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2022年1期|面向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22/5/18 11:01:19

[出处]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1期

杨海霞 刘敬肖 史非 闫爽 刘贵山

[关键词] 创新人才;信息检索;科技创新

[基金项目] 2021年度大连工业大学教育教学综合改革项目“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信息检索与科技创新’课程思政设计与实践”(JGLX2021193);2019年度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教改项目“新工科背景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与实践”(QGJY2019009)

[作者简介] 杨海霞(1984—),女,黑龙江大庆人,博士,大连工业大学纺织与材料工程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无机非金属材料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01-0157-04 [收稿日期] 2021-06-25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源,创新型人才是国家进步所需,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校发展之本。在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和人才强国的战略中,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高等学校面临的一项重要的任务。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高校应该通过深入推进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学是人才培养重要的阶段,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依托于课程培养体系,在课程教学实践中进行,理论知识的汲取应融入实践,那么课程教学实践的设计与实施对于人才的培养将尤为重要。

“信息检索与科技创新”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任选课,从专业的学生能力培养目标角度,本课程培养的主要目标在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本课程主要由信息检索的基本知识和科技创新的相关原理与方法两部分组成,具有内容多、应用广、发展迅速、内容更新快、综合性强等特点。在信息爆炸的大数据时代,如何精准地定位并获取我们想得到的信息,并对所获得的相关信息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创造性地解决某一具体的问题或取得新的发现,是提高当代大学生个人能力的有效途径。“信息检索与科技创新”课程可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信息检索的基础知识、信息素养、检索策略与技巧、科技论文的撰写、创新意识与思维的培养、基本的创新原理和方法等,培养学生对所检索的信息进行筛选、归纳与总结及运用的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科技创新。因此,本文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目标出发,对“信息检索与科技创新”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考核评价方法等进行积极探索,以培养学生信息检索技能与创新能力。

一、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随着新形势的转变,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应用型人才,为培养出具有全方位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教学改革与实践势在必行。目前,在“信息检索与科技创新”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为:(1)授课教师的创新思维与能力不足,教学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2)教学内容中创新型案例不足,且与专业契合度不深;(3)实践课比例较小,学生的实践操作不足。

因此,本课程亟须进行教学的重新设计与实践,对课程进行合理的定位,深度挖掘创新型实施案例,把握好切入点,通过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及方法的培养,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与实践能力的提升。

二、教学改革内容与实践

作为授课教师,不仅要具备较强的信息素养和创新精神,还应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较深的专业知识及对学科发展前沿的把握。与传统的专业课知识不同,创新思维方式与方法需通过一定的学习与积累及实践。因此,授课教师积极参加创新创业项目训练、创新思维方法培训、创新创业大赛等多种途径的培训,提升自身的创新思维方式与能力,为了更好地引导和教育学生。

(一)教学改革的内容

信息的搜集与利用是大学生的基础技能之一,高效地搜集、整理及利用文献资源,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课堂教学应该引导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以一定的培养目标为指引,对学生进行引导与锻炼。因此,本课程教学与实践紧密围绕以提升学生的能力为目标,持续不断地丰富和适时更新教学案例库,反复讨论和推敲,形成系统的教学文件,对学生进行授课与指导。

首先是课程思政教育的融入。本专业的特点一直是围绕材料相关基础知识展开的,材料的制备与应用、材料的发展、科研工作者的探索与发现等,其实深入的理解就是理论与应用,融入哲学的观点,理论可以理解为真理,而应用可以视为价值。例如,材料应用于某一领域,可以造福人类社会,而应用于另一领域却可以危害人类或环境,这就需要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正确的价值理念引领下,有针对性地从事相应的研究。因此,我們要适时地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案例,教师要明确对学生的精神指引和价值的引领,在精神层面、正确的价值观方面进行引领。

其次是根据本专业特色丰富教学案例库,可以有针对性地培养具有专业特色的人才。例如,在理论知识部分教学中,文献检索、分析等教学内容紧密围绕材料方向的发展与前沿动态,结合学生所具备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对于信息检索的学习兴趣。

最后是信息检索与科技创新融合的案例设计,以创新思维与方法训练为基础,信息检索能力为主要实现手段,针对本学科研究的前沿技术、行业领域的实际问题等,深度挖掘、不断搜集与整理,形成适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案例库,并及时追踪学科发展的前沿,对教学案例库的进行及时的更新。

(二)教学改革的实践

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信息检索是方法,是实现科技创新的主要手段。在教学实践中,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线,通过问题或案例驱动,将理论知识部分的授课内容重新规划,采取计算机检索实践、来源于科技前沿或工厂实际的案例分析及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授课实践,引导学生灵活对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加以灵活运用。努力构建高效的课堂,不断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使学生主动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

经过不断的发展自主创新已经成为社会进步的潜在动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大学生作为未来的社会建设主力军,创新能力已成为学生综合能力评价的重要部分。没有对创新意识的培养,仅仅关注于别人的创新成果,就只能是复制而没有独特性和创意。

