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2022年第18期·人工智能时代OBE理念下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策略研究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22/7/5 10:13:52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第18期

曹梦月 王俊

[关键词] OBE教育理念;大学英语;文化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

[基金项目] 2020年度湖北省高校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虚拟现实(VR)技术的大学英语教学创新研究”(2020709)

[作者简介] 曹梦月(1982—),女,江西九江人,硕士,汉口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英美文学、英语教育研究;王 俊(1983—),男,湖北潜江人,博士,中南民族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大数据分析及智慧物联网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18-0161-04 [收稿日期] 2021-08-02

引言

OBE教育理念(Outcome-based Education)是美国学者Spady提出的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导向的一种反向设计的教育理念,在确定学习成果目标的前提下进行教学设计,强调每位学生都能取得成功,以及学生的能力本位。它有三个主要的核心理念,即学生为中心,成果为导向及持续改进。因此,在OBE教育理念下,应先明确课程教学的成果目标,其次根据成果目标确定教学策略、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等,最后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形成学习“成果目标确定—学习成果目标达成—学习成果产出评估”的可持续性闭环[1]。这一理念中所强调的“学习成果”,不仅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取的知识,更多的是指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以及在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道德修养等。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以下简称《指南》)在教学要求中指出,大学英语教学以英语的实际使用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为重点。英语应用能力是指用英语在学习、生活和未来工作中进行沟通、交流的能力。大学英语在注重发展学生通用语言能力的同时,应进一步增强其学术英语或职业英语交流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专业学习和职业岗位等不同领域或语境中能用英语进行恰当有效的交流[2]。这段描述既说明了文化教学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大学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印证了大学英语教学与OBE教学理念方向的一致性。

人工智能时代,随着深度学习和认知图谱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为自然语言处理带来深刻的变革和创新[3]。一方面,采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等学习模型,使得语音识别、语义理解在大学英语语言学习方面实际落地,促进了机器翻译、发音打分、口语训练、口语作业打分、口语评测等系列应用的推广;另一方面,基于数据挖掘分类和预测模型,通过云课堂、云教材、云平台等智能化教学手段,为基于OBE理念的课堂教学质量全过程教与学大数据采集、评价和反馈提供了技术支持。因此,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手段,多学科深入互动,将OBE教育理念应用于大学英语文化教学中,从成果目标、能力本位和持续改进三个方面探究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策略,指向性强,易达成教与学的一致性,有助于提高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的质量,有益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一、明确成果目标,重视课前导入

《指南》在其三級教学的提高目标中明确指出,大学英语课程应培养学生在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时,能够较好地应对与对方在文化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并能够根据交际需要较好地运用交际策略[2]。简言之,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的高级目标为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在明确其成果目标后,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的课堂可以进一步确定相关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等。其中课前导入是进入课堂教学十分重要的一环,课前导入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整堂课的教学质量,在OBE教学理念下的大学英语文化教学应从头抓起,重视课前导入环节的活动设计和内容呈现。

OBE教学理念强调以学生为教学活动中心的原则,因此,在OBE教育理念下进行大学英语文化教学,首先要在课前导入环节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换言之,教师在设计课程导入活动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如学习风格、英语语言能力与水平、知识储备和学习心理的差异性等,来选择导入内容的深度与广度,以及导入的方式方法,使学生能在掌握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的文化理解力、文化修养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其次,人工智能时代,要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专业的大学英语文化学习素材,助力大学英语文化教学导入方式和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丰富化和精准化,抓住学生学习英语文化的兴趣点,激发其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后,OBE教育理念以成果为导向,在其理念指导,培养应用型跨文化交流型人才的大学英语文化教学中,应注重学生文化方面创新思维与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导入环节,打破常规,弱化定向思维,淡化单向思维,鼓励多向思维,教会反向思维,倡导学生寻找多种不同的、合理可能的解决思路与方案。

因此,在大学英语课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课前导入在OBE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进行文化教学,实现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目标中要求的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例如,在讨论文化礼仪相关话题的课堂中,如果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比较薄弱,可以选择视听性导入方法,同时结合智能时代下学生喜欢观看短视频学习的习惯,让学生学习一段3分钟左右的文化礼仪英文视频,并设置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围绕问题展开讨论,活跃思维,启发思考[4];如果学生的英语语言水平、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较强,则可以选择一些文字性导入方法,如给学生一个文化礼仪相关案例,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用课堂展示(presentation)的方式分享各组对案例的分析,表达各组不同的观点与看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与此同时,在问题讨论或观点分享结束后,教师在总结学生表现时,可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引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文化观,充分利用课前导入环节,达成文化教学的成果目标,让课前导入环节在OBE教育理念的框架下成为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的重要阵地。

二、坚持能力本位,课堂注重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指南》规定,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同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培养人文精神和思辨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生活和未来工作中能够恰当有效地使用英语,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发展的需要[2]。同时,在关于课程性质的描述中,《指南》指出,大学英语课程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其人文性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大学英语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进行跨文化教育。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学生可通过英语学习了解国外的社会与文化,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加强对中外文化异同的认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第二,大学英语课程可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阐释能力,服务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按照《指南》中关于教学目标和教学性质的规定,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的主要能力目标之一为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OBE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能力本位,认为每门课程的学习应该有相应的核心能力培养目标,并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能力和适应未来生活的能力。这里所说的“适应未来生活的能力”在大学英语教学的语言环境下,指的是在未来工作中能够恰当有效地使用英语的能力,再具体到从文化教学的角度来解读,便是未来应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包括对文化的思维、理解、沟通和共鸣等方面。因此,可以说大学英语文化教学中发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与OBE教学理念的能力本位原则是完全吻合的。

