指导下,交通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均有显著优化,对于“城市公共交通”课程也给出了较为明确的课程定位,但课程的具体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并没有完全与毕业要求涵盖的具体指标点相对应,导致课程对人才培养大目标的具体支撑在可执行的细节层面出现了衔接性不够的问题[8]。

(二)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难以支撑课程培养目标的达成情况评价

传统的“城市公共交通”课程考核主要通过对课堂成绩、作业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这三部分成绩进行加权计算,利用总成绩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考核方式单一、考核标准的设置未依据专业认证的毕业要求,忽略了对学生实际解决问题、团队合作和终身学习等方面能力的考核,从而难以支撑专业认证所要求的课程达成情况的评价。此外,由于缺乏切实有效的评价机制,课程的学生评教、教师互评等数据也未能得到很好的利用,无法为课程考核和评价提供支撑。

三、基于专业认证背景下的“城市公共交通”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具体要求,对“城市公共交通”课程进行相关改革,具体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目标

“城市公共交通”课程的培养目标是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城市公共交通特征、規划、运营管理及相关的优化技术方法,了解公交发展政策、公交优先政策等,提高运用交通系统优化和交通规划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为今后从事相关专业工作和进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对应毕业要求中以下三个指标点:(1)能够基于基本理论知识和文献资料查阅分析复杂交通工程问题,并获得有效结论;(2)掌握并能够运用道路与交通规划、设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3)能分析和评价交通工程项目与社会文化、法律法规、经济生活等互动关系。

由此确定课程具体教学目标为:(1)能够基于系统分析方法、辩证发展观、运筹与优化相关原理和知识,对城市公共交通网络规划、运营管理等问题进行分析,能通过文献资料检索分析归纳不同公共交通模式和运营管理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性;(2)能够理解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掌握城市公交系统规划、设计及运营管理相关的基本理论、方法及常用模型,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的工程中;(3)熟悉国家和地方关于公交优先发展的战略和政策,能够基于交通规划、交通工程学等相关背景知识,分析和评价公共交通网络规划方案和运营管理方式对社会、安全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新的培养目标的确定体现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新工科教育模式下人才培养方向的变化,即基于需求导向来设置培养目标,更加关注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的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

1.根据课程教学目标确定重点知识点,引入实际案例丰富教学内容。根据培养目标对“城市公共交通”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新划分,确定重难点知识点,对于该类知识点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进行充分讲解,在讲授过程中要多结合实际案例,如在讲授“城市公交需求预测方法、公交线网规划方法”等内容时,可考虑引入相关工程案例,通过讲解实际项目中是如何具体开展需求预测及线网规划等工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核心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2.注重实践教学内容设计。开设“城市公共交通”课程是为了培养公共交通规划和管理人才,因此实践教学环节在整个课程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在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紧密结合实际应用,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式教学,如在学习公交客流调查内容时,可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调查实践,完成调查方案设计、组织实施和数据分析,并提交实践报告。通过调查实践,引导学生经历公交客流调查的主要流程,体验如何将调查分析方法用于调查设计,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12条毕业要求包括:工程知识、问题分析、设计解决方案、研究、使用现代工具、工程与社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职业规范、个人和团队、沟通、项目管理、终身学习。根据课程特色和具体内容,“城市公共交通”课程的培养目标主要是支撑其中的工程知识、设计解决方案、工程与社会三条毕业要求,并针对每一项进行了具体的教学设计,由此明确了课程具体教学要求,如表1所示。

(四)课程考核和评价方法

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课程评价要以毕业要求为参考依据,评价方法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并且评级结果可以用于持续改进。因此,“城市公共交通”课程根据毕业要求进一步明确课程目标,改变目前传统单一的课程考核方式,注重考核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解决实际问题、团队合作的能力,通过综合运用平时作业、试卷考试、课程设计和课堂研讨表现、定性评分表、课后学生调查问卷和同行及用人单位评价等多种手段,建立以课程目标达成度为核心的多元化评价方法,提出一套具有实际可操作性的课程评价标准,实现科学评价课程目标达成情况。此外,建立课程评价报告机制,基于课程目标达成度的计算结果分析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实现课程建设的持续改进。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的开展可以快速推动我国工程教育水平的提升,其最终目标是要培养具有扎实专业基础和过硬技术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在这样的标准要求下,需要对专业课程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等进行相应改革。因此,本研究基于专业认证的内涵分析,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对“城市公共交通”课程现有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构建以产出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模式,实现课程建设的持续改进,为交通工程专业课题体系和培养目标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