本课程灵活性较强,且与材料学科前沿发展技术等相关度高。信息检索部分课程的讲授过程中,涉及许多高技术的需求发展及技术瓶颈的解决等,能够激发学生从事学术和科学研究的热情。通过前沿技术发展的导入,引导学生学习科研工作者的研究方法与思维方式,体会科学研究工作的踏实、钻研、挑战与创新精神,让学生不断学习与思索,从信仰、理念、思维与能力等方面进行多角度的融合。

三、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的多元化实施

(一)启发与讨论式教学设计与实施

根据课程特点与专业特色,通过适当的问题与案例的引入,以一定的目标信息文献的检索与获取为重点,结合创新思维的培养与启发,达到提高学生能力的目标。例如,引入与专业相关的行业难题,引导学生利用创新方法给出一系列的解决方案。利用基本的理论知识进行初步的解决方案的筛选,进行有针对性的信息检索,对解决方案进行深度剖析,并逐步地细化,以锻炼学生的能力。

讨论式教学实际是学生的合作学习或小组讨论,教师根据课程的教学内容、授课人数、授课环境等进行设计,有选择性地选取适合于教学内容,有一定的矛盾性、探究性或发散思维式的问题或议题,由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并汇报,教师再总结或讲解。在本课程的教学实践中,设置了占总学时20%的比例以进行小组讨论授课,每组按照一定的创新方法,同时结合信息检索深入分析讨论方案的可行性,分别进行讨论并给出本组的解决方案,最终每组进行汇报,小组成员可以随时进行补充,然后由授课教师和学生一起完成方案的讨论,再进行方案的评价、改进等。授课教师需要设置好讨论的进入时机、讨论中每个环节的时长、小组成员的组成、问题或案例设置的难度等,而且部分话题需要学生进行提前准备,以及讨论过程中即时的信息检索,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实践课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创新源于继承,很多原理是相通的,新旧技术的更替或新发现的产生,与过去是有着某些联系的,因此要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努力创新。信息检索作为大学生必备的一项基本技巧,对于过去技术的检索与利用,是促使新思想与发现的必须且有效的方式,我们可以从中获得技术发展与探索之路的信息,发现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灵感。创新型人才,也应该是具有实践精神的人才。创新是在实践中实现的,需要有真正的实际价值来体现,并非没有事实根据的空谈阔论,或者仅仅凭空想象而来的灵感。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实践精神与实践活动为载体,才能逐步实现真正的创新。因此,创新是源于实践的。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践练习中不断强化获取的理论知识,思想与行动并进。

信息检索及创新原理的相关理论知识与实践运用相结合是本课程的教学特色之一。实践教学的实施,对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及创新方法运用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教学实践中,设置占总学时50%的比例以进行实践教学。例如,检索原理与技巧,需要及时的实践练习以进行强化训练。我们按照章节授课顺序,分别设置了常规的信息检索、数据库检索、特种文献检索、信息检索技巧与创新原理运用结合的案例分析实践等上机实践,使学生熟悉和掌握文献资源的检索与管理方法,增强学习效果和操作技能。针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有选择性地进行案例的引入与分析,锻炼学生的信息检索、归纳及运用能力,将创新方法与思维的相关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应用能力。

(三)考核与评价改革

本课程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學生具有信息检索技能与总结能力,能够进行检索、整理、归纳并进行科技论文的写作,同时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与能力。传统的考核方式是学生期末上交一篇大论文,介绍某一方向材料的研究进展情况。通过进行尝试性的改革,侧重于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将考核方式由形成性评价与学期末开放性大论文组成。在实践教学中,加强对实践过程的考核,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检索任务,重点考核基本信息检索技能、数据库的使用、文献整理与综合分析等。每节课结束时,学生及时提交,教师进行评阅、分析及反馈,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与能力进行评价和督促。期末开放性大论文考核部分,要求学生撰写一篇科技期刊形式的文献综述或研究进展等,学生利用前期所学的检索技巧,自选某一研究方向,针对不限定方向的某一工程问题或某一科研进展,检索一定量的中外文资料进行归纳与整理,给出清晰的发展脉络,总结研究的瓶颈或者发展的前沿方向,针对研究中的瓶颈问题或者不足等,进行探索性、创新性地解决问题。同时,要求学生能够利用创新方法与原理,对其中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与讨论,给出一定的解决方案。通过形成性评价与学期末的科技论文的撰写,使该课程的考核评价更为全面且合理,锻炼学生的文献整理与分析能力,评价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利用能力、对创新方法与原理的掌握与灵活运用能力等。

结语

面向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应用型专业应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出发,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本文分析了“信息检索与科技创新”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探讨课程的优化改革措施及教学中的具体举措,为优化教学提供了思路与方案。通过实施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转变传统教学模式,解决授课教师的创新思维与能力不足、教学内容中创新型案例与专业契合度不深、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与创新意识的问题,提高学生的信息检索与利用技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了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提升。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