跨文化交际能力实际属于内在力量的一种,决定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为语境,即交际行为发生的环境、场景与场合。这里所说的语境亦可指交际所涉及的文化、交际地点、交际者之间的关系等。交际行为得体有效,符合交际语境,尤其是文化语境,说明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强[5]。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就需要在课堂多设置模拟的语境,让学生在模拟中锻炼实战的能力。人工智能时代,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打造线上线下模拟语境环境,借助Web平台、VR头显、口语对话App等工具和实景教室,助力学生能力培养的实战化、多样化,通过角色扮演、沉浸体验和虚拟交流等方式,充分锻炼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例如,大学英语课程中,有许多涉及文化的话题或知识点,在课堂活动时多设置一些灵活有趣的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一种互动活动,兼具综合性和创造性,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按照被赋予的假定角色来表现自己的行为,能够通过角色感知互动经验与心得。教师需要一定的参与和把控,前期设计好相关的文化主题与场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及特色分配角色,过程中观察学生的交际行为,评估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后期基于观察结果,做好活动的总结与评价。简而言之,大学英语文化教学应在传授知識的基础上,通过合理有效的活动设计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强调持续改进,重视课后评估

《指南》明确指出,评价与测试是检验教学质量、推动大学英语课程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手段。大学生英语能力测试包括形成性测试与终结性测试。各高校应加强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测试,并加强对口头表达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思辨能力的测试;同时应处理好地区或高校联考以及全国性统一考试与校本考试、通用英语测试与专门用途英语测试等方面的关系,充分利用测试对教学的反馈信息,发挥测试对教学的正面导向作用,以及测试对大学生英语能力提高的促进作用[2]。这些表述充分肯定了评价与测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也交代了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中必要检测的重要能力之一。

“持续改进”是OBE教育理念的核心理念之一,是指在对学生学习成果评估的基础之上,提出改进的依据与方案,并具体落实方案,完善和提高原有的课程设计与课程教学,从而使教学质量和效果能够不断持续改进[6]。这一核心理念与指南中关于“评价与测试”的表述是十分切合的,都强调了成果评价对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作用。同时,OBE教学理念强调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在OBE教育理念下对大学英语文化教学成果进行评定,需根据学生的个体性,拟定个性化的评定方式与等级,及时进行评定,精准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成效,并以此为依据对大学英语课堂中的文化教学进行适时修正与提升。

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的主要成果目标,因此,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评定便是大学英语文化教学成果评估的重中之重。人工智能时代,利用深度学习和认知图谱等人工智能技术,构建OBE理念下课程实施质量评价模型和动态反馈机制,自动建立学生画像、班课画像及教师画像,为课程实施质量评估报告的生成提供核心技术支撑,充分发挥多学科互动优势,助力教学评价现代化和智能化[7]。基于此,大学英语文化教学质量的评估在技术上应体现人工智能等模型的先进性,在细节中体现出该课程的类别与特征,呈现一定的多样性,为人工智能等模型提供数据基础。例如,可以在课程结束时通过个人知识考核、小组活动考核、问卷调查和学习内容数据智能化分析等相结合的方式,就学生汉语与英语文化知识的掌握、对文化差异的接受度与容忍度、文化场景中交际行为的得体性、对文化现象的思考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核和评定。同时,可以引进和运用一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评价标准,如国际模式(TIP)、过程交际模式(PCM)、跨文化能力行为评定量表(CCBI)、跨文化适应性量表(CCAI)等。以《跨文化能力行为评定量表》为例,这份评定量表确定了跨文化交际所必备的一些素养和能力:对语言本身带有的文化差异表示尊重、不对某种文化在表述上体现出文化偏见、对他人的思想与情感表示理解、轮流主导谈话的能力、在集体决策活动中能献计献策的能力、维系小组成员中良好关系的能力、宽容平和接受新情况的能力及对他人的观点看法和价值观不予以评价。在大学英语文化教学中引用这一套评价标准,使得教师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评定更加精准与具体,可以助力于文化教学质量的提高。

结语

OBE教学理念奉行“成果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及持续改进”的原则,实行“确定成果目标—实现成果目标—评估成果产出”的反向设计思路,强调学生的能力本位和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文化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大学英语课程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指南》关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教学目标、课程性质及教学评估与测试的规定与描述中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在大学英语文化教学过程中,首先,应明确文化教学的成果目标,重视课前学习素材的挖掘,丰富文化教学导入方式,激起学生文化学习的兴趣;其次,应遵从OBE教育理念下的能力本位,在文化教学中通过合理有效的教学活动设计着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通过实战化、多样化的能力培训,使学生能将所学文化知识灵活应用,转化成能力;最后,应注重课后文化教学成果产出的智能化评估,并在此基础上,不断修正和改进,逐步优化文化教学的效果。由此可见,利用人工智能相关技术,将OBE教育理念应用于大学英语文化教学,有益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有利于逐步提高文化教学的质量,进而促进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