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教育教学论文:移动互联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和对策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22/2/14 17:16:34

孙加兴 陶涛

[摘 要] 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高校不可避免受其影响,青年大学生群体从思想到行为均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态势,这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倒逼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出改革,高校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指示,从理念、内容、方法、环境四个维度,将单一的思想政治课教育转向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关怀,紧跟时代发展要求,深入剖析实际困境,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努力开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关键词] 移动互联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基金项目] 2020年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工人员思想政治工作专题重点项目“移动互联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2020XGA06)

[作者简介] 孙加兴(1979—),男,江苏无锡人,高等教育学硕士,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师资队伍管理和高等教育管理研究;陶 涛(1988—),男,安徽马鞍山人,理学博士,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分子功能材料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編号] 1674-9324(2021)27-0033-04       [收稿日期] 2021-01-29

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冲击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慕课、微课和翻转课堂方兴未艾,并在“互联网+”的带动下,不断地影响着高等教育。在“人人都有麦克风,个个都是自媒体”的时代,青年大学生从思想到行为均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态势,这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1]。特别是当前网络新媒体内容良莠不齐,甚至还有西方某些势力借助网络对我们的理想信念和政治立场进行诋毁、腐蚀,而青年学生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系到大学“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因此,高校在建设“双一流”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对青年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大学生加强引导,让网络成为思想导向的舆论阵地。

一、移动互联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分析

(一)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挑战

从事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教师普遍反映:在移动互联时代,很多原先的教学内容已经在网络不良信息的裹挟中“变样”和“走调”了。一方面是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学生对传统课堂的厌学和抵触情绪,两种作用相互影响,使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如教师在课堂中引用邱少云烈士的事迹例证,有学生提出异议,认为邱少云事迹违背生理学常识,根本是不可能的。移动新媒体上还出现通过所谓的现代生理学和医学分析,质疑邱少云行为的合理性,在邱少云被炮火烧身期间,不断加重的刺激会导致人不断运动,不可能通过意志力来克制并保持纹丝不动。更有一些历史虚无主义者打着“还原真相”“重新评价”的幌子,振振有词称“黄继光堵枪眼不合理”“雷锋日记造假”“刘胡兰系被乡亲所杀”等,蛊惑公众,煽动青年,质疑英雄事迹,抹黑英雄形象,和我们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道而驰。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多元化,学生在手机终端便可获取各种信息,如果不加甄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果将大打折扣,严重妨碍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冲击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即教师讲、学生听,课堂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通道,“填鸭式”教学易给大学生造成刻板、单调的印象。移动互联时代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范式,学生在平等的氛围下接受网络中新鲜和丰富的资讯,学生不仅是倾听者,而且是信息的传播者。网络新媒体集成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由过去单一介质到多种媒体的转化,比起传统板书教学具有信息丰富、感染性强、方便快捷等特点。两相对比之下,传统课堂更为弱势。

(三)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反思

移动互联时代必然会给青年大学生提供批判性思维和多元化视角,但是大学生对网络世界的复杂性明显认识不足。随着大数据的发展,微信、微博和社交应用成为新兴媒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滞后性必然会影响其发展。大学生思想活跃,喜欢新鲜事物,积极通过网络获得信息,在网上追随意见领袖,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追求转发、评论、点赞等快捷化的表达方式,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一方面,部分大学生成为负能量的传播者,肆意抹黑道德模范,造成恶劣影响。同时,不良的网络环境往往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内容受到挑衅,高校的宣传舆论阵地失守。另一方面,大学生道德品质和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冲击。移动网络导致众多学生患上手机依赖症,学生在课堂上成为“低头族”。大学生利用网络的匿名和隐蔽特征,放弃对自己的道德要求,缺乏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2],再加上网络改变了人与人的交流方式,人际关系变得冷漠,有的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和网络聊天,用虚拟代替现实,易致产生网瘾,从而严重影响青年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移动互联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一)转变教育理念,关心学生成长,落实全方位育人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单一的,只包括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课堂教育。学校从全校层面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住宿和安全,学院负责专业课教学与管理,辅导员负责学生的整体情况。各个系统各司其职,但是各个系统却又是孤立的,没有形成有效的关联和整合,而移动互联时代恰恰给我们提供了转变原先教育模式的机会,实现了互联互通。随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召开,贯彻和落实立德树人的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高校要将原先各自育人的格局转变为协同育人的机制,建立健全学校负责、学院主导的管理格局,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纳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整体框架,统筹协调学校和学院的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心理咨询教师等人力资源,共同关注学生成长,服务学生生活。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